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坚

作品数:40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抗体
  • 5篇HLA-B2...
  • 5篇表面抗原
  • 4篇血清
  • 4篇强直
  • 4篇强直性
  • 4篇强直性脊柱炎
  • 4篇酶联
  • 4篇酶联免疫
  • 4篇酶联免疫吸附
  • 3篇多态
  • 3篇性关节炎
  • 3篇乙肝
  • 3篇乙肝表面抗原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流式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吸附

机构

  • 3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陈志坚
  • 13篇李山
  • 9篇秦雪
  • 5篇徐明辉
  • 4篇吴晓宁
  • 3篇邓燕
  • 3篇黄珊
  • 2篇张瑜红
  • 2篇冼磊
  • 2篇李海炜
  • 2篇梁余莉
  • 2篇覃家锦
  • 2篇苏家光
  • 2篇李若林
  • 2篇隋靖喆
  • 2篇覃锦耀
  • 2篇谢丽
  • 2篇王健
  • 2篇蒋杰球
  • 2篇周素芳

传媒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广西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第5届全国检...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院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内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系统医学
  • 1篇全国临床免疫...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标本溶血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陈志坚梁余莉
关键词: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标本溶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BSAG疾病诊断
存储时间对血浆中巨细胞病毒DNA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4℃条件下储存21 d后血浆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的稳定性。方法:收集CMV载量300~100 000拷贝/mL的30份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浆,并分为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标本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并进行基线(0 d)载量检测,其余血浆于4℃存储,分别在第1、2、3、7、14和21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 :将30份样本进行不同时间点的配对t检验,CMV载量均差异无显著性:第1天与第0天比较,t=1.654,P=0.109;第2天与第0天比较,t=1.487,P=0.148;第3天与第0天比较,t=1.609,P=0.118;第7天与第0天比较,t=0.831,P=0.413;第14天与第0天比较,t=1.721,P=0.096;第21天与第0天比较,t=0.244,P=0.244。分组比较中,第21天与第0天比较CMV载量差异无显著性(低载量组P=0.485;中载量组P=0.858;高载量组P=0.949)。结论:4℃储存21 d中,血浆标本CMV载量未出现连续下降或上升趋势,且不同时间点与第0天的基线载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谢丽易珍王建邓燕陈志坚徐涓娟李山秦雪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DNA稳定性
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的优化
2012年
背景: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的应用有许多报道,但存在假阳性较高、稳定性欠佳等诸多问题。目的:优化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建立灵敏且稳定的技术体系。方法:利用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比较血清的处理方法、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的加入方式、不同的封闭条件及培养基厚度对显色结果的影响,观察噬菌斑显色深浅、背景处理及假阳性的产生。结果与结论:直接法预处理血清、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浸泡硝酸纤维素膜并干燥结合脱脂奶粉进行封闭,显色效果最佳。此外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厚度可有效消除边缘效应。提示血清预处理、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的加入方式、不同封闭条件及培养基厚度等因素,在利用抗原血清学识别的重组表达克隆技术进行抗原筛选中起关键作用。
乔玉莉张鹏苏家光陈志坚周素芳廖志红林文珍
关键词:抗原CDNA文库噬菌体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对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并了解其与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5例RA、35例非RA病例及35例正常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和RF。结...
蒙燕飞陈志坚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文献传递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习带教的几点体会被引量:3
2006年
陈志坚
关键词:实习带教实习课临床思维能力免疫检验临床免疫学带教老师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_/(27/)的关系及其亚型研究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的相关性以及HLA-B27的亚型分布。方法:采用补体依赖性微量淋巴细胞毒法(CDMA)、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流式细胞仪法,对4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45...
陈志坚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HLA-B27流式细胞仪法
文献传递
PIVKA-Ⅱ、AFP、RDW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187例(HCC患者75例,肝硬化患者42例,肝炎患者70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71例作为对照,检测研究对象的PIVKA-Ⅱ、AFP和RDW,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PIVKA-Ⅱ、AFP、RDW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中PIVKA-Ⅱ的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分别为81.33%、95.63%、0.854。PIVKA-Ⅱ、AFP、RDW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诊断效率,并联检测灵敏度提高至97.56%,串联检测特异度提高至99.21%。结论:PIVKA-Ⅱ单项检测对HCC有较好的诊断效能。PIVKA-Ⅱ、AFP和RDW三者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对诊断HCC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孔令希覃山子秦雪陈志坚
关键词:肝细胞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加样时差及加样时间对时间分辨法检测弱阳性HBsAg标本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加样时差及加样时间对时间分辨法检测弱阳性HBsAg标本的影响。方法:利用30份弱阳性HBsAg患者血清为检测对象,用加样时差和加样时间这2个条件进行实验。结果:30份标本在不同的加样时差所检测的结果不一致,加样时差对弱阳性标本的结果有影响;立即加样与30、45、60min后加样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加样时间及加样时差影响弱阳性HBsAg检测的重复性;在常规检测操作中应将初试中高值阴性标本做复试,且保证复试标本加样优先,以避免漏检弱阳性标本。
汤春园文信江李山陈志坚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弱阳性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SDH、S-GLDH及ALT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50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50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6个时点的山梨醇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S-GLDH)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SDH、S-GLDH及ALT均升高,不停跳手术患者的指标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小。
冼磊张瑜红罗玉华陈志坚覃家锦何巍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肝脏功能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及停跳手术对肝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各50例手术前,转机30min,术后2h,1d,3d和7d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AST/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ALT、AST、AST/ALT、ALP、GGT均升高,不停搏手术患者的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肝功能有影响,不停搏手术的影响较小。
冼磊张瑜红陈志坚陈铭伍覃家锦何巍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肝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