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兵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7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该文分析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体会。方法除接受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外,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程序,出院前采用左室射血分数、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进行评定。结果全组病例在康复训练中及早期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未发生心脏事件。结论参加适宜的康复运动治疗能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改善心功能和恢复体力,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 王文宏郝兵李鹏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
- 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89例已确认的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45)和阿托伐他汀组(n=144),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时分别检测患者肝功、肾功能、心肌酶谱,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并评估心血管缺血相关主要终点事件。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能有效降低UAP患者TC、LDL、CRP,且HDL升高,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法作次数均有减少,但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且其发生缺血相关事件更少,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中10例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UAP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有效地降低UAP患者的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郝兵
- 关键词:血脂
- 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0例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小时内(其中20例24~48小时)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291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7%,病死率3%。结论:对于发病<24小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有效.
- 郝兵
- 关键词: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予口服沙坦50~100mg,1次/d;对照组35例,予口服卡托普例12.5~25mg,3次/d,观察用药后血压及心率、心电图、血尿常规、生化常规等变化及咳嗽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氯沙坦有效率84.4%,卡托普利有效率85.7%,均有显著降压作用,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心率、生化、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没有干咳发生,对照组出现干咳发生率为16.9%。结论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相似,副作用少,但氯沙坦耐受性较好。
- 郝兵
- 关键词:氯沙坦卡托普利
-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2组:缬沙坦组(51例),依那普利组(49例),分别观察两药治疗高血压患者4、8周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第2、4、8周后显示,两药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4、8周降低舒张压的有效率分别为88.2%、81.6%,8周有效率分别为92.2%、8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的降压药。
- 李鹏赵焕军郝兵
- 关键词: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