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霞 作品数:6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L-精氨酸预防慢性低氧大鼠右心肥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L- 精氨酸(L Arg)对低氧状态下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L -Arg和L -精氨酸甲酯(L- NAME)进行预防处理,检测动物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S) ],并测定血浆中的NO含量。结果L- Arg预处理组,平均肺动脉压及RV/(LV+S)明显低于单纯低氧组(P<0. 05),血浆NO含量则明显高于单纯缺氧组(P<0. 01),L- NAME组与单纯低氧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L -Arg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张常娥 陈红霞 赵小玉 曹霞关键词:右心肥厚 慢性低氧大鼠 平均肺动脉压 L-ARG L-精氨酸甲酯 低氧状态 普伐他汀配伍参麦注射液干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配伍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未干预组(IR组)、普伐他汀组(P组)、普伐他汀配伍参麦注射液干预组(P+S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实验中持续监测ECGⅡ导联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用Evans B lue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取左心室缺血心肌制成组织匀浆,用试剂盒分别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IR组、R组和P+S组均造成明显的心电图动态改变。与IR组比较,P+S组心肌梗死面积、MDA含量均显著减小(P<0.01)。P+S组分别与IR组和P组比较,SOD活性增加,MDA含量下降。P组及P+S组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均显著高于IR组(P<0.05),IR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与tNOS活性比值显著大于Sham组、P组和P+S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配伍参麦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陈红霞 赵小玉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丙二醛 普伐他汀 参麦注射液 L-精氨酸预防大鼠应激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SU)中的作用及L-精氨酸的预防机制。方法采用冷束缚法制备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中性红清除率法测定大鼠胃粘膜血流量。观察预先给予L-精氨酸、L-NAME(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后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溃疡指数(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的变化,同时测定胃粘膜和血浆NO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损伤组的UI、胃粘膜和血浆NO明显增加,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均明显加重,GMBF降低。预先给予L-精氨酸处理,可抑制SU大鼠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增加,增加GMBF以及胃粘膜和血浆NO含量;相反,L-NAME可进一步增加SU大鼠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GMBF以及胃粘膜和血浆NO的含量。结论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李佳 陈红霞 张常娥关键词:L-精氨酸 应激性溃疡 一氧化氮 胃粘膜血流量 过氯酸铵对甲状腺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目的:为探讨过氯酸铵(AP)对甲状腺细胞的毒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Nthy-ori 3-1人类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改良型RPMI-1640培养液,置于5%CO2,37℃二氧化碳... 刘琴 丁淼鸿 张娆 陈红霞 周星星 徐慧芳 陈卉 彭开良关键词:化学损伤 甲状腺细胞 过氯酸铵 文献传递 门诊随访结合QQ群平台在慢性肾脏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结合QQ群平台在慢性肾脏病(CKD)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纳入CKD管理中心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专职CKD管理护士负责档案管理、数据库管理、患者随访、患者教育工作,同时建立QQ群,由本人或家属加入QQ群,利用QQ群追踪随访管理和患者教育工作。结果入组时CKD患者的疾病认知问卷评分为(29.20±9.78)分,入组3个月后为(70.00±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CKD患者实施门诊随访结合QQ群平台的延续护理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CK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陈红霞 钱坤关键词:门诊 QQ群 延续护理 慢性肾脏病 随访 L-精氨酸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管壁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L 精氨酸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管壁胶原的影响。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低氧组 (H1)和低氧 +L 精氨酸组 (H2 ) ,常压低氧时间 4周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检测肺动脉管壁I、Ⅲ型胶原光密度的变化 ,并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 (mPAP)。结果H1组mPAP显著高于C组和H2 组 (P <0 .0 1 ) ;H1组肺小动脉I型胶原平均光密度值较C组和H2 组高 (P <0 .0 1 ) ,Ⅲ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L 张常娥 李佳 陈红霞 曹霞 赵小玉关键词:慢性低氧大鼠 肺动脉压力 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