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娜
-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总结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基因筛查等特点,探讨分析其预后转归相关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EBV-HLH患儿的临...
- 王颖超魏永纬马丽娜殷楚云冯磊刘东杰
- 关键词:EB病毒儿童患者
-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mRNA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
- :通过检测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 mRNA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在AML发病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的潜在价值.方法:①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株组、HL60细胞株组及K562细胞...
- 王颖超马丽娜冯磊殷楚云王春美魏永纬刘冬杰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核糖核酸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HPS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认识,为降低死亡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
- 王颖超刘冬杰马丽娜刘满菊
- 关键词: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死亡率
- 文献传递
-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 通过检测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 receptor,AMFR)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索AMFR在急性髓细胞白...
- 王颖超冯磊马丽娜殷楚云魏永纬王春美
-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 王颖超马丽娜冯磊殷楚云刘冬杰刘满菊
- 抗CD47抗体联合阿糖胞苷靶向治疗NOD/SCID小鼠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CD47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中的预后意义及靶向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将分选的CD34+CD38-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移植入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小鼠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抗人CD47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白血病小鼠7~14 d,并进行疗效分析。将LSCs与小鼠巨噬细胞在含抗CD47单克隆抗体的培养液中共培养,观察CD47对巨噬细胞吞噬LSCs能力的影响。结果 THP-1细胞中存在CD34+CD38-LSCs,比例约为0.12%±0.06%,将分选后的CD34+CD38-LSCs(比例高达97.0%±1.7%)移植入NOD/SCID小鼠后成功建立白血病模型。体内实验表明,阿糖胞苷(7 d)联合抗CD47单克隆抗体(14 d)治疗后,白血病小鼠外周血和骨髓中CD33+CD45+白血病细胞下降最明显(P<0.01),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它各组。体外共培养2 h后,抗CD47单克隆抗体组吞噬指数(76.9%±12.2%)明显高于抗CD45单克隆抗体组(7.60%±2.4%,P<0.01)。结论 CD47高表达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不良因素。阿糖胞苷联合抗CD47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杀灭普通白血病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对彻底治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王颖超冯磊殷楚云马丽娜魏永纬王春美盛光耀
- 关键词:白血病干细胞CD47阿糖胞苷靶向治疗小鼠
- 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人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04-01-2014-03-3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且初诊为HPS的65例患儿作为HPS组,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65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的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test,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HPS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HPVB19-IgM、IgG和HPVB19-DNA检测,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结果 HPS组HPVB19-IgM阳性率为26.15%(17/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3%(6/65),χ2=6.392,P=0.011;HPS组HPVB19-IgG阳性率为38.46%(25/65),与对照组29.23%(19/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7,P=0.266;HPS组HPVB19感染率为21.54%(14/65),与对照组的3.08%(2/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3,P=0.001。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HPVB19感染(P=0.003)、血小板计数(PLT)≤100×109 L-1(P<0.001)、血红蛋白(Hb)≤90g/L(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NE)≤1.5×109 L-1(P<0.001)和纤维蛋白原(FIB)≤1.5g/L(P<0.001)是发生HPS的危险因素,而血清铁蛋白(SF)≤500ng/mL(P<0.001)和甘油三酯(TG)≤2.0mmol/L(P<0.001)是发生HPS的保护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独立性。结论儿童HPS发病与临床多种因素有关,HPVB19感染可能是其致病因素之一。
- 王颖超刘冬杰马丽娜刘满菊盛光耀赵晓明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人微小病毒B19儿童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表达的检测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通过检测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AML化疗缓解率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试验组(63例AML患儿)与对照组(50例非AM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M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试验组包括AML初治患儿35例、完全缓解患儿18例、复发患儿10例,分析AMFR mRNA表达与缓解率的关系。结果:1AM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对照组、缓解组、初治组及复发组中逐渐升高(F=13.105、10.010,P均<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AMFR mRNA高表达患儿的缓解率为15%,低于AMFR mRNA低表达患儿的缓解率84%(χ2=21.254,P<0.001)。结论:AMFR在儿童AML中存在高表达,AMFR可作为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王颖超刘满菊冯磊马丽娜马丽娜殷楚云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THP-1细胞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检测、分选及鉴定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株中是否存在白血病干细胞(LSCs),并比较该LSCs与非LSCs亚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HP-1细胞中LSCs(CD34+CD38-细胞)的比例并分析LSCs与非LSCs的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种细胞中ABCG2、ABCB1耐药基因和Bcl-2、Bax凋亡基因的表达。将分选的LSCs移植到NOD/SCID小鼠,观察其致瘤能力。结果:THP-1细胞中存在CD34+CD38-的LSCs,比例为(0.12±0.06)%。大部分的LSCs处于细胞静止期,G0/G1期比例达(94.03±1.61)%;非LSCs增殖期细胞比例相对较高,S/G2/M期细胞比例为(56.58±1.59)%。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SCs中ABCG2、ABCB1及Bcl-2的表达水平高于非LSCs(t=20.725、22.179、13.707,P<0.001),Bax在两亚群的表达无差异(t=1.635,P=0.071),但是LSCsBcl-2/Bax比值高于非LSCs(t=10.781,P<0.001)。1×103数量的LSCs可在4周后形成典型的NOD/SCID小鼠白血病浸润模型,未分选的THP-1细胞至少需要1×106才能成瘤。结论:THP-1细胞株中存在LSCs,这群细胞比例低,大部分处于静止期,具有干细胞生物学活性及体内致瘤性,可能与白血病的耐药和复发有关。
- 王颖超冯磊殷楚云殷楚云马丽娜魏永纬盛光耀
- 关键词:THP-1细胞白血病干细胞ABC转运体NODSCID小鼠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糖蛋白AMFR(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 receptor)是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AMF)的天然受体,AMFR与AMF结合后能促使细胞的运动、迁移。通过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儿骨髓液单个核细胞AMFR表达情况的检测,探讨AMF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12-01-2013-12-3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初治核型正常的AML35例患儿作为初治组,选取同期住院排除恶性疾病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记法检测初治组与对照组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MFR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按AMFR mRNA二分位切点将初治组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2年的总生存时间;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AMFR表达水平、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目、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初治组按标准化疗方案进行规律化疗,根据治疗效果可分为缓解组(n=19)与复发组(n=16)。初治组、缓解组、复发组与对照组AMF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11)、(0.38±0.07)、(0.86±0.12)与(0.19±0.02),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治组AMF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55±0.12),缓解组为0.28±0.07,复发组为0.72±0.13,对照组为0.14±0.06,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Kaplan-Meier分析,AMFR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710d(95%CI为116.409~245.251),高于AMFR高表达组的69d(95%CI为14.424~123.576),经Log-Rank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总体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采用Cox回归模型纠正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白血病FAB分型等因素,AMFR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白细胞数是影响AML不良预后的�
- 王颖超朱桂英刘满菊马丽娜刘东杰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自分泌运动因子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