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华膺

作品数:19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3篇手术
  • 3篇内固定
  • 3篇股骨
  • 3篇侧块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退行性
  • 2篇腰椎退行性变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枢椎
  • 2篇退行性
  • 2篇退行性变
  • 2篇缺损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寰枢
  • 2篇寰枢椎
  • 2篇寰枢椎不稳
  • 2篇寰椎
  • 2篇寰椎侧块

机构

  • 18篇金华市中心医...
  • 3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马华膺
  • 17篇吴恙
  • 13篇朱铭兴
  • 8篇马安军
  • 8篇童鑫
  • 7篇付驰
  • 7篇冯激波
  • 6篇叶必谦
  • 5篇汤旭日
  • 5篇张春
  • 4篇倪东亮
  • 3篇章良忠
  • 2篇朱明兴
  • 1篇涂迎春
  • 1篇汪志明
  • 1篇潘哲尔
  • 1篇吴凤堂
  • 1篇傅驰
  • 1篇李兴中
  • 1篇陈根强

传媒

  • 4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浙江医学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侧块内固定治疗椎管狭窄伴不稳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后路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脊髓损伤合并颈椎不稳定病人,采用Ⅰ期后路单开门减压加侧块钢板内固定,椎间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查体按日本矫形学会joA分级法评定,拍颈椎片观察小关节融合情况。结果经过平均9个月随访,本组术前平均评分为9.5分,术后评分为16.2分,平均改善率86.6%。术后4月复查椎间小关节已融合。CT复查片示开门侧未见有再关门现象。结论侧块内固定加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伴不稳是疗效确切、术式简便的治疗方法。
吴恙朱铭兴叶必谦马安军马华膺童鑫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
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血清与关节液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血清与关节液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6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及体检中心6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通过X线分为早、中、晚期,分别检测血清及关节液中IL-1、IL-6、IL-8、IL-10及TNF-α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中血清以及关节液的IL-1、IL-6、IL-8、IL-10及TNF-α的均随病程加重而显著升高。并且IL-1、IL-6及TNF-α能有效体现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骨性关节炎的形成和进展,IL-1、IL-6以及TNF-α对于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是有效的指标。
陈根强许慧娟汪志明马华膺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炎性因子
Topping-off与P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Topping-off和PLIF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腰椎退行性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60例,对其中30例采用Topping-off技术和传统技术各30例,分别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前及术后1年的ODI功能指数、JOA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腰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0个月。Topping-off组与PLIF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5.5±1.6)cm和(6.3±2.1)cm,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22.5±30.6)ml和(150.5±20.2)ml。手术时间分别为(85.0±20.4)min和(92±23.8)mi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ODI功能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ODI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两组患者症状较术前均得到有效缓解,Topping-off手术技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PLIF手术比较,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的优点。
李兴中吴恙倪东亮汤旭日冯激波朱铭兴马华膺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变非融合
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合并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4年4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治疗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05例PMOP合并膝OA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钙剂、阿仑膦酸钠及骨化三醇等传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唑来膦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配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年1次。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BMD以及血清β-CTX、BGP、B-ALP水平。结果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均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P<0.05),治疗后12个月唑来膦酸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β-CTX、BGP、B-AL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对照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PMOP合并膝OA能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状态,抑制骨吸收,提高患者骨密度及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冯激波吴恙倪东亮马华膺马安军汤旭日潘哲尔
关键词:唑来膦酸透明质酸骨关节炎骨质疏松
右美托咪定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全部患者采用静吸全身复合麻醉。研究组诱导前给予静脉泵注1μg/kg的右美托咪定,并以0.2μg/(kg·h)的剂量维持。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入室后(T0)、气管插管结束(T1)、手术60 min时(T2)、手术结束(T3)、拔管时(T4),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变化;于T0、T2、T3、术后8 h(T5)、术后24 h(T6)时,对比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在T1~T4时,研究组HR、MAP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T6时,研究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质醇、丙二醛、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睁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保持创伤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显著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
冯激波张磊吴恙倪东亮马安军马华膺彭文勇
关键词:创伤骨科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
髂骨块移植治疗髋臼后壁缺损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粉碎骨折进行髂骨移植再造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观察。方法1994年6月~2000年6月间应用髂骨移植再造后壁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13例,随访总结疗效及经验。结果所有患者经5~10年(平均8.5年)的随访,远期髋关节功能和异位骨化分别按d'Aubigne 6分法和Brooker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4.6%。其中异位骨化BrookerⅡ°1例。5年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2例,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无切口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发生。结论髂骨块后壁再造是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缺损的简单、安全、有效术式。如后期并发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再造后壁也能为日后全髋关节置换创造良好的骨性基础。
吴恙马华膺朱铭兴童鑫付驰叶必谦马安军章良忠涂迎春冯激波
关键词:髋臼骨折植骨
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应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实用性。方法 应用该切口手术治疗髋臼前方骨折 18例 ,采用髋臼钢板或钢丝张力带固定。结果  12例达解剖复位 ,5例满意复位。平均随访 3年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 77 8%。
吴恙童鑫付驰叶必谦张春朱铭兴马华膺马安军
关键词:髂腹股沟髋臼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Topping-off与P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Topping-off和PLIF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腰椎退行性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1月共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入组手术治疗患者60例,对其中30例采用Topping-off技术和传...
李兴中吴恙倪东亮汤旭日冯激波朱铭兴马华膺
股前外侧(肌)皮瓣交腿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2001年
目的 寻求一种对胫前区大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手术新方法,降低截肢率。方法 对10例胫前严重的开放性损伤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交腿血管吻合移植方法,移植皮瓣12×8~28×15cm^2,随访6个月-5年。结果 除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8例皆一期愈合,外形、功能满意。结论 交腿皮瓣移植术可降低某些小腿严重开放性创伤的伤残率。
马华膺张春吴恙朱铭兴
关键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股前外侧伤残率移植术部分坏死
改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38例报告被引量:2
1998年
我们自1989~1997年,应用改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不稳定38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54~76岁,平均62岁。病因:脊髓型颈椎病28例,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6例,后纵韧带钙化(OPLL)4例。病程最短12d(外伤后发病),最长者11年,平均27个月。查体:按日本矫形学会(JOA)分级法:严重(0~4分)9例;重度(5~8分)11例;中度(9~12分)13例;轻度(13~16分)5例。所有病例均经过脊髓碘造影或CT、MRI检查确诊。
吴恙吴凤堂朱铭兴马华膺
关键词:颈椎不稳定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