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如
- 作品数:76 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生产及应用概述被引量:8
- 2012年
- 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对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绍了AM真菌的特点及我国生产的微生物肥料种类,对AM真菌菌剂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指出AM真菌菌剂的应用前景。
- 刘静刘洁金海如
- 关键词:菌根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微生物肥料
- AM真菌共生系统中硝态氮吸收转运途径及对寄主生长的作用被引量:3
- 2020年
- 利用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与毛根农杆菌质粒DNA转化的胡萝卜根(Ri T-DNA transformed carrotroots)建立的双重培养系统,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究AM真菌共生系统中硝态氮NO-3转运吸收途径,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合成精氨酸进行研究;并开展农田试验研究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转运对寄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AM真菌菌丝在NH+4和NO3-共存时,优先吸收NH+4。当AM真菌的根外菌丝用NH415NO3处理1周时,虽然根外菌丝的自由氨基酸未被15N标记,包括精氨酸,但是菌根组织中的自由氨基酸被15N标记,揭示了15 NO3-沿着菌丝直接转运至菌根组织而不是来自于精氨酸转运的新模式;而根外菌丝用15NH4NO3处理时菌根组织中只有精氨酸被15N标记,而其他氨基酸合成的氮素主要来自菌丝室运转来的14 NO3-,所以未被标记。AM真菌根外菌丝加13C6-葡萄糖,培养6周后,发现菌根组织的精氨酸和蛋白质均未发现13C,说明其根外菌丝不能利用葡萄糖。菌丝室加13C1.2-乙酸钠后,菌根组织的精氨酸和蛋白质均发现13C,分别为8.5%±2.3%和7.6%±0.7%,说明其根外菌丝能吸收利用乙酸盐中的碳素。菌丝室加13C1.2-乙酸钠+15NO3后,随着氮源的增加,其自由精氨酸浓度提高为54.2%±19.3%,菌根蛋白质中精氨酸浓度变化不大;同时菌根组织的精氨酸和蛋白质中C/N同位素标记丰度大大提高,分别为57.4%±4.8%和50.3%±2.8%,说明菌丝室加碳源乙酸和氮源,可以提高精氨酸的合成。大田试验中,在低磷条件下,接种AM真菌并添加硝酸钾后菌根化甜玉米茎叶重明显提高,相比对照的甜玉米提高了12.28%;硫酸铵则不如硝酸钾对AM真菌菌根化甜玉米株重的促进作用,反而是降低了其生物量8.19%,尿素则降低了13.02%,但尿素再加有机肥则可以缓解对生物量的降低作用。
- 李梦瑶蒋湘艳金海如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碳源氮源精氨酸
- 农田就地培养生产丛枝菌根真菌生物菌剂肥料的方法
- 农田就地培养生产丛枝菌根真菌生物菌剂肥料的方法,属于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农田培养池及培养基质的制作;2)移植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及其培养;3)生物肥料吸收转化;4)生物肥料的收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有益效...
- 金海如马继芳田萌萌
- 一种农田菌根化农作物高产高质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菌根化农作物高产高质的方法,先制备培养基质热火坌10‑15份、河沙85‑90份;然后选种,消毒后播种,再接种含有20‑50个孢子的液体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放入培养基质中进行培养,每星期喷浇一次营养液;种...
- 金海如蒋湘艳吴雨欣
- 文献传递
- 葡萄糖、根浸出液对丛枝菌根真菌吸收不同外源氮产生精氨酸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以大葱(Allium fistulosum)为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采用三室隔离盆栽培养系统,在菌丝室施加浓度为4 mmol/L的不同形态外源氮、1%葡萄糖及根浸出液,通过测定根外菌丝(Extraradical mycelium,ERM)和菌根中精氨酸的含量,探究葡萄糖、根浸出液对AM真菌吸收不同形式外源氮产生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氮对ERM中精氨酸含量的影响为尿素>Gln>NH4NO3>Arg/Gly>NH4Cl>KNO3,对菌根中精氨酸含量的影响为Arg>Gln>尿素>NH4NO3>Gly>NH4Cl>KNO3;施加葡萄糖和根浸出液在不同程度上提高ERM干重和菌丝室孢子数量,但使ERM和菌根中的精氨酸含量降低。说明AM真菌吸收同化不同外源氮产生精氨酸的能力不同,葡萄糖和根浸出液降低AM真菌吸收同化外源氮产精氨酸的能力。
- 田萌萌吉春龙刘洁刘静金海如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氮精氨酸葡萄糖
- 生化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以高粱为宿主,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化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有机氮源和活性物质能显著提高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酒石酸铵(0.5%)、甘氨酸(1%)和根浸出液(2 mL),可分别使每160 g沙样孢子产量提高至382,302和328个,对照仅为155个;甘氨酸(0.5%,1.0%)、酒石酸铵(0.5%)、腐殖酸铵(0.5%,1.0%,2.0%)和根浸出液(2,3,5 mL)处理,可使根侵染率分别提高至53.7%,52.8%,43.9%,59.4%,48.9%,57.7%,64.9%,55.9%,52.9%(对照仅为27.3%);单一碳源(葡萄糖、蔗糖)则对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都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氮源+碳源(NH4Cl+葡萄糖)组合对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有不同影响,当C、N比值为4∶1,1∶2时,显著提高G.intraradices产孢,可分别使每20 g沙样产孢量可分别达到2227,2458个(对照仅为157个)。当C、N比值为1∶2时,侵染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19.3%;比值为4∶1时,对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生化因子对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作用特点不同。
- 马继芳金海如张德兴戚丽娜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量侵染率
- 同位素示踪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吸收不同氮素并向寄主植物输运的机理被引量:20
- 2011年
-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与植物共生的真菌。目前人们对AM真菌的基础研究主要是着眼于与植物共生的生化代谢机理和信号机制、遗传学、建立共生关系相关基因的研究。
- 金海如张萍华蒋冬花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氨基酸代谢
- AM真菌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方法
- AM真菌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方法,属于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该应用方法包括:1)将作物种子种入培养盆中;2)将AM真菌接种于作物种子表面;3)种子播种出苗后第10~15天,将AM真菌侵染的作物幼苗移栽至试验田;4)至...
- 金海如蒋立琴杨炯赵鹏程项主周易周端頊
- 文献传递
- AM真菌侵染棉花提高棉花产量的应用及其方法
- AM真菌侵染棉花提高棉花产量的应用及其方法,属于AM真菌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棉花种子放入含有河沙的培养盒中进行育苗;待棉花种子发芽,长出4片叶子时,在每株棉花根部加入丛枝菌根真菌液体菌剂,培养期间每隔7天施加一次限氮...
- 金海如周端頊
- 文献传递
- 碳和氮源对丛枝菌根真菌生物肥料中精氨酸含量的影响
- 葱(A11ium fistulosum)为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G1omus intraradices,采用三室隔离盆栽培养系统,在菌丝室施加浓度为4mol/L的...
- 金海如田萌萌刘洁
- 关键词:碳源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