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

作品数:42 被引量:207H指数:8
供职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结核
  • 4篇地震
  • 4篇疫情
  • 4篇影响因素
  • 4篇种群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肺炎
  • 3篇伊蚊
  • 3篇乙肝
  • 3篇疫苗
  • 3篇震后
  • 3篇知晓
  • 3篇知晓率
  • 3篇种群密度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效果
  • 3篇监测分析
  • 3篇儿童乙肝

机构

  • 39篇绵阳市疾病预...
  • 7篇四川大学
  • 5篇绵阳市涪城区...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成都市第三人...
  • 3篇绵阳市红十字...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南充市疾病预...
  • 1篇眉山市疾病预...
  • 1篇四川中医药高...
  • 1篇成都市武侯区...
  • 1篇绵阳四0四医...

作者

  • 40篇陈华
  • 11篇刘平
  • 10篇罗磊
  • 9篇黄铮铮
  • 7篇朱平
  • 7篇孙宏英
  • 7篇石媛媛
  • 7篇郭怡
  • 6篇文艳
  • 6篇李永清
  • 6篇郭洪菊
  • 5篇严昌武
  • 5篇武红
  • 4篇张昭
  • 3篇张菊英
  • 3篇陈志
  • 3篇陈果
  • 3篇段晋超
  • 3篇周云
  • 3篇严萌

