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刚
- 作品数:19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
- 2023年
- 文章介绍了美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与我国临床医学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和双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医学教育领域的影响,提出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改进建议和展望,为我国今后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 陶然张爱京霍刚袁文青谷士贤
- 关键词:医学教育
- 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培训课程对提升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81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医患沟通课程培训前后,采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及自制问卷对这些住院医师进行调查。结果医患沟通培训前后,住院医师在沟通启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及结束问诊5个维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住院医师对授课教师、教学学时、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今后仍然需要在沟通启动和信息收集2个医患沟通技能方面不断改进教学,以提升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谷士贤张爱京霍刚张祺王冠韩庆烽
- 关键词:医患沟通住院医师
- 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自查条目的构建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自查条目,为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拟定初步学位论文质量自查条目,根据学位论文质量自查这一主题选择学位论文审查经验丰富的高级专家15人,应用德尔菲法进行函询调查。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第一轮15份问卷全部回收,第二轮15份问卷回收14份。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大于0.9,最终筛选出学位论文自查条目53项。结论函询专家权威程度高,且对该主题比较感兴趣。筛选出的自查条目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了依据。
- 袁文青张爱京霍刚陶立元谷士贤
- 关键词:学位论文德尔菲法质量保障体系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管理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管理存在的难点,以及应采取的教学管理措施。方法该研究主要采用文件回顾、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疫情防控期间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返校情况、在线教学、防控培训、科研工作及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及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14日,专业学位研究生返院率为92.8%(256/276)。研究生参加疫情防控培训平均分为86.59,在线学习的效果与线下课堂教学基本同质等效。截至2020年3月6日,研究生论文院内送审率为50.0%(65/130);面对疫情的压力,62.6%(124/198)专业学位研究生和35.4%(70/198)学术型研究生有一些焦虑或抑郁,两种类型的学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阶段,创新工作方式,形成教育处-科室-导师-研究生上下联动体系,关注研究生身心健康,保证教学质量,多措并举做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 谷士贤张爱京霍刚袁文青李颜韩江莉沈宁
- 医学研究生招生质量探讨:基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生生源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生生源特点,并在"双一流"背景下探讨提高医学研究生招生质量的策略。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至2019年研究生生源数据进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个案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研究生平均报录比为4.9∶1。总体第一志愿录取率为76.9%(450/585),第一志愿录取率稳步升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与非重点专科间的差距缩小。生源地理分布以华北占30%(175/585)、华东占28%(164/585)为主。录取组考生具有六级英语成绩高(505 vs.480,Z=-5.86,P<0.001)、年龄小(24 vs.25,Z=-8.15,P<0.001)等特点。录取组来自"985"或"211"或双一流高校、发明专利、大会发言、省部级以上获奖的比例均高于非录取组。结论应继续完善学科调整优化机制,适当加大全国范围招生宣传,加强对综合素质的选拔,以一流学科建设为轴心,不断提升生源质量。
- 袁文青张爱京霍刚谷士贤
- 关键词:生源质量
- 基于师生视角的学科交叉科研项目在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学科交叉科研项目在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作用,为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2021年4至8月通过目的抽样方法对北京大学医学部2名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6名研究生导师和8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取出4个主题:学科交叉科研项目对医学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科交叉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受合作双方的内在需求和合适的合作者等因素影响;目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交流平台和成果归属不明朗等问题;师生对未来联合培养学科交叉人才的建议包括课程设置定制化、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改革现有的成果认定模式。结论通过学科交叉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需求是开展学科交叉科研项目的先决条件,价值观认同则是持久合作的关键。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根据需求定制课程,为研究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并给予学科交叉研究一定的政策支持,从而进一步推动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
- 陈练朱秀石慧峰杨敏王晓莉霍刚魏瑗原鹏波
- 关键词:教育
- 中外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美、英等发达国家与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及特点,探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 张家慧霍刚张爱京袁文青谷士贤
-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教育质量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写作认知的调查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各种类型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统称学位申请人)对学位论文写作的认知,并对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提出建议与对策。方法采用访谈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名学位申请人进行访谈,了解其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难点和希望获得的指导。以文献查阅和访谈结果为基础编制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写作认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185名学位申请人进行调查。结果83.8%(155/185)的学位申请人认为学位论文写作难度较高。讨论深度、统计学方法和创新性是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难点。不同类型学位申请人对学位论文写作的认知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96,P=0.001)。论文写作技巧、论文撰写逻辑和研究结果发掘与提炼是学位申请人最希望获得的指导。结论学位申请人普遍认为学位论文写作具有一定难度。不同类型学位申请人的写作难点有所不同,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学位论文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
- 袁文青张爱京霍刚汪恒何旋李颜芦珊谷士贤
- 关键词:学位论文研究生教育
- 北京某高校附属医院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生源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某高校附属医院学术学位博士究生的报考和招录情况,探索其关联因素,对招生录取工作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至2019年1028名申请考核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将其分为A组(报考未复试组,560人)、B组(复试未录取组,260人)和C组(录取组,208人),了解其毕业院校、英语水平、学术成果和综合素质。采用卡方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A、B、C三组学生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占比分别为53.5%(299/560)、61.2%(159/260)和65.9%(137/208);英语水平优良者占比分别为25.2%(141/560)、23.1%(60/260)和30.2%(63/208);学术成果评分分别为1(0,5)分、1(0,8)分和2(0,27)分;B组和C组学生综合素质评分分别为43.8(40,50)分和48.8(43.8,56.3)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申请考核制的招生方式下,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参加复试和被录取情况与毕业院校、英语水平、学术成果、综合素质方面相关,上述方面优秀的学生更容易被录取。建议在招录过程中加强综合素质的考核,筛选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抗压能力强的生源。
- 霍刚张华张爱京袁文青谷士贤
-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
- 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导师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情况,为改进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7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185名学术型研究生进行调查,其中硕士研究生68人,博士研究生117人。问卷内容包括研究生和导师的基本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3个方面。结果导师指导研究生以1周~2周居多,65.9%(122/185)的研究生表示实际的指导方式为导师独立指导,但是,70.3%(130/185)的研究生期望能够以导师指导组的形式进行指导。导师指导时间间隔与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发表SCI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总和及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Q2分区以上SCI论文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师是否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与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以及IF之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的指导总体比较满意。建议强化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定期考核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情况,鼓励以导师组的形式联合指导研究生;同时,增加研究生学术会议交流的机会,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 霍刚陶立元张爱京袁文青谷士贤
- 关键词:学术型导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