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一丰

作品数:31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肠癌
  • 12篇直肠
  • 11篇直肠癌
  • 11篇肿瘤
  • 10篇结直肠
  • 10篇结直肠癌
  • 9篇肠肿瘤
  • 8篇直肠肿瘤
  • 8篇细胞
  • 7篇结肠
  • 7篇结直肠肿瘤
  • 6篇淋巴
  • 5篇预后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微环境
  • 4篇淋巴结
  • 4篇免疫
  • 4篇肝转移
  • 3篇异种

机构

  • 20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中山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哈佛大学

作者

  • 30篇邹一丰
  • 19篇兰平
  • 16篇吴小剑
  • 16篇何晓生
  • 9篇林绪涛
  • 6篇陈曦
  • 6篇汪建平
  • 5篇范德军
  • 4篇吴现瑞
  • 3篇蔡嘉伟
  • 3篇郑晓彬
  • 2篇邓宇斌
  • 2篇黄奕华
  • 2篇杨峥
  • 2篇周旭毓
  • 2篇石海宁
  • 2篇饶本强
  • 2篇练磊
  • 2篇李旺林
  • 2篇骆衍新

传媒

  • 10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意外早期胆囊癌的临床处理与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夏金堂赖越元李雯温敏杰林帆柯传烽邹一丰
关键词:早期胆囊癌预后分析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良性疾病
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手术治疗的8例胰腺类癌临床病理资料(如肿瘤标志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伴发其他肿瘤、误诊率、肿瘤转移率、住院死亡率、手术根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72-4在胰腺类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25%,12.5%,0%,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yn、CgA、NSE、CK阳性率分别为25%,62.5%,75%,75%。胰腺类癌伴发其他肿瘤为1/4。胰腺类癌误诊率较高,8例患者中有7例误诊为其它肿瘤。胰腺类癌肿瘤总的转移率为50%,住院死亡率为37.5%,而手术根治率为62.5%。【结论】胰腺类癌误诊率高,常规血液肿瘤标志对早期发现胰腺类癌意义不大,确诊需要病理病理,临床预后较差。
何晓生吴小剑邹一丰范新娟汪建平兰平
关键词:类癌胰腺临床病理特点
小肠无黏膜皱襞一例
2007年
小肠无黏膜皱襞是一临床罕见的临床病理表现.查阅目前围内外文献,未见与本病例相同的病例报道及疾病命名,也许是一新发现的疾病类型,或已有的疾病的另一种表型.现报告如下。
邹一丰汪建平吴小剑何晓生兰平
关键词:皱襞黏膜小肠临床病理表现疾病命名疾病类型
猪-人-鼠嵌合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介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耐受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骨髓细胞于SCID鼠体内,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介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方法:实验鼠分成3组:A组为猪骨髓细胞移植组,B组为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C组为猪骨髓细胞+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在移植后每3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猪和人嵌合体的水平,直至20周;通过混和淋巴细胞反应确定人T细胞的功能及对猪异种抗原的耐受情况。结果:猪嵌合体在所有实验鼠(包括共移植人组织的实验鼠)中持续时间均超过20周;在移植人胎组织20周时,T细胞的数量为0.7×106/L,在外周血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为0.14%±0.01%;人嵌合体在所有实验鼠(包括共移植猪骨髓细胞的实验鼠)中持续时间亦超过20周。结论: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造血干细胞于SCID鼠体内,可以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并能诱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
邹一丰张珑娟吴小剑何晓生练磊刘雷汪建平兰平
关键词:嵌合体免疫耐受异种
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Ⅲ、Ⅳ期结直肠癌有肝转移与无肝转移患者肠道原发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差异。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7例行首次肠道肿瘤切除的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标本,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组织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5RO、IL-17和FOXP3)、B淋巴细胞(CD20)、NK细胞(CD57)、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抗原提呈细胞(S100)、中性粒细胞(CD15)、肥大细胞(tryptase)、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T淋巴细胞效应分子(GZMB、FAS和FASL)以及MHC-Ⅱ类分子(HLADR)共计18个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定量分析两组患者局部免疫指标表达的差异。结果肝转移组(17例)与无肝转移组(15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分析的18个免疫指标中,与T淋巴细胞相关的CD8、CD45RO、IL-17、FAS及肥大细胞相关的tryptase在肝转移组中表达明显减少(P〈0.05);其余免疫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道原发肿瘤局部微环境中的T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免疫减弱可能为Ⅲ、Ⅳ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了条件。
邹一丰蔡泽荣陈钰锋戎煜明吴现瑞袁瑞学何晓生吴小剑兰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免疫微环境