传媒

  • 10篇预防医学情报...
  • 5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绵阳市涪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为合理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绵阳市涪城区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绵阳市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平均55名,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平均21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主要以女性为主占62.8%,25~35岁卫生人员占35.6%。结论绵阳市涪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缺乏、专业结构需要调整、学历有待提高、配置需要改善。
陈华周世红余林玲王庆华
关键词:人力资源
2015—2017年绵阳市城区蝇类监测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为掌握绵阳市城区蝇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蝇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蝇笼,以糖醋为诱饵,每年3—11月在不同的生境开展监测。结果 2015—2017年共捕获成蝇526只,分属4科8属11种,平均密度为1.30只/笼。2015年蝇密度最高,为1.35只/笼;2017年蝇密度最低,为1.24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出现在7—8月,月均密度分别为3.07、2.49只/笼。优势种为厩腐蝇,平均占比为49.81%。以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65只/笼;居民区最低,为0.81只/笼。结论绵阳市城区蝇密度较低,3年呈下降趋势;蝇类密度与气候、生境有关。建议在夏季增加一次全市统一的除"四害"消杀灭活动。
陈华刘平黄铮铮石媛媛朱平郭怡武红
关键词:蝇类种群密度
亚临床甲减及TPOAb阳性对孕妇子痫前期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研究亚临床甲减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对子痫前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236例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和(或)TPOAb阳性孕妇临床资料,根据促甲状腺素(TSH)及TPOAb检查结果将所有孕妇分为3组,即亚临床甲减+TPOAb阳性组、亚临床甲减+TPOAb阴性组及仅TPOAb阳性组,同期纳入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孕妇在妊娠并发症(亚临床甲减、临床甲减、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和妊娠结局(先兆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差异及新生儿临床指标(低体重儿、巨大儿、Apgar评分)及TSH的差异。结果4组间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临床甲减+TPOAb阳性组临床甲减、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亚临床甲减+TPOAB阴性组临床甲减的发生率及仅TPOAB阳性组临床甲减、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与亚临床甲减+TPOAb阴性组相比,亚临床甲减+TPOAB阳性组临床甲减、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仅TPOAB阳性组临床甲减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TPOAB阳性组临床甲减的发生率较亚临床甲减+TPOAb阴性组低,而在妊娠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发生率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在先兆流产、早产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TPOAB阴性组与仅TPOAB阳性组先兆流产及早产的发生率较亚临床甲减+TPOAB阴性组与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TPOAb阳性组在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及TSH指标均高于其余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和(或)TPOAb阳性可引起孕妇子痫前期妊娠不良结局增加。
陈华吴艳乔吴艳乔
关键词:亚临床甲减子痫前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四川省绵阳市肺结核特征及其发现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肺结核的基本特点及临床特征,并探讨'被动发现'和'主动筛查'两种肺结核发现方式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绵阳市涪城区、江油市共21个乡镇通过居民健康体检筛查出的17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胸部DR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收集研究对象肺结核的基本特点和临床特征,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不同发现方式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75例肺结核患者中60岁以上73例(41.71%),职业以农民为主129例(73.71%);咳嗽、咳痰≥2周为最常见症状102例(58.29%);163例送检合格痰标本,其中痰涂片阳性32例(19.63%);103例行PPD皮试者中阳性73例(70.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核病史对肺结核的发现方式有显著影响(OR=15.809,95%CI:6.708~37.258)。结论四川省绵阳市通过居民健康体检筛查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以肺部单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有结核病史的肺结核患者更容易通过'被动发现'筛查出来。
黄维维陈华陈建杜鑫淼欧雪梅梁宗安贺建清
关键词:肺结核影响因素
绵阳市一起肺炎支原体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调查一起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的聚集性疫情的病例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原因并评价控制措施,为类似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21-04-15-2021-08-04北川县人民医院来自A和B2所小学的学生及与其有共同居住史或有密切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资料。对搜集到的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采集标本进行呼吸道多种病原体检测。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其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此次疫情共报告病例89例。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为主,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67.42%(60/89)。年龄0~11岁,中位年龄8岁。疫情主要涉及A、B 2所小学,A小学罹患率为2.19%(59/2 697),各年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12,P<0.001。B小学罹患率为0.82%(15/1 837),各年级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96,P=0.122。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间隔与时间呈负相关,r=-0.497,P<0.001。结论 此次疫情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停课时间需长于疾病的一个潜伏期,学校、医院、疾控三方协作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陈华兰晓蝶徐小莉秦晓明任玉莲喻明成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
2005-2017年绵阳市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绵阳市2005-2017年甲乙类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效果,为该类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绵阳市2005-2017年该类疾病病例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该类疾病8种435例,年均发病率为0.68/10万;死亡46例,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05年的1.70/10万,最低为2010年的0.34/10万;疟疾和血吸虫病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9.20%;安州区发病率最高,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2/10万;发病率最高为50~54岁组,发病率为1.14/10万;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02/10万、0.33/10万;农民发病数占该类疾病发病数的56.55%。结论 2005-2017年绵阳市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但该类疾病谱有所改变,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压力逐渐增大。
陈华文艳
关键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疾病控制
2015-2017年绵阳市城区鼠类密度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绵阳市鼠类密度及种群分布,为城区鼠类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以生花生米为诱饵,在城区东、西、南、北4个方位分别选取居民区、餐饮行业和农村3种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月监测1个方位,4个方位轮流进行,1-12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捕获鼠形动物4种419只,平均密度2.15%。鼠密度在5月快速上升,到8-9月为全年鼠密度最高峰。四川短尾鼩为占比63.25%,褐家鼠占比26.97%;农村自然村鼠密度为3.30%,食品餐饮业鼠密度为1.37%。结论绵阳市城区鼠密度相对较高,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群。全年需开展春秋两次统一集中灭鼠活动,并将城市周边农村纳入到统一行动中。
刘平陈华黄铮铮石媛媛朱平
关键词:鼠密度
四川省首例Delta变异株新冠肺炎病例发现与应对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病例发现与应对过程中经验与不足,为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07-23绵阳某医院对1名返绵人员进行筛查并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轻型),通过现场调查查明该病例发病前14天活动轨迹,判定与追踪密切接触者。结果该病例发病前4天在高风险区停留5小时30分钟;患者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核酸检测为阳性(CT值为:17.869~20.653);基因测序为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与南京本土疫情高度同源;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重点人群核酸检测684 975人次,隔离管理密切接触者207人,次密切接触者1 244人,中风险人群3 338人;累计消毒面积5.9万平方米,采集环境表面涂抹样和污水样1 840份;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疫情信息21期,健康提示和防控知识62条次;撰写分析报告7期,提交专家建议11份。结论疫情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暴露出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四方责任落实、医院感染防控等方面不足,应及时弥补完善。
李永清陈华李洁王蒙杰张先德张昭陈果黄晓红文献英
2016-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和季节消长,有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2年在绵阳市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双层叠帐法对伊蚊幼蚊和成蚊开展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帐诱指数、布雷图指数差异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间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6-2022年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仅为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幼虫BI年均值范围为2.17~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9.516,P<0.001);CI年均值范围为2.52%~2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81,P<0.001);成蚊年均诱帐指数范围为0.78~4.22只/(顶·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2.463,P=0.052).每年7-9月为白纹伊蚊密度的高峰期,各月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56,P<0.001).闲置容器作为孳生地的数量最多,占比达到孳生地的50.32%.幼蚊孳生容器中CI最高的为竹筒、树洞、石穴和废旧轮胎类型;不同孳生类型的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86,P<0.001).结论绵阳市存在登革热传播媒介.为防止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暴发或引发本土传播,建议每年7-9月,开展以清除孳生地为主的环境治理工作,有效地控制白纹伊蚊的密度.
陈华文艳张昭吴双张先德周万明
关键词:白纹伊蚊
2017—2020年绵阳市土源性线虫感染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2017—2020年绵阳市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绵阳市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选择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监测,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收集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7—2020年绵阳市共监测6054人,检出4种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蛲虫、鞭虫),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3.24%(196/6054)。人群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4,P<0.001)。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的主要虫种不同,学龄前儿童以蛲虫感染为主;农民以钩虫感染为主。结论2017—2020年绵阳市土源性线虫感染处于较低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老人和儿童是寄生虫病感染的重点人群。需多部门共同参与,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进一步降低该类人群的感染风险,以巩固土源性线虫感染的防治成果。
陈华吴双张昭史映红李永清李仕一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土源性线虫感染土源性线虫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