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麻醉
  • 2篇芬太尼
  • 2篇靶控
  • 2篇靶控输注
  • 2篇丙泊酚
  • 1篇电机
  • 1篇丁胺
  • 1篇腰-硬联合
  • 1篇药物
  • 1篇置入
  • 1篇置入喉罩
  • 1篇瑞芬太尼
  • 1篇瑞芬太尼复合...
  • 1篇沙丁胺醇
  • 1篇输出轴
  • 1篇胎儿
  • 1篇女性
  • 1篇女性患者
  • 1篇剖宫产
  • 1篇呛咳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韩潮
  • 3篇路耀军
  • 3篇黄绍强
  • 2篇孙申
  • 1篇李笑天
  • 1篇杨晨
  • 1篇沈淳
  • 1篇耿桂启
  • 1篇陈新刚
  • 1篇胡建英
  • 1篇赵宇青
  • 1篇郑珊
  • 1篇严英榴
  • 1篇徐焕
  • 1篇葛圣金
  • 1篇张乐
  • 1篇潘明明
  • 1篇王美华

传媒

  • 3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麻醉药物摇匀装置
本发明涉及摇晃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麻醉药物摇匀装置,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中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往复转动机构,所述往复转动机构上设置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中放置有试管,所述试管中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电...
路耀军张乐杨晨孙申韩潮胡建英
右美托咪定对女性患者成功置入喉罩时丙泊酚EC_(50)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研究静注右美托咪定对女性患者成功置入喉罩时所需丙泊酚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检查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BMI 18~25kg/m^2,ASAⅠ~Ⅱ级,MallampatiⅠ~Ⅱ级,随机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P组),每组30例。试验开始时两组分别恒速静脉输注试验药物10min,D组试验药物为右美托咪定0.5μg/kg,P组则为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试验药物输注完毕后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并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两组丙泊酚初始靶浓度均为3μg/mL。记录置入喉罩是否成功,根据Dixon序贯法原则决定下一病例的丙泊酚靶浓度(采用等比数据,等比比值1∶0.85),由此计算丙泊酚EC50值。记录输注试验药物前(T0)、试验药物输注完毕后5min(T1),丙泊酚TCI达靶浓度后喉罩置入前(T2)、成功置入喉罩后1min(T3)、成功置入喉罩后5min(T4)的呼吸循环参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成功置入喉罩时,P组和D组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50分别为3.53μg/mL(95%CI:3.21~3.87μg/mL)和2.70μg/mL(95%CI:2.46~2.9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和D组基础心率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0.05);靶控输注丙泊酚后,P组较D组血压显著下降(T2,P〈0.01;T4,P〈0.05);在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各时点D组心率均明显低于P组(T1~4,P〈0.01)。置入喉罩前后,D组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置入前:46.67%vs.83.33%,P〈0.01;置入后:13.33%vs.66.67%,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成功置入喉罩时丙泊酚EC50值,并有利于全麻应用喉罩后成功保留自主呼吸。
王美华孙申韩潮葛圣金
关键词:喉罩丙泊酚
胎儿颈部肿块的分娩期子宫外产时治疗(附1例报道)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儿外科畸形早期外科干预的一种新途径,即分娩时子宫外产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及对近期开展的1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颈部肿块成功进行分娩期子宫外产时治疗。结果在维持母-儿循环时给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建立机械通气,出生后8d切除颈部肿瘤,手术获得成功。结论及时产前诊断胎儿气道梗阻,通过分娩时子宫外产时治疗,在维持母-胎循环时使患儿获得气道通畅,改善了围产结局。
徐焕严英榴赵宇青沈淳韩潮陈新刚潘明明郑珊李笑天
关键词:产前诊断胎儿颈部肿块
不同剂量羟考酮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寒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考酮对产妇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中出现寒战的产妇100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5组(n=20):0.9%氯化钠液(C)组,曲马多1mg/kg(T_)组,羟考酮20μg/kg(O_1)组、40μg/kg(O_2)组、80μg/kg(O_3)组。胎儿娩出后缓慢静脉注射相应药物。记录给药后即刻(T_1)和给药后5min(T_2)、10min(T_3)、15min(T_4)、20min(T_5)、30min(T_6)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患者寒战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寒战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O_2组、O_3组寒战治愈率明显高于C组(90%、50%、75%vs 15%,P<0.05),T组与O__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1时寒战的缓解率在T组、O_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vs 60%)。T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O_3组(P<0.05)。与其余4组比较,O_3组产妇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最高(P<0.05)。结论:静脉给予80μg/kg羟考酮能够迅速有效治疗脊麻后寒战反应,并提高产妇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韩潮黄绍强路耀军
关键词:羟考酮寒战剖宫产麻醉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丙?白酚复合瑞芬太尼组25例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25例。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30min、术毕和拔出气管导管后3min时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记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丙泊酚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平稳,各个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醚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气腹后30min及拔出气管导管后3min时明显高于基础值和丙泊酚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醚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丙泊酚组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1.5)、(4.9±1.1)min,t=10.56,P=0.02;(12.9±2.4)、(6.8±1.2)min,t=12.36,P=0.01]。结论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安全可行,患者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路耀军韩潮耿桂启黄绍强
关键词:子宫肌瘤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不同药物对芬太尼呛咳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麻黄碱及沙丁胺醇抑制芬太尼呛咳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Ⅰ、Ⅱ、Ⅲ组分别于诱导前1min给予生理盐水2mL、利多卡因1.5mg/kg、麻黄碱5mg、Ⅳ组为沙丁胺醇组,全麻诱导前15min吸入沙丁胺醇200μg,各组全麻诱导均由外周静脉给予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0.5mL/s)、琥珀胆碱100mg。观察芬太尼呛咳的发生率和程度、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各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组48%、Ⅱ组16%、Ⅲ组20%、Ⅳ组12%,与Ⅰ组比,Ⅱ、Ⅲ、Ⅳ组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但3个试验组间呛咳的发生率及强度并无明显差异。各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一致。利多卡因组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预注射1.5mg/kg的利多卡因、5mg的麻黄碱,及预吸入沙丁胺醇均能有效地减轻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由于利多卡因具有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优点,也许更值得推荐。
韩潮黄绍强
关键词:芬太尼呛咳麻黄碱沙丁胺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