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育华 作品数:29 被引量:126 H指数:6 供职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电子电信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空间光栅法测定视网膜调制传递函数的研究 目的:证明利用空间光栅法测定人眼视网膜-大脑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有效性,从而可以开发出一种结构小巧、移动性好、价格便宜、性能稳定的MTF测量仪。方法:在实验室搭建实验装置,分别利用矩形光栅法的实验装置和平板法视网膜M... 金晨晖 金成鹏 刘晓玲 陶育华关键词:调制传递函数 光栅 文献传递 景深对超声乳化术后假晶状体眼伪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假晶状体眼的景深对伪调节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患者30例(60眼),年龄(62.77±5.27)岁(50~70岁),其中44眼为假晶状体眼。测量屈光状态、调节幅度、瞳孔直径。睫状肌麻痹后,分别在不矫正散光和配戴人工瞳孔镜片(直径2.5mm)情况下测量单眼调节幅度。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假晶状体眼的移近法单眼调节幅度为(2.35±1.14)D。散光和人工瞳孔对调节幅度的影响分别为0.21D和0.16D。调节前、后瞳孔直径分别为(4.52±0.66)mm和(2.72±0.64)mm。单眼调节幅度与调节前后瞳孔直径变化无相关性(r=0.164,P=0.305)。睫状肌麻痹时不矫正散光和配戴人工瞳孔镜片的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0.61±0.18)D和(0.77±0.14)D。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假晶状体眼,瞳孔和单纯近视散光所致景深是伪调节的产生机制之一,但不是主要机制。增大景深不是改善伪调节的主要方法,今后还需要从人工晶状体本身的设计或在眼内的位置变化等方面来研究伪调节的机制和相应的改善方案。 俞阿勇 王勤美 诸葛晶 金婉卿 陶育华关键词:晶体 白内障 近视眼弥散斑直径与瞳孔的关系 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作者设计了一种应用激光技术测定近视眼弥散斑变化的方法,并将其初步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视眼弥散斑直径随离焦量及瞳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大。比较理论值和实测值,两者间存有一定差异。作者认为实测值较理论值更能准确地评估近视的成象质量。 李欣茹 黄学平 陶育华关键词:近视眼 瞳孔 激光 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年龄的相关性变化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国人无器质性疾病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前赡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年龄为1l-50周岁、屈光度数为+0.50-3.00D且散光〈1.00D的受检者201例,平均年龄(29.9±11.5)岁。根据受检者的年龄分为4组:11-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采用鹰视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像差,应用抛硬币法随机选取每名受检者一眼的数据。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角膜中央4、6和8mm区域的彗差、三叶草像差、球差、二次散光和四叶草像差。结果4、6、8mm角膜区域的三叶草像差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6、2.800、2.888,P均〈0.05),4l-50岁组[(0.10±0.05)、(0.17±0.08)、(0.30±0.13)斗m]明显大于2l-30岁组[(0.08±0.04)、(O.13±0.06)、(0.22±0.11)μm,P均〈0.05]。4mm区二次散光41±50岁组[(0.03±0.02)μm]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均〈0.05),6mm区41~50岁组[(0.08±0.08)μm]与21~30岁组[(0.05±0.03)la,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mill区彗差和球差各年龄组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796、3.165,P均〈0.05),41~50岁组角膜彗差[(0.58±0.24)μm]、21-30岁组角膜球差[(0.63±0.16)μm]大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四叶草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球差逐渐减小而彗差逐渐增大。 许琛琛 王勤美 陶育华 朱叶 王一博关键词:角膜像差 年龄因素 球差 国人角膜高阶像差及其年龄的相关性改变 许琛琛 王勤美 陶育华 朱叶 王一博狭谱带光眼底摄影法 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报导了一种狭谱带光眼底摄影法。这与常规白光眼底摄影术相比,可有效提高图像对比度,消除了象差,使眼底细微结构分辨力明显增加。 瞿佳 王光霁 陶育华 施明光 李欣茹 林永伟 吕帆近视个体人眼角膜曲面方程的探讨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拟合建立一种角膜面形方程,为后续角膜生物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截痕法判断近视个体人眼角膜形态,创用网格法划分角膜表面,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各特定点与最适球面的径向距离差值及中央角膜厚度值,计算各点坐标,SAS软件非线性回归拟合角膜前、后表面曲面方程,SPSS软件检验结果。结果该近视人眼角膜前、后表面均为椭球面,前表面曲面方程:X2/8.97882+Y2/8.87792+(Z+9.9601)2/9.96012=1(Residual=0.0184,R2=0.9995),方程预测Z坐标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r=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6,P>0.05);后表面:X2/7.60942+Y2/7.51642+(Z+9.5758)2/9.03682=1(Residual=0.0360,R2=0.9993),方程预测Z坐标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r=1.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0,P>0.05)。结论本研究用较为合理的截痕法、网格划分及非线性回归拟合算法使得最终求出的角膜前、后表面的曲面方程具有较高精确性,可较好地描述真实角膜面形,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方法。 包芳军 王晓幸 王勤美 余野 陶育华 王波关键词:角膜 网格划分 TOPCON综合检眼仪头灯不亮原因调查分析 本文是根据医疗仪器定期巡检中发现TOPCON综合检眼仪头灯不亮现象比较多和THIS EYE系统中2012年下半年的TOPCON综合检眼仪头灯不亮的维修次数频繁这两个原因,对TOPCON综合检眼仪头灯不亮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卢云鹏 林超 金益波 陶育华关键词:巡检 弥散斑验光仪的设计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人眼屈光弥散斑原理,设计一款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的验光仪。方法根据理论分析和Zemax软件模拟,搭建弥散斑验光仪光路,设计计算参数;在临床上初步收集近视、散光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的验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Zemax模型眼仿真、系统变量分析和临床试用结果表明,弥散斑验光仪原理可靠,性能稳定。在瞳孔直径为4mm,节点至中心凹距离NO'为20mm的参数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验光精度。近视组和散光轴向测量组与医院验光结果的对照t检验为阴性*P>0.05);近视组数据测量稳定,90%患者3次测量结果小于0.25D;散光度数组测量结果对照t检验为阳性(P=0.041),80%与医院验光结果相差0.75D以内。结论弥散斑验光仪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结果比较客观,有望成为新型验光设备。 张逸夔 黄胜海 叶慧芳 邹睿韬 童耿民 卓然 陶育华关键词:验光 ZEMAX 仿真 眼散光轴与角膜散光轴对LASIK矫正散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眼散光轴和角膜散光轴对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散光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3例(114眼)行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眼散光和角膜散光轴的差异分为<15°组(68眼)和≥15°组(46眼),分析2组LASIK术后散光的矫正效果及角膜散光与眼散光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15°组和≥15°组的眼散光分别为(-0.94±0.36)D和(-0.82±0.34)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角膜散光分别为(-1.31±0.41)D和(-1.18±0.49)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9,P>0.05)。术前角膜散光与眼散光有统计学相关性(r=0.527,P<0.01),但术后无统计学相关性(r=-0.024,P>0.05)。<15°组术后散光矫正效果较好,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t=-2.017,P<0.05)。术后眼散光量与偏心量有统计学相关性(r=0.395,P<0.01),而角膜散光则与偏心量没有统计学相关性(r=-0.133,P>0.05)。结论眼散光和角膜散光轴的差异影响LASIK矫正散光的效果。LASIK术后角膜形态改变,角膜散光与眼散光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 王小娟 王勤美 王丹梅 崔建萍 孟觉天 陶育华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 散光 散光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