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楠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血糖状态对缺血后血管新生影响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高血糖状态对大鼠单侧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组(n=18)采用柠檬酸钠缓冲液稀释STZ,7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n=18)给予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均手术结扎切除左侧股动、静脉造成单侧下肢缺血。分别于手术当天和第7天检测尾静脉血糖;第15天两组各处死9只大鼠检测血清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抗氧化能力(TAOC)、黄嘌呤氧化酶(XOD)、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测定缺血区域肌肉毛细血管密度;两组剩余各9只大鼠血管造影法观察双下肢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术后15 d,毛细血管缺血区域毛细血管评分记数和毛细血管密度均表明糖尿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血清中血糖、HDL及组织中的SOD、XOD、NO和cGMP含量变化相关。结论STZ诱导的高血糖状态对缺血后血管新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状态及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 陶蕊徐蓉段俊丽倪培华潘志红刘蓓菁郑楠
- 关键词:糖尿病缺血血管新生
- 辛伐他汀对大鼠高血糖状态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高血糖状态下,单侧下肢血管结扎缺血后的大鼠血管新生情况。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及SV治疗组(DM+SV组)。用STZ诱导制作DM大鼠模型后,行手术结扎并切除其左侧股动、静脉,造成单侧下肢缺血,DM+ SV组每日予SV 10 mg/kg连续灌胃14 d。于第0、7天检测尾静脉血糖(GLU);第15天处死大鼠,并检测血清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抗氧化能力(TAOC)、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采用碱性磷酸酶(AKP)染色法测定缺血区域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应用钡剂造影后观察其双下肢血管情况。结果:大鼠术后第15天,其毛细血管评分计数和毛细血管密度检测表明,DM组(5.46±1.12、58.70±3.63)低于NC组(18.60±2.73、71.55±15.50),而DM+SV组(12.00±1.63、63.79±6.94)则较DM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STZ诱导的高血糖状态,对大鼠缺血后新生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而SV可恢复其高血糖状态下受抑制的血管新生。
- 陶蕊段俊丽倪培华潘志红刘蓓菁郑楠
- 关键词:他汀缺血血管新生
- 小鼠急性肾损伤后细胞再生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甘油诱发小鼠急性肾损伤后肾小管再生的动态改变。方法肌肉注射甘油建立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运用Ki67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再生动态改变。结果甘油注射后小鼠肾损伤主要表现为早期肾脏肿胀、肾指数增加,以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急剧升高;肾小管腔内出现大量蛋白性物质,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甘油注射后第4天,损伤的肾小管出现大量Ki67阳性的再生小管上皮细胞,约为正常的9倍,核分裂相多。结论肾小管损伤后,主要由残留小管上皮细胞分裂增殖进行修复,增生细胞在损伤后第4天达到最高值。
- 唐帆彭超郑楠褚建新
-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细胞再生
- 肾的体外诱导和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 2007年
- 随着干细胞的研究,肾脏疾患的干细胞治疗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拟就肾的体外诱导发育和肾疾病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体外诱导胚肾组织发育;体外诱导干细胞向肾脏细胞的分化;骨髓、成体肾和胚胎肾来源的干细胞用于肾脏疾患治疗的研究。这些研究为临床部分或全部修复肾脏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肾损伤治疗提出了新的对策。
- 郑楠褚建新
- 关键词:肾脏发育干细胞分化
- 叶酸对高脂血症状态下缺血性血管新生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检验口服叶酸能否改善高脂血症(HC)对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抑制。方法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C组和HC+叶酸(F)组,每组18只。用手术的方法结扎大鼠左侧股动、静脉,观察其缺血下肢的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术后14 d血流仪分析显示:HC组缺血/非缺血下肢血流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毛细血管评分记数和毛细血管密度均表明H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C+F组均较HC组明显升高;上述结果与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酸(cGMP)含量变化有关。结论HC对下肢缺血性血管新生和侧枝血管的建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口服叶酸能够使被抑制的缺血性血管新生得以恢复。
- 段俊丽郝长宁潘志红高兴旺康建强陶蕊刘蓓菁陈燕惠郑楠
- 关键词:叶酸血管新生高脂血症一氧化氮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