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文希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修复骨缺损
  • 2篇手术
  • 2篇缺损
  • 2篇骨缺损
  • 2篇红骨髓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手术方法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注射
  • 1篇自体
  • 1篇自体红骨髓
  • 1篇内固定
  • 1篇经皮注射
  • 1篇胶原
  • 1篇骨膜
  • 1篇骨膜细胞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葫芦岛市中心...

作者

  • 4篇王鹏
  • 4篇郭文希
  • 4篇孙庆仲
  • 4篇李正维
  • 2篇闫红艳
  • 1篇刘云蛟
  • 1篇王伟
  • 1篇王守丰
  • 1篇常烨
  • 1篇慈元
  • 1篇吕德成
  • 1篇李合

传媒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自体红骨髓 (RBM )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其作为自体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合理性、可行性。方法 在 4 2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 ,分为 4组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植入组 (A1组 :2 0侧 )、单纯牛脱蛋白松质骨植入组 (A2 组 :2 0侧 )、自体骨植入组 (B1组 :2 0侧 )、空白对照 (B2 组 :2 0侧 )。在 2、 4、 8、 12周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12周时 ,A1组、B1组骨缺损均已完全修复 ,而A2 组、B2 组骨缺损未修复 ;生物力学测试术后 4周A1组的最大扭矩和抗扭刚度均高于B1组 ,而术后 8周后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 ,可修复骨缺损 。
孙庆仲闫红艳郭文希王鹏李正维
关键词: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自体红骨髓复合物骨缺损
翻转复位法治疗严重髌骨粉碎骨折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尝试应用改良手术治疗严重髌骨粉碎骨折 ,以更好复位髌骨关节面 ,减少髌骨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方法 :沿粉碎髌骨下半周缘 2cm切开 ,将髌骨翻转朝上 ,直视下复位固定髌骨关节面。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髌骨正侧位复位佳 ,疗效满意 ,明显好于常规手术治疗组 ,近期随访髌韧带无断裂发生 ,髌骨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翻转复位法可应用于严重髌骨粉碎骨折的治疗。
李正维王伟李合吕德成王鹏郭文希孙庆仲慈元
关键词:手术方法
TSRH系统治疗胸段脊柱骨折被引量:5
2004年
王守丰李正维张涛郭文希王鹏刘云蛟常烨孙庆仲
关键词:手术治疗内固定影像学检查生物力学
自体骨膜细胞及红骨髓经皮注射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细胞和红骨髓 (RBM )混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在 36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 (造模同时取骨膜细胞培养、传代 ) ,分为四组 :自体骨膜细胞与红骨髓混合植入组 (A1组 :18侧 )、自体红骨髓植入组 (A2组 :18侧 )、自体骨膜细胞植入组 (B1组 :18侧 )、空白对照组 (B2组 :18侧 )。在 2 ,4 ,8,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12周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A1组 8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 ,12周时己完全修复 ,A2 ,B1组的骨缺损在 12周时基本修复 ;生物力学测试术后 12周时的最大扭距和抗扭刚度为 :A1>B1>A2。结论 :自体骨膜细胞和红骨髓混合经皮注射到骨缺损内有较强的成骨能力 ,骨缺损修复快、质量好。
孙庆仲闫红艳王鹏郭文希李正维
关键词:骨膜细胞红骨髓骨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