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虚化与重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价值理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作为测评、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实践,需要内在价值理性导引与规范。但目前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却面临价值理性虚化困境,具体表现为理论层面价值理性相关研究过弱、实践层面价值理性缺失,并由此导致了评价失效等问题。对此,可遵循"核心—导向—过程"的逻辑,将公众为本、服务驱动作为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价值核心与导向,并将公共性与公平性、公开透明与多元参与、回应性与问责等原则嵌入、融合于公共服务质量评价设计、实施、反馈各阶段,进而实现价值理性的重塑与复归。
- 沈亚平陈建
- 关键词:公共服务
- 大数据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创新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基本职责之一,也是改善社会文化民生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多重性矛盾依旧突出,非均等化问题仍然严重,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科学化程度有待提高。而大数据理念与技术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平衡创造了条件,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提供了依据,为追求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对此,应将大数据逻辑治理融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大数据库及其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机制与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支持系统,以大数据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创新进程。
- 陈建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
- 超越结构性失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被引量:50
- 2017年
- 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难点在农村,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革新的重点在供给侧。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因不能适应需求要素多样性、需求结构整体性、需求满足便捷性的新要求而暴露出供给内容同质化、供给主体碎片化、供给方式单调化等供给侧结构性失灵问题。这种结构性失灵只能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解决,应以"自治+他治"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现代化;构建整体性政府,塑造主体间伙伴关系;线下与线上供给互补优化,推进农村"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
- 陈建
-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 文化精准扶贫视阈下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堕距问题被引量:43
- 2017年
- 我国文化扶贫经历了从粗放救济到精准服务的转变,在十三五扶贫攻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随着精准扶贫实践的纵深发展,文化扶贫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在贫困治理场域中的强化与升级,其精准化逻辑需要由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来承接。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暴露出一系列堕距问题,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偏离精准扶贫需求,供给粗放化;脱离精准扶贫靶向,运行离散化;背离精准扶贫要求,配套机制脆弱化等不适应文化精准扶贫过程的若干缺陷。对此,政府应以文化扶贫需求为导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细化;以文化扶贫问题为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整体化;以文化脱贫效果为节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系统化,从而消除公共文化服务堕距,助推文化精准扶贫实践。
- 陈建
- 关键词:文化扶贫
- 教育督导现代化:制度逻辑、现实挑战与行动策略——基于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视角被引量:12
- 2017年
- 教育督导对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教育督导在现代化进程中基本上经历了由行政管控向职能调适再到合规监管的制度逻辑转型。但目前,教育督导仍面临诸多实践挑战,如教育督导与大数据的相嵌问题、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耦合问题、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估问题以及教育督导问责异体化问题。对此,应采取建立开放共享的教育督导大数据应用平台,探索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协同整合机制,构建多元合作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完善教育督导多主体问责系统等行动策略,进而有效提升教育督导与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 陈良雨陈建
- 关键词:教育督导教育治理
- 从建设到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的基本逻辑被引量:18
- 2017年
- 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是我国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基本路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架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建设促供给"的逻辑,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存在政府"划桨"行为过多、非政府主体力量过弱、重硬件轻软件等缺陷。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目标的提出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创新提供了契机。对此,应将治理逻辑嵌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多元主体合作与共治,探索多渠道互补的供给路径,强化需求表达与回应、服务规划与配置、服务质量评价等配套机制建设。
- 沈亚平陈建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治理逻辑
- 从管制到治理:我国街头官僚转型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街头官僚理论是公共行政研究领域较新的理论之一。我国目前的街头官僚基本属于"管制型"街头官僚,这种类型的街头官僚已严重不适应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及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并在实践中暴露出种种弊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我国的街头官僚应实现由"管制型"向"治理型"的转变。街头官僚转型既需要宏观层次的地方治理格局优化、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也需要微观层次的街头官僚自身角色、职责、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的调整与完善。
- 陈建
- 关键词:街头官僚
- 十八届三中全会视野下中国地方治理特殊性探析
- 2014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治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我国的地方治理在先天条件上并不如西方完备,具有明显的地方政府治理色彩,并且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一主多辅"的权力分配格局和实际治理过程中的差序格局。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我国的地方治理应开始由本土化向现代化过渡,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契机。展望未来,我国的地方治理应由中国特殊变为中国特色,进而走向更加卓有成效的现代化地方治理之路。
- 陈建
- 传统中国王权制约析论
- 2014年
- 王权在传统中国有其特定的渊源并沿着具体的发展脉络逐步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王权至上并不意味着王权不受任何约束,它仍然受到制度、思想、乡土社会等不同层次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又与儒家的存在及儒学体现的精神力量联系在一起,这正是传统中国政治文明的独到之处。但王权至上在传统中国大一统政治中却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基础并没有受到撼动,王权在大多数时候和大部分领域拥有绝对权威,王权至上仍是传统中国政治体系的核心。
- 陈建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问题研究——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被引量:30
- 2017年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短板",碎片化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症结,而整体性治理理论可以为应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难题带来启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具体表现为供需脱节,供给部门林立交错,供给方式多轨并存、杂乱无序等。而"对上负责"的文化行政理念,跨部门整合改革滞后,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适应合作实践发展要求是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的主要原因。对此,应确立需求导向的治理理念及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健全跨部门无缝隙协同系统,并将增强合作治理能力作为政府职能调整的发力点,进而破解碎片化问题,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性治理水平。
- 陈建
-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整体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