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剂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行肠镜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法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术前明确为结直肠癌、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并有完整术后病理资料的患者,排除术前诊断为肠梗阻、急诊手术及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者,共1 421例结直肠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术前通过肠镜行纳米碳示踪156例,未行纳米碳示踪1 265例。病例对照匹配按照1∶3根据患者性别、体质量、肿瘤T分期和TNM分期以及术前化疗等方面进行匹配,最终纳入纳米碳示踪组145例,对照组435例。纳米碳示踪组患者于术前2.4(1.0~14.0)d行肠镜检查,在距离肿瘤边缘约0.5~1.0 cm处黏膜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采用4点注射法,分别在0点、3点、6点、9点方向注射0.25 ml。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总数、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及淋巴结阳性率,并分析不同T分期、N分期、TNM分期、是否新辅助化疗等亚组中,两组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病例对照匹配后,纳米碳示踪组淋巴结检出总数高于对照组[(22.2±11.2)枚比(19.0±9.5)枚, t=3.025, 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淋巴结阳性数和淋巴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亚组分析显示,纳米碳示踪组的淋巴结检出总数在T 3期(中位数:22枚比18枚, Z=2.435, P=0.015)、N 0期(中位数:20.5枚比17.5枚, Z=2.772, P=0.006]、TNM分期Ⅱ期(中位数:23.5枚比19.0枚, Z=2.654, P=0.008)和术前化疗人群中(中位数:22.5枚比13.0枚, Z=3.287, P=0.001),均高于对照组;但纳米碳示踪组N 2期阳性淋巴结数(中位数:4.0枚比6.5枚, Z=-2.530, P=0.011)和淋巴结转移度(中位数:16%比31%, Z=-2.862, P=0.00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检出数。
蔡嘉伟李小兰李小兰陈曦谈应鑫翁敬容肖琦林绪涛邹一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纳米碳
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小鼠脾脏接种结肠癌细胞发生肝转移所需肿瘤细胞数的临界值,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6-8周雌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各6只。实验组通过脾脏注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注射细胞数分别为1×10^5个(A组)、5×10^4个(B组)、1×10^4个(C组)、5×10^2个(D组)和1×10^3个(E组),对照组为正常小鼠。于术后21天处死小鼠,肉眼观察肝脏肿瘤转移情况并行肝脏组织学观察及IL-10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B组小鼠肝脏转移率均为100%,其他各组小鼠均未见有肝转移瘤形成。IL-10和TGF-β1表达在对照组均为阴性,但在各实验组小鼠肝脏表达均为阳性,且表达量随着脾脏注射CT26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升高,IL-10和TGF-β1的表达量在A、B、C组与D组或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在D、E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10^4个CT26细胞脾脏注射可成功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CT26细胞可诱导肝脏产生IL-10和TGF-β1,IL-10和TGF-β1可促使结肠癌肝转移瘤的形成。
黄晓明练磊邹一丰何晓生吴小剑谭伟艳兰平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微环境
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通过糖基化修饰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糖基化修饰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机制。方法对2014年至201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40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PD-L1低表达组321例,高表达组80例,并进行卡方检验及生存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及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PD-L1在发生转移与否的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构建PD-L1-Knock-out稳表达细胞株并采用Transwell检测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其侵袭迁移能力变化;通过糖基酶实验明确PD-L1是否存在糖基化修饰并通过蛋白质谱分析鉴定糖基化位点。结果PD-L1在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高表达(0.260±0.029比0.810±0.036),且PD-L1相对分子质量由33000处位移至约45000处;PD-L1-Knock-out的细胞株其侵袭迁移能力变弱[PD-L1-Knock-out细胞株(92.330±10.400)个比对照株(175.000±9.074)个,t=5.990,P<0.01],并证实PD-L1在结直肠癌中存在N-糖基化修饰且N192/N200为关键的糖基化位点。结论PD-L1在转移性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内在机制可能与PD-L1的N192及N200位点糖基化修饰相关。
邹一丰翁敬容戎煜明谈应鑫陈曦陈曦林绪涛
关键词:结直肠癌
异种胰岛移植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虽能有效控制血糖,但不能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胰腺移植存在着创伤大、并发症多和供者不足等缺点,而胰岛移植较胰腺移植具有简单、安全、不良反应轻等优点,仅需占胰腺2%的B细胞即可控制血糖。然而,临床同种胰岛移植的开展受到供者严重短缺和移植物排斥反应的限制。异种胰岛来源广泛,特别是猪胰岛,可以解决供者来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免疫隔离技术和免疫耐受技术的进展,使异种胰岛移植成为可能。
邹一丰吴小剑何晓生兰平
关键词:异种胰岛移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移植物排斥反应胰腺移植供者来源免疫隔离技术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包括:主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继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mAb)治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导向治疗等。结论免疫治疗为手术和放(或)化疗的有益补充治疗,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邹一丰吴小剑兰平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