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兆炎
- 作品数:58 被引量:1,160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中国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4
- 1991年
- 317-82-25和NS86-43孔岩芯分别取自南海北部和南海南部海底表层沉积物,V24-134孔岩芯取自菲律宾东苏禄海。通过对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late、Globorotalia menardii 和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 的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氧同位素阶段,表明约60000年以来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变化与世界各大洋相似,但有较大的变化幅度。这种差异可能是南海海水温度在冰期—间冰期较大幅度变化的结果。南海沉积速率明显大于远洋沉积速率,说明南海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的。
- 顾兆炎刘东生陈明扬郑淑蕙陈成业刘妍
- 关键词:有孔虫氧同位素沉积物
- 细纹灰尖巴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组成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6
- 2009年
- 陆生蜗牛壳体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理论上取决于壳体生长季节的降水 ^(18)O丰度、温度和湿度,对揭示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同一地区不同属种的蜗牛生长季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了解不同季节生长的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特征,是其成为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工具的关键。为了进一步阐明降水氧同位素组成和气候月际变化对蜗牛壳体 ^(18)O的影响,分别对从江苏镇江逐月采集的现生细纹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rvida redfieldi)进行了整体壳体及壳口文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月份采集的样品壳口的δ ^(18)O值变化较大,从-1.92‰至-6.79‰,幅度达4.87‰,其中,4~6月采集的样品δ ^(18)O值较正,平均-2.40±0.42‰,7~9月采集的样品明显偏负,平均-6.41±0.34‰;2)整个壳体的δ ^(18)O值差别不大,平均-2.61±0.47‰,与4~6月壳口δ ^(18)O平均值相近;3)不同月份蜗牛壳口δ ^(18)O值呈现出与当地的降水氧同位素组成、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等相似的季节性变化模式,其中降水氧同位素组成对壳口δ ^(18)O变化的影响是主要的。这些特征说明,蜗牛壳体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受其生长时的环境因素(降水 ^(18)O丰度,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对于中国夏季风影响地区来说,春季生长的蜗牛壳体相对富集 ^(18)O,而夏季生长的壳体 ^(18)O相对贫化。换句话说,根据蜗牛壳体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能够推测壳体主要生长季节,或降水 ^(18)O丰度及气候温湿程度的特征。对于B.ravida redfieldi来说,氧同位素组成显示了壳体主要生长时期为春季的特征。
- 孙小虹顾兆炎王旭
- 关键词:氧同位素
- 冻土研究评述
- 1992年
- 冻土是气候的编年史。冻土或终年冻结的地面是在温度低于0℃持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情况下自然发生的物质。今天,对过去,特别是对将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成为科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其中,最引入注意的是对保存于冻土档案库中的、过去150 000aB.P.至今气候变化的物理记录进行调查。关于冻土的成因和分布等的传统研究。
- Troy L.Pewe顾兆炎
- 关键词:冻土气候
- 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
-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末次冰期以来,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湖边草地)→热带季雨...
- 吕厚远刘嘉麒储国强顾兆炎Negendank JSchettler GMingram J
- 关键词:孢粉记录湖光岩玛珥湖
- 文献传递
- 云南怒江丙中洛河段第三级阶地^10Be暴露年龄被引量:9
- 2012年
- 宇宙成因核素可用于河流阶地测年,然而保存于阶地面上的漂砾暴露年龄是否能代表其形成年代还缺乏深入研究。应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对怒江丙中洛河段第三级阶地上的花岗岩漂砾进行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继承性组分可以忽略,而风化侵蚀将对其暴露年龄产生较大影响。基于采集自第三级阶地保存较好的基岩中石英脉样品,应用有效暴露年龄、暴露时间与风化速率间的关系图解出花岗岩漂砾的风化速率为0.3cm/ka,并据此得到第三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大约为150~203ka。
- 吕延武顾兆炎许冰A.AldahanG.P0ssnert
- 关键词:宇宙成因核素
- 广西上泥盆统F—F界线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 2004年
- 发生在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法门期(Famennian)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是古生代以来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其原因仍含糊不清。碳同位素研究显示,伴随F—F事件全球碳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对中国南方F—F事件地层碳同位素变化特征的认识不够,缺乏系统的研究。对广西桂林杨堤上泥盆统灰岩剖面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泥盆统存在两次碳同位素正偏移,分别出现在下rhenana带和F—F的界线,其中,出现在F—F界线的碳同位素正偏移与广西垌村以及欧美和非洲等地的上泥盆统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进一步对广西桂林附近的杨堤和垌村剖面F—F界线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模式的分析发现,这次正偏移可能是由多次次级变化组成,与F—F事件中生物的灭绝步骤相似。
- 许冰顾兆炎胡滨李镇梁
- 关键词:碳同位素组成古生代生物灭绝事件上泥盆统晚泥盆世
-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C_4植物的发现被引量:23
- 2004年
-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27°42′~40°57′N,88°93′~103°24′E,海拔2210~5050m范围内采集的植物进行碳同位素分析,发现其中2种藜科和6种禾本科植物是C4植物.11个地点的4种C4植物海拔超过了3800m,其中6个地点的3种C4植物(白草Pennisetmn centrasiaticum,云南野古草Arundinella yunnanensis和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分布在海拔4000m以上,最高可达4520m.分析认为在大气低CO,分压背景下,强光照提供的充足能量使C4植物能忍耐更低的温度,以及青藏高原南部降雨集中于高温季节的有利务件,可能是C4植物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重要原因.
