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东

作品数:224 被引量:1,150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7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6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3篇细胞
  • 50篇干细胞
  • 36篇骨折
  • 35篇基因
  • 32篇成骨
  • 31篇骨髓基质
  • 28篇脊髓
  • 22篇转染
  • 21篇缺损
  • 20篇基质干细胞
  • 20篇脊髓损伤
  • 20篇间充质干细胞
  • 20篇骨髓
  • 20篇骨髓基质干细...
  • 19篇内固定
  • 18篇基因转染
  • 17篇骨缺损
  • 15篇手术
  • 14篇形态发生蛋白
  • 13篇转化生长因子

机构

  • 17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同济医科大学...
  • 11篇中山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工业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南昌大学第二...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石河子大学医...
  • 3篇武汉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郑州市骨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23篇郭晓东
  • 154篇郑启新
  • 38篇刘勇
  • 36篇杜靖远
  • 30篇吴永超
  • 28篇杨述华
  • 23篇潘海涛
  • 22篇宋玉林
  • 16篇全大萍
  • 16篇邵增务
  • 16篇段德宇
  • 15篇郝杰
  • 15篇吴斌
  • 12篇刘国辉
  • 12篇姬彦辉
  • 12篇李景峰
  • 11篇袁泉
  • 10篇曲延镇
  • 10篇李长文
  • 9篇王玉龙

