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群英

作品数:8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新生儿
  • 4篇胃液
  • 4篇胃液PH值
  • 2篇窒息
  • 2篇胃肠
  • 2篇耐受
  • 2篇护理
  • 2篇干预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机
  • 1篇新生儿呼吸机...
  • 1篇新生儿护理
  • 1篇新生儿早期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氧合
  • 1篇氧合指数
  • 1篇摄食
  • 1篇摄食行为

机构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黄石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郝群英
  • 2篇皮玉菊
  • 2篇游勇
  • 2篇聂慧
  • 1篇侯红艳
  • 1篇王新良
  • 1篇刘莉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胃液pH值与喂养耐受性的相关性指导在新生儿早期高剂量输注氨基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时胃液pH值与喂养耐受性的相关性指导在早期高剂量输注氨基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指导,研究组采取胃液pH值与喂养耐受性的相关性指导,所有患儿均早期给予高剂量输注氨基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新生儿出生24h时胃液pH值最低,48h和72h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24h、48h和72h胃液pH值均较出生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24h、48h和72h胃液pH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新生儿喂养耐受性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新生儿血中苏氨酸和酪氨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和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高剂量输注氨基酸护理时根据胃液pH值与喂养耐受性的相关性进行指导,能够提高喂养耐受性并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游勇皮玉菊郝群英
关键词:新生儿胃液PH值喂养耐受性高剂量氨基酸
摩尔浓度制剂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侯红艳王新良郝群英
关键词:注射液
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究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于出生后6~12 h内开奶,奶量从0.4~4.0 ml·kg^(-1)·d^(-1)开始,对照组则采用晚期常规喂养,于出生后48~72 h内或病情平稳后开奶,奶量从10~20 ml·kg^(-1)·d^(-1)开始;比较两组的胃动素、胃泌素、监测资料以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后第2天及第9天的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出生后第15天的胃泌素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后第9天、第15天的胃动素及出生后第15天胃泌素水平,相比第2天均有所上升,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提高其喂养耐受性,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郝群英聂慧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静脉营养
胃液pH值检测对于重症窒息新生儿护理的指导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症窒息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对于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重症窒息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而治疗组根据胃液pH值检测情况给予对症干预,比较两组胃液pH值、氧合指数、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出生后72h、144h胃液pH值都呈现升高趋势;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氧合指数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窒息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可用于辅助判定窒息的严重程度,为早期护理干预提供参考,进而降低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皮玉菊游勇郝群英
关键词:新生儿胃液PH值胃肠功能障碍氧合指数
新生儿24h食管pH值检测在肠胃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干预措施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24h食管pH值检测在肠胃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6月发生肠胃功能障碍的新生儿30例作为观察组,30例无症状的新生儿作对照组。分别用pH检测仪对2组新生儿24h食管pH值进行测定。收集资料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同时间内,对照组患儿的24h食管pH值小于4的时间和次数均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儿pH值也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24h食管pH值检测在其肠胃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作用,有利于对新生儿肠胃功能作出合理的预判。
郝群英聂慧
关键词:新生儿PH值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液pH值与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液pH值与喂养不耐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VLBWI80例。参照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将入选患几分为喂养耐受组36例,喂养不耐受组4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胃液pH值、喂养耐受情况(胃残留量、腹胀、呕吐、大便异常)。【结果】喂养不耐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00%,高于喂养耐受组的8.33%(P〈0.05),同时其平均胃液pH值高于喂养不耐受组(P〈0.05);VLBWI胃液pH值与胃残留量呈正相关,r=0.77,P=0.00。【结论】VLBwI胃液pH值与喂养不耐受存在显著相关,对VLBWI胃液pH值的有效监控能帮助临床医生及护士监测新生儿胃肠功能,为促进新生儿疾病康复提供参考。
郝群英
关键词:氢离子浓度胃液摄食行为
新生儿窒息胃液pH值检测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胃液p H值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在安康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新生儿窒息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儿都给予了胃液p H值检测、消化道出血与反流情况的监测,所有患儿都常规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第48小时与第72小时的胃液p H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都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2组治疗24 h的胃液p 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反流持续≥5 min次数与最长反流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胃液p H值检测消化道出血与胃食管反流情况有一定意义,早期选择思密达进行干预能提高胃液p H值,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陈军张燕妮郝群英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胃液PH值消化道出血反流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及集束化干预对VAP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感染情况及特征表现,以及观察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旨在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68例患儿,遵照随机分配原则进行数字奇偶分组,奇数纳入对照组,偶数纳入试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则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患儿的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同时分析VAP感染患儿的病原学特征。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死亡率及VAP发生率分别为8.82%、8.82%,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6.47%、26.47%,试验组患儿脱机成功率94.1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47%(P<0.05);试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NICU住院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68例患儿中共12例发生VAP,病原菌分析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同时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均有一定的检出率。结论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新生儿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同时明确VAP发生患儿主要致病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引起重视。
郝群英任金敏刘莉魏晓英时红蕾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机械通气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