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美萍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故乡
  • 2篇印华文学
  • 2篇原乡
  • 2篇散文
  • 2篇乌托邦
  • 2篇家园
  • 1篇对印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功能
  • 1篇艺术追求
  • 1篇战地
  • 1篇散文创作
  • 1篇思索
  • 1篇屠杀
  • 1篇女性
  • 1篇女作家
  • 1篇琴曲
  • 1篇情结
  • 1篇宗教情结
  • 1篇作家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

作者

  • 6篇闫美萍
  • 2篇王列耀

传媒

  • 1篇国外文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华文文学

年份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家园乌托邦 ——解读1965年以来印华文学作品中“故乡”的内涵
1965年以后的印华文学作品中,“故乡”的含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实体性故乡的层面,具有了精神文化归依的含义。印尼华人已经走出了祖辈们对中国原乡神话的迷恋,更加关注他们在印尼当下的、实际的人生。 观念的变化也带来了华人创...
闫美萍
战地琴曲
2003年
2002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2002年美国影评人协会,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影片;2003年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
闫美萍
关键词:钢琴家改编剧本客观化大屠杀
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对印(尼)华女作家散文创作的思索
2002年
20世纪末 2 1世纪初 ,印度尼西亚华人女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三重角色 :印尼籍人、华裔、女性。这种角色直接影响了她们的散文创作。在她们的散文创作中 ,“家”具有丰富的含义 ,既指“家乡”———现实家乡印尼和文化家乡中国 ,也指“家庭”。目前她们散文创作中“家”观念的转型 ,反映了华人女作家在三重角色下的重新定位。
王列耀闫美萍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中的“家园理想”被引量:2
2003年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经历了由吟咏漂泊的游子之歌到面向印尼当下生活的转变,但作者的内心深处仍渴望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散文中“故乡”由昔日单一的指向演变为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双向所指:既指华人的现实家园,即蕴涵着作家生命与社会认同的“实体性故乡”;也指华人的文化家园,即华族族群精神所系的“精神性故乡”。在两个家园背后,表现了华人在现实和文化上的双重流浪中试图摆脱困境、寻求新生的美好理想。
王列耀闫美萍
关键词:华文散文故乡
家园乌托邦
1965年以后的印华文学作品中,“故乡”的含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实体性故乡的层面,具有了精神文化归依的含义。印尼华人已经走出了祖辈们对中国原乡神话的迷恋,更加关注他们在印尼当下的、实际的人生。 ...
闫美萍
文献传递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犯罪问题被引量:4
2004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充满着犯罪问题 ,但他之引入犯罪问题与传统侦探小说在艺术功能上有着本质区别 ,前者为人物心理分析营造特定情势 ,后者则是诱使读者进入文本的“圈套” ;二者功能的不同导致了对犯罪行为的不同处理 ,侦探小说注重事理的逻辑推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则充满了偶然与巧合 ,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作家“在人身上发现人”的艺术追求和崇信神秘启示的宗教情结。
闫美萍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情结艺术功能艺术追求犯罪问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