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邰亦成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乳腺
  • 10篇乳腺癌
  • 10篇腺癌
  • 4篇乳腺癌患者
  • 4篇癌患者
  • 3篇青年乳腺癌
  • 3篇病理
  • 2篇乳腺肿
  • 2篇肿块
  • 2篇钙化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影像
  • 1篇影像特征
  • 1篇乳腺癌发生
  • 1篇乳腺癌细胞
  • 1篇乳腺浸润
  • 1篇乳腺浸润性
  • 1篇乳腺浸润性导...

机构

  • 10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杭州市下沙医...

作者

  • 11篇邰亦成
  • 9篇黄贵
  • 2篇方琦
  • 2篇谈珂岚
  • 2篇朱伟良
  • 2篇程锦玲
  • 1篇张磊
  • 1篇王磊
  • 1篇杨澜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常州实用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及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妇科检查出的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绝经后非罹患肿瘤的70例临床病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FSH及LH水平,观察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FSH和L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7.854、15.602,P均〈0.05)。FSH和LH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之间呈正相关(χ^2=4.293、5.410,P均〈0.05)。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FSH水平显著高于Her-2阴性患者(t=0.011,P〈0.05)。血清FSH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SH和LH与0期乳腺癌相比,在其余各期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FSH和LH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FSH和LH水平显著升高,血清FSH和LH高水平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血清FSH水平和Her-2表达有关,血清FSH和LH水平与乳腺癌的肿瘤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黄贵邰亦成黄夏倩
关键词:绝经乳腺癌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E1A基因对三阴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2017年
目的探讨E1A基因对三阴乳腺癌(TNBC)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E1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E1A)(E1A稳转克隆组)、pcDNA3.0空载质粒(空载克隆组)转染至TNBC MDAMB-231细胞中,G418筛选得到E1A稳定过量表达的细胞克隆,以未转染质粒的MDA-MB-231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稳转克隆进行鉴定。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SPA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pcDNA3.0-E1A质粒的MDA-MB-231细胞克隆(E1A稳转克隆)。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克隆组相比,E1A稳转克隆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降低(P均<0.05),细胞HSPA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均<0.05)。结论 E1A基因能够明显抑制TNBC细胞的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与EA1促进HSPA5蛋白降解有关。
邰亦成方琦谈珂岚黄贵张凌焱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E1A细胞侵袭
乳腺肿块影像特征与病理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单纯乳腺肿块影像征像与病理良恶性之间的关系,为放射医师的临床诊断思路提供数理支持。方法:收集235例单纯肿块性病变的乳腺影像图像,分析各影像征像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肿块毛刺征、密度、边缘、形态、透亮环以及腺体类型对单纯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均有显著影响。肿块的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乳腺影像诊断工作中对单纯肿块性病变的评定给分,宜按照肿块毛刺征、密度、边缘、形态、透亮环依次递减的顺序予以考虑,并关注乳腺的腺体背景类型。
黄贵邰亦成方琦
关键词: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乳腺癌肿块
乳腺腺体密度对计算机辅助检测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乳腺腺体密度对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和良性病例,各152例,钼靶图像中乳腺腺体分类根据美国放射医学会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将BI-RADS 1 or BI-RADS 2归类为非致密腺体型,BI-RADS 3 or BIRADS 4归类为致密腺体型,分析CAD在不同腺体型中的检查差异。结果良恶性病变在乳腺实质类型分布和年龄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AD对钙化和肿块的检测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P=0.0061<0.05)。结论 CAD对肿块性和钙化性病变检测有差异,乳腺的腺体密度对CAD的检测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年轻和肿块性病变。
黄贵邰亦成黄夏倩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检测肿块钙化乳腺癌
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2016年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84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病理检查所有的患者均为侵润型乳腺癌,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Luminal A型11例(占13.1%),Luminal B型47例(占56.0%),HER2型12例(占14.3%),Basal-like型14例(占16.7%),各分子亚型在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存在差异,对于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临床上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邰亦成黄贵朱伟良程锦玲
关键词:分子亚型乳腺癌病理特征青年
计算机辅助检查对钙化性病变的检测
2015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查(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对钙化性病变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3经手术证实的有明确病理的钙化性病例164例,分析不同类型钙化性病变与CAD检测之间关系。结果:CAD对钙化性病变检出率为97.56%,对恶性钙化特异性为99.24%,单纯钙化、非单纯钙化性病变(肿块伴钙化和钙化伴其他影像征象)的恶性病变率不同(P<0.05),但CAD对其检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对钙化性病灶有较高的检测能力,对恶性钙化特异性高,能减轻临床工作的负担和视觉上的疲劳。钙化伴有肿块或其他影像学征象是一类特殊病变类型不同于单纯钙化性病变。
黄贵邰亦成黄夏倩
关键词:CAD钙化乳腺癌
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中ER、C—erbB-2的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55。2%,ER、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10%和60.34%,淋巴结转移与C—erbB-2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这与C—erbB-2的表达不同有关,与ER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邰亦成黄贵杨澜
关键词: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ER
Ki-67、p53蛋白在青年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究
2016年
目的:研究Ki-67、p53蛋白在青年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具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7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将其术后组织标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化S-P法开展标本检测,研究癌组织及周边正常组织的Ki-67、p53蛋白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开展深入分析,明确两者间存在的关系。结果:Ki-67在青年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p53蛋白能够针对机体细胞凋亡发挥良好抑制作用,密切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两种蛋白指标能够为青年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判断提供科学参考,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应用。
邰亦成黄贵程锦玲朱伟良
关键词:KI-67蛋白P53蛋白免疫组化S-P法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alectin-3、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本文通过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良性疾病中Galectin-3、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水平,旨在探讨Galectin-3、β-catenin和Cyclin D1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及其临床...
邰亦成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GALECTIN-3Β-CATENINCYCLIND1
文献传递
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BCT)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于该院行BCT的患者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切缘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Ki-67。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患者行BCT后局部复发率为10.5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型和ER/PR比值均对年轻患者BCT后局部复发无影响(P>0.05);淋巴结转移、切缘状态、Her-2和Ki-67均可影响年轻患者BCT后的局部复发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Her-2和切缘状态为年轻患者BCT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淋巴转移、Her-2阳性和切缘状态是年轻乳腺癌患者行BCT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
黄贵邰亦成王磊张磊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手术肿瘤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