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建强

作品数:45 被引量:29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盆地
  • 10篇新生代
  • 8篇地质
  • 6篇地震
  • 5篇珠江三角
  • 5篇珠江三角洲
  • 5篇稳定性
  • 4篇新构造
  • 4篇新构造运动
  • 4篇南海北部
  • 3篇地壳
  • 3篇地洼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地质灾害
  • 3篇断块
  • 3篇应力场
  • 3篇油气
  • 3篇台湾海峡
  • 3篇温泉
  • 3篇现代构造应力...

机构

  • 4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作者

  • 45篇钟建强
  • 31篇詹文欢
  • 13篇黄慈流
  • 8篇刘以宣
  • 6篇陆成斌
  • 5篇丘学林
  • 4篇古森昌
  • 3篇刘海龄
  • 2篇孙宗勋
  • 2篇刘帝光
  • 1篇黄羽庭
  • 1篇朱照宇
  • 1篇赵一岩
  • 1篇黄宁生
  • 1篇陈汉宗
  • 1篇周蒂
  • 1篇何善谋
  • 1篇谢先德
  • 1篇魏常兴
  • 1篇吉雄

传媒

  • 8篇华南地震
  • 6篇热带海洋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海洋通报
  • 2篇南海研究与开...
  • 2篇台湾海峡
  • 2篇东海海洋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黄渤海海洋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广东地质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2
  • 2篇1998
  • 3篇1997
  • 9篇1996
  • 4篇1995
  • 9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的活动断裂与区域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7
1991年
珠江三角洲的活动断裂主要为弱活动断裂,分别属于NW,NE和EW向三组断裂,活动断裂是控制该三角洲断块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关键。珠江三角洲主要为区域稳定性中等地区。
钟建强聂颂平
关键词:稳定性三角洲
南海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反演及其与强震活动关系初探
1991年
本文根据有限元法对南海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计算,计算中将本区岩石圈看成是一不均匀的弹性板,根据各地区杨氏模量、泊松比以及岩石圈厚度的不同,组成5种材料区,并离散成646个三角形单元和359个节点。选择了有代表性的4种模式,它们分别反映了印-澳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本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本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基本一致;最大剪应力(τ_(max))大的地区则是强震频繁活动的地区。
詹文欢钟建强丘学林陆成斌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反演地震
南海北部陆缘反“S”型构造带的提出及其在新生代晚期地质演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6年
通过地震剖面、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地壳结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第四纪地质特征等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存在滨岸岛键、陆坡北缘和陆坡南缘三条反“S”型构造带。它们形成于晚第三纪,较“新华夏系”和“南海系”晚。反“S”型构造带新生代晚期的活动方式,对南海北部陆缘的地质演化影响显著,同时控制了这一区域的灾害性地质因素的活动方式和分布。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
关键词:构造带地质演化新生代
岩石圈动力构造与地壳构造单元形成演化
刘以宣詹文欢谢以萱何善谋陈汉宗丘学林钟建强陆成斌赵一岩吉雄
该成果在方法上提出岩石圈动力学分析与地质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以分析岩石圈动力学大地构造环境的观点为指导,系统地提出地槽、地台、地洼及大洋构造单元的成因类型和演化规律,尤其对全球活化构造的研究具有独到见解,并应用该...
关键词:
关键词:岩石圈动力学地槽地台地洼
南沙群岛海洋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2
1996年
分析了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的海洋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特征,认为其沉积特征与三大地貌单元及其热带海洋环境密切相关.
钟建强黄慈流黄羽庭
关键词:沉积环境南沙群岛海洋沉积
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1992年
将南海及邻域的现代构造应力问题视为弹性板的平面应力问题,用有限元法对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计算。以海沟俯冲带为主要边界,全区离散成1130个单元和612个节点。根据各单元的地壳厚度、P波速度、密度以及泊松比将区内地壳分成5种类型。考虑了4种外力作用方式,这些外力分别反映了印澳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研究区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将计算得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进行比较,选择一种和后者符合最好的边界条件和计算结果作为可取模式,并分析了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布格局。
詹文欢钟建强丘学林陆成斌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震源
南海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基本特征被引量:7
1996年
根据大地构造特征,我们把南海的新生代沉积建造划分为代表稳定陆壳区的稳定型、代表被动陆缘区的次稳定型和代表主动陆缘的不稳定型三大类,并由不整合面特征,把其沉积建造划分为下旋回(古新统—始新统)和上旋回(渐新统—第四系)。南海南部陆缘和北部陆缘均发育有上、下两个旋回,然而,南海中央海盆则仅发育了上旋回。通过对沉积建造特征的分析,认为南海的下旋回大多属充填式沉积,主要由河流一湖泊相沉积组成;上旋回属超覆沉积,主要由浅海相或深海相沉积组成。结合其大地构造环境,认为南海及其邻区的盆地类型共有五种,即克拉通型盆地(如北部湾盆地)、陆缘裂谷型盆地(如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海底扩张型盆地(如中央海盆)、前陆型盆地(如曾母盆地)和岛弧型盆地(如吕宋中央河谷盆地),其中,中央海盆形成于中渐新世之后。由于菲律宾岛弧的推覆和仰冲,以及加里曼丹陆块的逆时针旋转,最终导致古南海的关闭和消亡。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
关键词:新生代
全文增补中
雷西南地洼盆地构造沉降及其演化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通过对雷西南地洼盆地地层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自第三纪以来的构造沉降达1223m.构造沉降过程可划分为7个时期.其中渐新世和中新世为快速构造沉降时期.该地洼盆地的演化经历了幼—少年期(E_1—E_2).青年期(E_3—N_1~1)。壮年期(N_1~2—N_2)和中—老年期(Q_1—Q_4)等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以构造沉降为主,第四阶段则转变为构造抬升为主.第二和第三阶段均存在一个Mckenzic旋回.青年期阶段是该地洼盆地演化的最主要阶段,壮年期则是其定型阶段.
詹文欢钟建强
关键词:地洼盆地构造沉降
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与近代地壳运动及地壳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本文根据有限元法反演了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了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火山活动、活动断裂和地壳升降运动等的相关性,并根据最大剪应力的数值将本区划分为极不稳定区(≥1.8×10~7Pa)、不稳定区(1.2×10~7Pa-1.8×10~7Pa)、次稳定区(6×10~6Pa-1.2×10~7Pa)和稳定区(<6×10~6Pa)等4个大区域的地壳稳定性分区。
刘以宣詹文欢丘学林钟建强陆成斌邓传民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地壳运动稳定性
台湾海峡台西盆地新生代构造事件的分析被引量:7
1994年
通过不整合、地层缺失、岩浆活动、断裂活动等分析,以及与邻区构造事件进行对比,认为台西盆地新生代构造事件主要有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早期(距今约70M~60Ma)、古新世末—始新世初(距今约54M~51Ma)、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距今约42M~32Ma)、晚中新世—上新世初(距今约10M~5Ma)和上新世末—中更新世(距今约2.5M~1Ma)。它们在区内表现明显,依次反映了台西盆地从裂谷出现(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中期)到成熟(始新世晚期—中中新世)、最后衰亡(晚中新世—第四纪)的演化过程。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
关键词:台西盆地新生代台湾海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