- 旺罗吕厚远吴乃琴除多韩家懋吴玉虎吴海斌顾兆炎
- 关键词:青藏高原C4植物植物生态学
- 中国南方红土年代地层学与地层划分问题被引量:93
- 2008年
- 南方红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以各类岩石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为母质发育的红色风化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第四纪土状堆积。本文在探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红色风化壳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根据风化壳发育程度将其划分为砖红土风化壳、红壤土风化壳和红化土风化壳3种类型。南方地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河流相沉积、滨海相海滩砂和海岸风成砂——"老红砂"以及以下蜀土为主的风尘堆积。近年来在上述沉积物中多处发现旧石器遗址,促进了南方红土的地层年代学研究。根据前人及近期对南方红土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南方红土的年代地层学问题,提出了以风化壳岩性特征为基础的岩石地层单位初步划分框架:老红砂划分为中更新统北海组、晚更新统晋江组;风尘堆积划分为中更新统宣城组、晚更新统下蜀组;河流相沉积只划出中更新统白沙井组,晚更新统留待以后研究再划出。
- 袁宝印夏正楷李保生乔彦松顾兆炎张家富许冰黄慰文曾荣树
- 关键词:南方红土红色风化壳网纹红土地层划分
- 黄土-古土壤序列碳酸盐同位素组成与古气候变化被引量:39
- 1991年
- 土壤和古土壤碳酸盐同位素组成是灵敏的古气候变化标志。根据现代土壤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与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的关系,以及碳同位素组成与土壤植被群落中以C_4光合作用途径的植物百分率的关系,从土壤碳酸盐同位素组成中,分别可以获得土壤形成时年平均温度的信息和植被群落中C_4植物百分率。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碳酸盐是主要物质成分之一,研究其同位素组成为进行第四纪古气候研究将有一定的意义。
- 顾兆炎
-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碳酸盐同位素古气候
- 广西桂林垌村上泥盆统碳同位素正偏移与全球一致性的记录被引量:8
- 2003年
- 目前的研究显示,欧、美等大陆晚泥盆世地层中普遍存在碳同位素δ13C的正偏移,这种偏移已被推测为全球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快速增加的结果,并与晚泥盆世弗拉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发生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密切相关.华南上泥盆统是研究F-F事件理想地层之一,其中是否存在δ13C正偏移,直接关系到全球范围内是否存在与F-F事件有关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问题.对广西桂林垌村具有生物地层控制的晚泥盆世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13C在F-F转换时期总体呈逐步增加趋势,这种趋势由两次明显的δ13C正偏移组成:第1次正偏移出现在linguiformis带的底界,δ13C增加幅度达1.5‰;第2次正偏移出现在triangularis/linguiformis带(F-F)的界线,增幅达2.1‰.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同位素记录对比发现,在生物地层时限上,垌村剖面第1次出现的δ13C正偏移较晚,而发生在F-F界线的第2次正偏移,无论在生物地层上还是在变化幅度上都是基本一致的,支持F-F时期全球性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观点.
- 许冰顾兆炎刘强王成源李镇梁
- 关键词:上泥盆统碳同位素生物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