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占富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库区
  • 2篇艾滋病
  • 1篇碘缺乏
  • 1篇碘缺乏病
  • 1篇疫情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腮腺炎
  • 1篇生活饮用
  • 1篇生活饮用水
  • 1篇缺陷病
  • 1篇染病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机构

  • 7篇开县疾病预防...

作者

  • 7篇邱占富
  • 2篇邵周平
  • 2篇陈小兵
  • 1篇宋益富
  • 1篇潘仲刚
  • 1篇叶茂
  • 1篇谭毅
  • 1篇周勇
  • 1篇谭程
  • 1篇王丹
  • 1篇何成丹

传媒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开县段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三峡工程实验性蓄水前后开县库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了解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止蓄水对三峡水质恶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三峡库区开县段2005—2010年居民生活饮用水监测资料,对蓄水前后水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三峡库区开县段水源水和出厂水合格率较低,其中不合格因素主要为感官性状(浑浊度)及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蓄水前后水源水及出厂水总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蓄水后淹没区出厂水合格率(44.90%)较非淹没区合格率(96.46%)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2,P<0.01)。结论三峡库区开县段整体水质合格率较差,实验性蓄水前后整体水质没有明显变化,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蓄水对三峡水质恶化取得一定成效。
周勇何成丹邱占富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活饮用水
开县445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开县44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分别采集经抗病毒治疗3个月以上的HIV/AIDS患者1管2 ml、1管10 ml全血,其中2 ml管送万州疾控中心进行CD4+T淋病细胞检测,10 ml管送重庆市疾控制中心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经3个月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上升的有251例,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上升的有36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能促进HIV/AIDS患者的免疫重建,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邵周平邱占富叶茂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病毒治疗
开县三峡库区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分析开县三峡库区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因素,为三峡库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开县气象和地理及植被资料,搜集开县2004~2008年疫情资料,采用人工小时法和鼠夹法开展蚊种及蚊密度、鼠种及鼠密度调查;采用鼠笼法捕活鼠收集鼠体蚤,进行分类并计算总蚤指数;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查找钉螺。结果开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开县三峡库区未发现钉螺,三峡水库建成后将出现大面积洲滩、沟渠等消落带区,适合钉螺生长;开县2004~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平均发病率为1.81/10万,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和疟疾处于低发病水平;开县三峡库区平均鼠密度为0.97%,存在鼠疫、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传播宿主及媒介;开县三峡库区平均蚊密度为113.90只/人工小时,其中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疟疾的库蚊和按蚊分别占2.29%和8.88%。结论开县三峡库区疾病监测及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陈小兵潘仲刚邱占富
关键词:三峡库区传染病影响因素
2005~2009年重庆开县碘缺乏病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09年开县碘缺乏病监测状况,为进一步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开县2005~2009年居民户碘盐进行碘含量测定、儿童甲状腺肿大调查及儿童尿碘水平测定,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开县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90%;2005年和2009年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9.52%、2.50%;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36μg/L。结论开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目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邱占富陈小兵
关键词:碘缺乏病
重庆市某县2003~2012年HIV/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开县2003-2012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该地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数据库和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对开县2003-2012年HIV/艾滋病病例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县2003-2012年累计报告HIV/艾滋病454例,艾滋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病例分布以25-45岁者居多,占38.55%;男328例,女126例,男女比为2.60∶1.00;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47.1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2.5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1.9%;地区分布以汉丰街道最多,占15.86%。结论开县的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应加强综合监测,采取积极有效针对传播的干预措施,控制开县HIV/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邱占富邵周平
关键词:流行病学
2004-2013年重庆市开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开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开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及关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开县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47.92%,暴发疫情共41起,占传染病暴发疫情总数的26.97%;暴发病例共1 173例,占病例总数的19.35%。疫情在2004-2013年期间呈明显的周期性暴发,间隔2年暴发2年。罹患率春季高于秋季,农村高于城区,但暴发地区有从农村向城区转移的趋势,幼儿园和小学高于中学;事件持续时间城区明显高于农村,而春秋季无差异。结论开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存在明显的地区、季节差异,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防治工作和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减少暴发的关键。
邱占富谭程谭毅王丹邱博恒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
开县开展母子系统保健健康促进与健康传播项目的做法被引量:2
2008年
邱占富宋益富
关键词:母子保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