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一般课题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民事
  • 3篇证明责任分配
  • 3篇纠纷
  • 2篇调解
  • 2篇责任分配规则
  • 2篇诉讼
  • 2篇推定
  • 2篇农村
  • 2篇民事证明
  • 2篇民事执行
  • 1篇抵押
  • 1篇抵押制度
  • 1篇第三人撤销之...
  • 1篇调查取证
  • 1篇调查取证权
  • 1篇调解程序
  • 1篇调解机制
  • 1篇调解模式
  • 1篇动产
  • 1篇行刑

机构

  • 11篇浙江警官职业...
  • 1篇杭州市西湖区...

作者

  • 11篇韩艳
  • 1篇陈雪梅

传媒

  • 2篇政治与法律
  • 2篇长沙大学学报
  • 2篇法律适用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法治研究
  • 1篇河南司法警官...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在押罪犯民事诉讼权利的缺损与救济被引量:1
2008年
在押罪犯依法享有民事诉讼权,但由于在押罪犯特定的法律身份和人身状态,其诉讼权利的行使往往受到不应有的限制,特别是在押罪犯的民事起诉权、调查取证权、出庭权以及民事执行权等。为此,应当通过完善制度和人民法院及监狱机关的积极行为等途径保障在押罪犯民事诉讼权利的行使,以维护其民事权益。
韩艳
关键词:在押罪犯起诉权调查取证权民事执行权
民事纠纷诉前强制调解入法逻辑证成与路径选择
2024年
冲破“合意方能调解”的传统思想束缚,在立法中明确规定诉前强制调解制度。该制度的设立已有充足的政策基础和司法实践探索,并且符合调解自治原理,同时基于当事人多元利益保护的价值判断,对其裁判请求权的限制符合正当性。为保障被移转的正义在调解程序中得以实现,应推动实现程序法定,明确制度属性;科学界定案件范围,实现纠纷合理分流;设定自由退出和时效保护等期间利益保护机制;实行诉讼费用转移机制、改进诉前财产保全担保适用规则,必要时实施惩罚措施。
吕金峰韩艳
关键词:裁判请求权
行刑变更启动程序问题的思考
2007年
公正的法治秩序是正义的基本要求,而法治取决于一定形式的正当过程,正当过程又主要通过程序来体现。行刑变更启动程序既是行刑权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刑活动的重要内容。行刑变更启动程序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重要问题。
韩艳
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之解读被引量:1
2014年
证明责任分配本质上是法官适用法律问题,只有深刻理解实体法的价值本质,悉心分析实体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并仔细辨析法律事实在实体法中的效果,才能探究出每一具体案件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本文以《侵权责任法》为样本,通过对法律规范的深层分析,指明一个法律规范抑或几个法律规范之间所指向的内在的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则,为法官在证明责任分配过程中,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规范提供一种思维模式。
韩艳
关键词:侵权责任证明责任分配过错推定因果关系推定
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非诉讼调解机制的建构被引量:1
2013年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的构建及其有效运行,对及时、有效和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稳定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来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从构建有效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之必要性出发,着力解决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构建中调解模式的设定、调解程序的配置和调解协议的效力等问题。
韩艳
关键词: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调解模式调解程序
我国动产浮动抵押制度之检讨与完善——评《物权法》第1811、89条被引量:8
2008年
《物权法》创设了许多新制度,动产浮动抵押就是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但《物权法》第181、189条对我国动产浮动抵押制度的相关立法规定却需要检讨,主要在于:未限制浮动抵押设立的主体、局限了浮动抵押标的物的范围、未明确规定浮动抵押的运行及其实现。为此,有必要对浮动抵押制度中的抵押人加以限制、浮动抵押标的物范围予以扩大、在法律上赋予抵押权人相应的权利,以及明确优先权次序。
韩艳
关键词:浮动抵押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重塑被引量:2
2023年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应摒弃遏制虚假诉讼或恶意诉讼的立法初衷,在第三人权益救济程序体系整体框架内,从第三人和法院两个维度重新考量制度的立法功能。就第三人而言,第三人撤销之诉具有程序保障和权益保障双重功能;就法院而言,第三人撤销之诉具有纠正错误裁判和一次性解决纠纷之双重功能。基于判决效力理论,根据不同的机理确定不同的救济途径,其中受反射效影响的第三人应是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所保护的对象。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主体资格应打破现有法律“诉讼第三人”限制进行主体扩张,从民事实体法角度进行类型化分析,包括对原案诉讼标的享有民事实体权利的请求权人、根据民事实体法规定享有撤销权的人以及根据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享有法定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
韩艳
关键词:第三人撤销之诉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理性重构——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官的抉择被引量:1
2013年
证明责任的分配,实质上就是法律对客观证明责任的预先配置。综合考量实体与程序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诚实信用、权利保护等宏观价值观以及中国实践的土壤,和证明责任分配规则适用主体审判之法官的习惯操作流程之切合度,及法律职业群体的司法水平,德国学者罗森贝克的"规范说"应是目前我国确立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标准的主要理论依据。同时考虑法官裁判的身份行为以及法的安定性和可预测性,证明责任分配规则适用时应禁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韩艳
关键词:证明责任分配客观证明责任
关于审理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的几点意见被引量:4
2009年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尤其是大量的耕地被不断征用,由此引发了众多的涉农纠纷。在这些矛盾纠纷中,由于征地补偿事关农民的生活保障,并涉及巨额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具有极强对抗性和持久性的核心矛盾。
韩艳陈雪梅
关键词:土地补偿费纠纷案件农村审理矛盾纠纷城市化进程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被引量:2
2016年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范围决定了执行检察监督权限度。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行使的正当性基础;从微观角度而言,它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式、程序运行和保障机制设定的前提。民事执行监督范围主要涵盖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和监督事由两个方面。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的设定,应坚持以民事执行公权力监督为本体,而将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违法行为排除于外;对民事执行监督事由的设定,应循着"一体两翼"模式结构,即以监督执行权异化为主体,沿着违法执行行为和消极不作为监督两个侧翼渐次展开。
韩艳
关键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