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思伟
-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再手术9例分析
- 2002年
- 陆思伟徐永华
- 关键词:腰椎间盘摘除术再手术脑脊液漏
- 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7
- 1995年
- 我科采用7种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54例,皮瓣全部成活。根据皮瓣解剖及转位途径,其中手部岛状皮瓣5种.余为前臂岛状皮瓣和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介绍了每种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应用体会。岛状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蒂较长、皮瓣质地好、并可携带神经等优点;手术难度不高、成功率高、易于普及。
- 姚远志李康仁徐永华朱科陈勤胡文竹陆思伟
- 关键词:手部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术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旋转平台型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行TKA的膝关节病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对照组(45例)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屈曲度、关节活动度都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段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9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应用旋转平台型假体与固定平台型假体治疗膝关节病均能获得很好的疗效,而前者疗效更好。
- 陆思伟王洋杨显春邱学勇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 骨盆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的体会
-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0例12个髋关节,男6例,女4例,年龄6~17岁,平均年龄11岁,半脱位8个髋,全脱位4个髋。其中仅有3例于幼时经手术治疗,7例未经治疗,髋臼指数30~450,平均38...
- 王洋陆思伟朱科
- 文献传递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
- 余彬秦辉陆思伟王洋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到2017年5月我科34例(59髋)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行THA并获得随访者的疗效.患者资...
- 杨显春陆思伟王洋邱学勇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强直
-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粹骨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粹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粹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应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强度以及不良情况发生情况,术后应用Constant-Murlay评分评价两组肩关节功能。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nstant-Murlay中疼痛、ADL、ROM和总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5 d、15 d、30 d和60 d,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肌力不足、异位骨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Constant-Murlay总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内科疾病、受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时间为自变量,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内科疾病、骨折分型、受伤时间是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粹骨折安全有效,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手术中应对影响疗效的因素予以注意,提高治疗效果。
- 王洋梁炜陆思伟邱学勇杨显春
- 关键词:肱骨近端疗效
- 经S_(3~5)双开门的骶前病变手术入路
- 2009年
-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骶前病变切除手术入路——经S3~5双开门途径。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月,收治5例骶前病变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6~84岁。临床表现:肛门坠胀1例,排大便困难及大便带血2例,无症状2例。指肛检查:2例触及直肠包块,3例骶前肿瘤未能触及包块。B超、CT、MRI等检查提示骶前占位3例,直肠肿瘤2例。病变组织大小4cm×3cm×3cm~20cm×15cm×13cm。病程12~50d,平均18d。采用经S3~5双开门途径暴露病灶,常规方法完整切除。结果5例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直肠损伤、盆腔神经直接损伤、盆底结构破坏等。入路时间12~28min,平均20min;入路时出血30~130mL,平均80mL;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100~350mL,平均28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示骶前畸胎瘤、皮样囊肿、梭状细胞瘤各1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会阴部感觉减退,无大小便失禁。6个月后感觉减退者全部恢复,X线片示开窗骶骨均骨性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无骶骨缺损及骨盆稳定性破坏,无骶髂关节炎发生,B超、CT或MRI检查未见病变复发。结论经S3~5双开门的骶前病变手术入路术野浅、暴露充分,不造成骶骨缺损和严重骶神经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李康仁秦辉陆思伟关晋龙余彬邓宁
- 关键词:手术入路双开门
-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腕关节炎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总结类风湿腕关节炎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5例类风湿腕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1年采用VAS评分对腕关节疼痛进行评价,测量患者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VAS评分术前(8.5±2.7)分,术后1年(3.5±1.3)分;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77.0°±17.0°,术后1年117.0°±19.0°;RF术前(58.1±12.2)U/ml,术后1年(23.1±8.6)U/ml;CRP术前(31.3±4.0)mg/L,术后1年(13.1±3.0)mg/L;ESR术前(52.4±4.5)mm/1h,术后1年(22.5±3.6)mm/1h。术后1年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疗效评价:优15例,良1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74.29%。结论类风湿腕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提升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
- 陆思伟王洋杨显春邱学勇
-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滑膜切除术
- 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2例被引量:1
- 2002年
- 陆思伟徐永华陈继新梁炜
- 关键词:大隐静脉转流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