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为
- 作品数:21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在上帝与虚无之间——黑格尔的苦恼意识及其现代变式被引量:1
- 2007年
- 黑格尔将自我意识视为精神现象发展的转折点,而苦恼意识则是自我意识的完成,它完整地展示出人类所有精神形态的基本辩证结构。近代以来,围绕哲学与科学、知识与信仰、理性与虚无的争论无不源自自我意识这种令人“苦恼”或“不幸”的辩证结构。认识到这种结构就是人的根本的生存状态、存在状态,这不但是人追求自由和幸福、克服虚无主义的起点,也是人的使命和命运。
- 郭大为
- 关键词:苦恼意识信仰虚无主义黑格尔
- 西方的哲学与政治
- 西方哲学不但具有鲜明的"爱智慧、尚思辨"的特征,而且具有"爱自由、尚正义"的品格。哲学与政治既有内在相关的一面,又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一面。在现代西方社会,哲学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政治化倾向,而政治斗争也常常披上了意识形态或哲...
- 郭大为
- 关键词:真理正义
- 文献传递
- 从“方法论”看康德形而上学的架构与主旨被引量:1
- 2010年
- 长期以来,《纯粹理性批判》(以下简称《批判》)的"下半部"即"先验方法论"并不太为研究者们所重视,甚至被认为是在重复或总结"上半部"即"先验要素论"中的内容,没有什么"建设性的东西",且"极端形式化",表述上也"比较晦涩"。
- 郭大为
- 关键词: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架构要素论
- 个人命运与社会正义
- 2008年
- 人类历史说明,人要真正成为掌握自身命运的主人,就必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就是正义。现代的正义观念是以自由和平等为原则的。这两大原则也是现代人把握自身命运的基点。
- 郭大为
- 关键词:个人命运社会正义社会制度
- 费希特与主体间性问题被引量:13
- 1999年
- 主体间性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哲学探讨的焦点之一,它与对现代性、启蒙理性或主体性的反思与检讨密切相关。实际上,主体间性问题并不唯现代哲学所独有,古典哲学家已经对此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探索,费希特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并不是截然不同或相互对立的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费希特破除了笛卡尔以来对主体的片面理解,赋予了主体性以完整的内涵,指出:人作为主体只有在相互限制、相互要求和相互给予的关系中才能真正意识并实现自由,从而过上合乎理性的生活。费希特哲学中这些活的东西不但可以与现当代许多重要思想家的理论相互沟通和映证。
- 郭大为
-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理性化费希特
- 黑格尔的“第三条道路”——《法哲学原理》的合理性与现实性被引量:8
- 2012年
-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在他整个体系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自问世以来就不断引发争议和骂名。实际上,黑格尔在政治上既反对复辟派,也反对激进派,他对当时具有进步性质的普鲁士改革抱有希望,这种居间的政治姿态归根结蒂出自哲学家探求真理的理论动机。他从意志自由出发,力图以自由秩序取代自然秩序,从而突破了自然法传统,把社会-国家理论奠定在全新的基础之上。这个内容丰富的"法哲学"揭示出现代人类生活的真实状态与辩证结构,并通过将古代的整体原则与启蒙主义的个体性精神统一起来,力图寻找一条合理性与现实性在其中达成"和解"的"第三条道路",黑格尔也因此被视为"第一位意识到现代性问题的哲学家"。
- 郭大为
- 关键词:现实性自然法
- 探寻自由之路——梁存秀哲学思想研究
- 2019年
- 梁存秀先生(1931—2018,笔名梁志学,山西定襄人)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外国哲学的译介、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与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持编译的《费希特著作选集》《黑格尔全集》(未竞)等一系列西方哲学名著深受学界人士的赞誉和广大读者的喜爱,诸如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等译作更成为脍炙人口、击节称赏的汉译名篇。梁先生的翻译与研究工作不仅为国内哲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信实而畅晓的文献资料和丰富多彩的异域思想启示,而且还通过学习、借鉴西方哲学,推进和拓展了中文的哲学思维方式与表达能力;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梁先生实现了思想者的一次次转化与超越,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严谨而厚重的理论思考和学术风格。
- 郭大为
- 关键词:外国哲学哲学思想研究哲学思维方式思想者
- 从先验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费希特伦理学思想简论被引量:6
- 1998年
- 费希特的伦理学是其整个知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自由即人的现实能动性作为最高的原则,并最终把伦理关系理解为主体间相互限制、相互要求又相互给予自由的关系,从而结束了笛卡尔以来单纯以思维来描述主体性的片面性,克服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缺陷,在西方思想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费希特伦理学中首要的和独创的东西就是以自由为原则的主体间性的演绎,这一演绎不但使他的伦理学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可以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相互印证和沟通。
- 郭大为
- 关键词:费希特伦理学知识学主体性主体间性
- “普世价值”的普适性及其兴衰被引量:1
- 2016年
- 人们所珍视的价值本质上是客观存在及其合理性与必然性的主观要求与反映。由于生产与生活方式上的共同性,人们在不同的文化中不难发现许多相同的价值指标,而这些价值指标在整个价值体系中所占据的优先性与重要性的不同与变化,就表现为文化的差异以及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同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些价值虽然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但自身也正经历着危机、挑战乃至"衰败"。
- 郭大为
- 关键词:普世价值道德金律自然法
- 正义观念的三个支点被引量:3
- 2007年
- 尽管正义在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一直被视为当然的主题,但是与以往的正义理论不同,现代正义观念是建立在自由、平等与民主这三个基本支点之上的。具体说来,自由是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原则,平等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原则,民主则是实现二者的途径或手段。自由、平等与民主的观念不但是现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而且构成了现代西方政治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绝大多数理论或学说都将这些基本价值视为前提与标准。由于历史条件与社会矛盾的变化,人们对于自由、平等与民主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激烈争论,并影响着当代西方社会的自我调整与变化。
- 郭大为
- 关键词:正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