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宝如
- 作品数:1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解读《周易·乾卦》——以西周建国史为视野
- 2021年
- 援史证易可揭开一些学者将《周易》研究神秘化的外纱。从西周建国史角度,结合上古相关元典解读《周易》,周初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可在各卦爻辞中得以反映,《周易》实以占筮形式呈现了西周建国史,《乾卦》指齐太公姜尚事。
- 郎宝如李泠波
- 关键词:周易乾卦齐太公
- 异名同谓与正言若反——《老子》道论中若干命题的再讨论被引量:1
- 2005年
- “有"与“无”是异名同谓,同属形而上的层面,只是认识上的差别,并不存在空间上蕴涵与被蕴涵的关系,也不存在前后相续的时间次序。“正言若反”是老子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其目的是以言去言,最终消解差别,使人领悟不可言说的道。说它显示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在未弄清作者本意的情况下,人为拔高的结果。
- 郎宝如赵利伟
- 关键词:《老子》
- 《邶风·燕燕》“错简说”考辨被引量:3
- 2009年
- 在古籍研究中,对是否存在错简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不仅因其对正确解读文本关系重大,且求证极难。《燕燕》的前三章并不能独立成诗,它与末章是一脉贯通、前呼后应、不容分割的艺术生命体,合则神完意足,离则彼此俱残。根本不存在"误合"、"错简"的问题。
- 郎宝如
- 关键词:《燕燕》误合错简
- 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评价被引量:3
- 1992年
- 柳宗元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与佛教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在佛学文章中,他亦从未对佛教的有神论表示过妥协,因而,指责柳宗元佞佛,根据是不充分的。柳宗元的思想是以荀氏之儒为主体,兼收并蓄的开放体系,“统合儒释”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韩愈都以振兴儒学为己任,但韩认为儒学的危机主要来自佛、道的冲击,故主张排佛、老;柳则认为危机主要来自儒学的神学化和自身的封闭性,故在批判这种神学化的同时,还主张援百家之长以济儒。“统合儒释”的实质就是援佛济儒。思想史的发展证明,柳宗元的主张是进步的。
- 郎宝如
- 关键词:兼收并蓄
- 《老》学史上的一桩疑案及其引发的若干问题
- 2011年
- 高亨《老子正诂》一书在对《老子》二章的解读中留下了一桩疑案,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高亨认为,"是以"二字"疑后人所加";陈鼓应认为,"是以"后面文句"疑为错简",高亨和陈鼓应都是因持守二章"文意截然不相联"的判断而怀疑《老子》文本有误。在"错简说"不能成立时,倘仍坚持二章"文意截然不相联"的判断,此疑案就从《老子》版本是否有误转化成老子思想是否严密的问题了。因此有必要对其重新展开讨论,以使这桩疑案有个明确的了结。
- 魏永贵郎宝如
- 关键词:疑案帛书本
- 拆句省文——《周易》爻辞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 2013年
- 拆句省文是《周易》爻辞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认识这一现象,对于解开一些看似死结的疑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否卦六二"包承"、六三"包羞"就是恒卦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的拆句省文。颐卦六四"颠颐"、六五"拂经"也是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的拆句省文。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这几条爻辞进行重新解读。
- 郎宝如
- 关键词:《周易》
- 韩柳明道之文的不同理性品格被引量:1
- 2002年
- 韩愈“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这使他的思想资源十分有限,对问题的思考也只能在传统儒学的体制内进行,因而他的道论难以超越先儒思想的局限;而柳宗元以儒为主、兼收并蓄的思想主张,实质上是要构建一种新的儒学体系,这也是他一系列闪光思想的源头活水。韩愈的保守意识还使他对儒学典籍缺乏怀疑,对其中的材料往往不加辨析,直接用作立论的依据,在逻辑上也存在诸多疏漏;而柳宗元要挑战传统儒学,就必须确保论据的真实可靠和论证过程的无懈可击。倘从理性品格的角度进行评判,柳文是远在韩文之上的。
- 郎宝如
- 关键词:明道理性品格儒学体系
- 《易经》之“孚”字新考被引量:2
- 2021年
- "孚"涉及《易经》核心理念,是训诂难点、热点,历来聚讼纷纭。基于历史本事,结合先秦典籍,据古训,考异文,排除"孚"为"俘虏""返回"诸义,论证"诚信"义为"孚"在《易经》中真意。
- 李泠波郎宝如
- 关键词:易经诚信
- “西园雅集”的真伪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8
- 2004年
- 西园雅集是元文人文艺集会活动综合的、艺术的、概括的反映;元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李公麟作过《西园雅集图》;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属后人伪作;"西园雅集"是元文人处于党争中,追求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的体现,也是他们崇尚清旷的审美意识的体现。
- 薛颖郎宝如
- 关键词:西园雅集人生境界审美意识
- 正始文学与后正始文学被引量:2
- 2003年
- 以高平陵事件为分界的正始时期和后正始时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阶段。因此,在两种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正始文学和后正始文学,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以何晏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其成就虽比不上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也比不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后正始文学,但它在文学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并对两晋文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有些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 赵利伟郎宝如
- 关键词:魏晋文学正始文学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