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平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人类活动对海南省小海泻湖沉积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7年
- 根据小海泻湖XHK04-01沉积物柱状样的210Pb定年以及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小海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1988年以前,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稳定在0.6%和0.04%,TOC/TN为14左右,沉积物的有机质主要来自陆地,陆源有机碳的含量占到总有机碳含量的80%,人类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小;而1988年之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小海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迅速上升,到表层时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和0.13%,TOC/TN下降到9,沉积物中小海自生来源的有机碳的比例显著增加,陆源有机碳的比例相对下降到45%.小海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增加,导致小海水质的恶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沉积速率上也有反映,在18cm以下沉积速率为0.46cm.a-1,0—18cm沉积速率为1.26cm.a-1.
- 刘兴健葛晨东陈平平施晓冬
- 关键词:总有机碳总氮沉积物
- 黄海辐射沙洲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对黄海辐射沙洲烂沙洋水道区域的3个钻孔共81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微量、常量元素分析和14C测年分析,化学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当时沉积环境的变化相对应。突发事件(如风暴潮)的发生不但在沉积物的岩性上有所体现,而且在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上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微量元素Zr可作为沉积能量变化的地化指示剂,潮汐通道北部的西太阳沙区域的沉积动力环境在4000a以前是较弱的。潮流通道的上段沉积物是来自水深较浅的区域,由于潮流和波浪的作用使其能够保持稳定的水深。
- 陈平平葛晨东殷勇邹欣庆
- 关键词:辐射沙洲微量元素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