传媒

  • 4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3篇中国生物医学...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中华创伤骨科...
  • 9篇生物医学工程...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国际生物医学...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临床急诊杂志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第十届西部骨...
  • 2篇国外医学(生...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11篇2014
  • 18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24篇2007
  • 30篇2006
  • 16篇2005
  • 12篇2004
  • 10篇2003
2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钙通道的调节作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钙通道的调节作用,从离子通道和电生理的角度探讨rhEpo对脊髓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钙电流。结果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5~25 U/ml)增大背根神经节细胞上的电压依赖性钙电流,对峰电流最大增幅可达(46.0±4.6)%,可以被特异性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Nifedipine)、氟桂利嗪(Fiunarizine)部分阻断,而被非特异性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锂(NiCl_2)几乎完全阻断。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调节背根神经节细胞上的电压依赖性的T型和L型钙通道,从而增加细胞内钙的浓度,本实验提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调节脊髓神经细胞上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来引起后续的一系列生物效应从而达到保护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
谢金元郑启新郭晓东吴永超王金先郭伟韬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膜片钳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的表达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 ,研究转基因细胞表达TGF β1的情况。方法 通过Lipofectamine介导将TGF β1基因导入大鼠成骨细胞 ,转染 2 4h后通过SABC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瞬时表达的情况。采用G4 18筛选转染细胞 2周 ,获得阳性细胞克隆 ,用SABC法检测转染细胞稳定表达TGF β1的情况。结果 转染 2 4h后 ,成骨细胞就有明显的TGF β1蛋白和mRNA高表达。G4 18筛选 2周后的转染细胞仍然有较高的TGF β1表达。结论 TGF β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可获得稳定的高表达 。
刘勇郑启新杜靖远杨述华郭晓东段德宇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转染成骨细胞基因表达
骨形态发生蛋白2相关小分子活性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20世纪60年代,Urist将脱钙骨移植于实验动物的肌肉中3—4周之后,意外发现其能诱导异位成骨。因此Urist推断脱钙骨中含有一种可以促进成骨的因子,随后分离出一种非胶原性的骨蛋白(non-collagenous bone proteins),并将其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NP)。
姬彦辉郭晓东兰生辉贺永进王玉龙滕宇柴斌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异位成骨实验动物骨蛋白胶原性
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_2活性多肽复合MC3T3-E1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被引量:2
2014年
探讨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2活性多肽复合材料、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和单纯煅烧骨复合MC3T3-E1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体内的成骨能力。实验分3组,A组: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2活性多肽复合材料,B组: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C组:单纯煅烧骨。诱导培养MC3T3-E1细胞,将其分别接种于3组材料,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分别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只大白兔作两侧骶棘肌肌袋模型,然后将3组材料分别植入大白兔骶棘肌内,分别于术后第4、8周各组处死大白兔3只,行组织学观察及新生骨面积测定。通过观察发现MC3T3-E1细胞在3组材料表面生长良好,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2活性多肽复合材料能促进MC3T3-E1细胞在其表面粘附与增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术后第4、8周组织学观察A组材料新生骨明显多于B组,B组多于C组。术后4周和8周新生骨面积测定值A、B、C组分别为(19 712.524±3 782.126)μm2、(28 227.617±2 455.375)μm2,(11 648.507±1 047.221)μm2、(14 592.892±899.532)μm2,(7 986.655±903.487)μm2,(11 254.822±669.508)μm2。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2活性多肽复合材料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临床。
李景峰郑启新陈廖斌郭晓东邹枕玮张树威
关键词:煅烧骨
TGF-β_1基因转染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将具有促进MSCs增殖分化及抑制多种炎性介质活性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TGF-β1基因以不同剂量转入MSCs,通过免疫组化、RT-PCR、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法、3H-TdR、Na235SO4掺入法、流式细胞仪、Ⅱ型胶原原位杂交及透射电镜等系列方法检测TGF-β1基因转染的瞬时和稳定表达情况,分析TGF-β1基因转染对MSCs增殖和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TGF-β1基因转入MSCs能获得瞬时及稳定表达,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3μl脂质体介导1μgTGF-β1基因转染能获得最佳促MSCs增殖及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合成效应;TGF-β1基因转染能显著抑制IL-1对羟脯氨酸合成的降解作用。结论MSCs能作为基因治疗的受体细胞并可稳定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GF-β1;通过增强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来提高S期细胞DNA含量,促进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合成,从而促进MSCs增殖并调控其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抑制多种炎性介质生物学活性以保护关节软骨,使提高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成为可能。
郭晓东郑启新杜靖远杨述华王洪刘勇王运涛
关键词:TGF-Β1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受体细胞关节软骨缺损
靶向性非病毒载体K16GRGDSPC寡肽的合成及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靶向性非病毒载体K16GRGDSPC寡肽,探讨其作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方法用固相合成法合成K16GRGDSPC并用质谱仪和高压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以其作为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cDNA3-EGFP并计数转染效率;转染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质粒pcDNA3-TGF-β1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TGF-β1敏感细胞株水貂肺上皮细胞(MV1)生长抑制法检测目的基因TGF-β1稳定表达情况及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质谱图显示合成肽的平均分子量为2741.3307 m/z,与理论上计算的平均分子量一致。高压液相色谱仪示合成肽的纯度为94%~95%,满足试验需求。以K16GRGDSPC寡肽为载体转染BMSCs的效率为(18.6±2.1)%,与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的效率(19.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GF-β1基因阳性细胞克隆经RT- PCR扩增有特异性产物,TGF-β1敏感细胞株MV1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合成的肽是设计的K16GRGDSPC寡肽,以其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BMSCS是确实可行的,为下一步构建载基因仿生基质材料奠定了基础。
郭晓东潘海涛郑启新杨述华邵增务刘勇李长文宋玉林袁泉
关键词:非病毒载体肽类骨髓基质干细胞
亲骨性BMP2活性多肽/仿生骨基质材料复合物体内诱导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患者达数百万,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占有相当比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的骨缺损常难以自行修复,因此多需行骨移植术以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病残率。组合应用生物活性因子和支架材料可有效弥补目前骨修复材料的不足...
滕宇郭晓东崔巍曲延镇陈康黄振飞
含FGL活性片段的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2013年
目的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含FGL功能化多肽自组装神经支架材料(FGL-NS)植入到脊髓损伤局部,探讨FGL-NS神经支架材料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麻醉大鼠后,暴露胸10水平脊髓,用特制血管夹(夹力24g)钳夹1 min,建立大鼠胸髓钳夹损伤模型.设立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损伤后24h,暴露脊髓损伤局部,将2.5μl等渗葡萄糖溶液、1% RADA-16和1% FGL-NS多肽溶液注射入损伤局部.术后3d、1、3、5、7和9周分别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估大鼠脊髓损伤经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9周取脊髓损伤部位组织,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神经丝蛋白-200 (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损伤部位细胞凋亡、轴突再生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胸髓钳夹损伤模型.BBB运动学评分大鼠脊髓损伤后经FGL-NS材料治疗后,BBB评分随时间逐渐升高,自伤后第5周起,显著高于RADA-16治疗组和空白组,大鼠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后第9周,FGL-NS治疗组脊髓损伤局部可见大量NF-200阳性的神经元细胞[(35.32±3.12)个/视野],显著高于RADA-16组[(18.56±2.64)个/视野]和空白组[(14.83±1.43)个/视野],Caspase-3阳性的凋亡细胞[(22.45 ±2.74)个/视野]显著少于RADA-16组[(30.86 ±3.75)个/视野],而且损伤区GFAP染色的积分吸光度(IA)值为0.50±0.02,明显小于对照组(1.30 ±0.09)和空白组(1.60±0.11).结论 功能化多肽自组装神经支架材料FGL-NS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能减少脊髓损伤部位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元再生,并减少胶质瘢痕形成.
邹枕玮郝少飞郑启新吴永超郭晓东
关键词:脊髓损伤自组装
严重漂浮膝损伤的治疗策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严重漂浮膝损伤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对59例(63膝)漂浮膝损伤采取系统化治疗方案、视情况行内外固定联合植骨手术。采用Karlstrom和Olreud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52例获得随访,参照Karlstrom和Olreud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定:优15例,良26例,中8例,差3例。结论漂浮膝损伤应积极手术治疗,为膝关节功能锻炼创造条件,同时积极处理合并伤,术后尽早功能锻炼,以最终获得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王玉龙姬彦辉郭晓东滕宇贺永进
关键词:漂浮膝手术治疗内固定外固定
Ⅰ型胶原在PLGA-[ASP-PEG]表面修饰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天冬氨酸-聚乙醇(PLGA-[ASP-PEG])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其表面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将Ⅰ型胶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同时在材料表面物理涂层胶原溶液。将改性PLGA-[ASP-PEG]复合兔BMSCs培养,检测BMSCs粘附、增殖性能的变化及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Ⅰ型胶原、核心结合因子al等的表达情况。结果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Ⅰ型胶原成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经化学接枝-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PLGA-[ASP-PEG]膜表面的Ⅰ型胶原含量大大提高,明显高于经单纯化学接枝或单纯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膜表面的胶原含量,且远高于二者之和。改性PLGA-[ASP-PEG]表面BMSCs的粘附、增殖能力显著提高,其成骨标志物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能显著改善PLGA-[ASP-PEG]的细胞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潘海涛郑启新郭晓东刘勇宋玉林
关键词:成骨分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力学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