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向东
- 作品数:67 被引量:557H指数:15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谈汉语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由冷转热,体现了方言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相关学科的需要。方言语法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利用多种手段调查事实,将它描写出来。描写中应在注重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本方言特点,遵循语法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削足适履。方言语法研究应加强共时和历时比较,适当吸收外来的理论方法,选择有价值的课题。
- 邢向东
- 关键词:方言语法
- 中古精组来母合口一等字在关中方言中的演变--附论精组合口三等字的演变被引量:15
- 2009年
- 中古精组来母合口一等字在关中方言中的演变,可以大别为四种类型:1.山臻摄精组字介音前化为[y];2,其他摄的介音亦前化;3.山臻摄来母字介音前化为[y];4.未发生前化。前两类主要分布在东府片,第3类分布在西府片,第4类分布在中心地带。韵母介音前化的时间顺序受韵母和声母两方面的制约:在韵母方面,臻摄、山摄字最容易前化;在声母方面,擦音和不送气塞擦音较易前化。其他北方方言也存在与关中类似的音变。精组来母合口一等韵母介音前化是主要元音、介音、声母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
- 邢向东黄珊
- 关键词:关中方言精组来母合口
- 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指示代词及其来源被引量:15
- 2005年
- 陕北晋语黄河沿岸方言一般有两套以上的指示代词 ,其形式、意义和用法存在细微的差异 ,有比较复杂的变读 ;吴堡、清涧等的“那”、“兀”和“这”并不构成三分关系 ;吴堡、佳县等表性状的“底 /ti 3 3 类词”是近代汉语“底、这底、兀底 /那底”演化的结果 ,其中的“兀”可能来源于“阿堵”的“阿”并同“个”
- 邢向东
- 关键词:方言陕北晋语指示代词
- 人文社科实验室建设状况与必要性分析——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针对我校人文社科所属实验室的建设状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验室建设的需求进行梳理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以便为学校在人文社科实验室建设方面提供一定参考。为更好把握文科实验室发展状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具有教学科研实体之文科院系的所有实验室。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室的规模、功能、经费、管理、作用等方面。通过实际调研、网络查询等方法搜集相关学校文科实验室的各类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统计,分类得出各项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共性和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
- 甘锐邢向东樊列武陈星
- 关键词:文科实验室
- 西北方言部分曾梗摄韵母特殊读音的地域分布和历史层次被引量:2
- 2022年
- 中古曾梗摄舒声韵和入声韵在山西、西北方言中的读音颇有意味。曾梗摄蒸耕庚韵“扔迸横”的白读音在西北方言中的分布分为两路:北路从晋北到陕北、兰银官话银吴片、金城片、河西片到北疆片;南路从汾河片跨过关中片到秦陇片、陇中片、河州片到南疆片,其中“横”的分布面较小,但仍兼存南北两路。德陌麦韵帮组字“北墨白麦”读齐齿呼分布在北路,从山西晋语经陕北晋语、内蒙古晋语到兰银官话银吴片、金城片(个别)、河西片及青海乐都、民和。“扔迸横”的白读音属宋西北方音的层次,其性质已经从语音现象转化为词汇现象;德陌麦韵读齐齿呼属明清以后的层次,纯属语音现象。前者反映山西方言和西北方言的共同底层——古西北方言,后者反映明清以后山西方言对西北方言——主要是兰银官话的影响。在构建西北方言史的时候,要注意甄别这两种不同的层次。
- 邢向东张建军
- 关键词:历史层次
- 近八十年来关中方言端精见组齐齿呼字的分混类型及其分布的演变被引量:7
- 2013年
- 自白涤洲先生调查关中方言近80年来,该方言中端精见组齐齿呼字的分混关系及其地理分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关中方音调查报告》中,这三组字的分混关系可分为5类,目前已发展到6类。关中方言中,端精合流、精见合流是端精见组齐齿呼字演变的两种主要的表现方式和路线,两种方式如果发生接触,则端精见进一步合流。《关中方言调查报告》时代只有一个点存在端精见组齐齿呼字的大合流,现在已发展到10个点。陕西境外来自关中地区的回民汉语与境内关中话发生了平行演变,也实现了三组字的大合流。
- 邢向东张双庆
- 论陕南方言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0
- 2008年
- 陕南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方言资源。在这里,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等构成了复杂的接触关系。近年来已经基本摸清了陕南方言的分布和归属情况。进一步的研究,在理论取向上应当关注下述问题:方言接触理论,地理语言学研究,移民历史与方言描写的互相结合和互相印证,方言威信及方言演变的方向,方言交融与文化交融的关系;研究方法主要是:系统深入的调查和描写,地理语言学方法,社会语言学方法。
- 邢向东
- 关键词:方言接触研究方法
- 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反复问句被引量:9
- 2005年
- 本文主要考察陕北晋语黄河沿岸方言的反复问句。文章分别描写了“VP(嘞)(也)不”、“VP 不了”、“VP 不嘞”、“VP 了没”、“VP 来(了/来)没”、“VP 来没嘞”等形式的反复问句。作者认为:陕北晋语带“不”和带“没”的反复问句之间大致存在平行关系,但也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其形式并不是经过省略形成的;句尾的“不”和“没”仍然是否定词;它是与北京话“VP 不 VP”句式并列的反复问句类型,并不是是非问句和反复问句之间的过渡类型。
- 邢向东
- 关键词:陕北晋语反复问句
- 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被引量:14
- 2009年
- 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之间,语音上存在相当大的共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异,两岸方言关系的总特点是,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黄河在方言之间的联通作用大于阻隔作用。秦晋两省之间——尤其是沿河地带在历史行政、水路交通、人口迁徙和交往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可以解释方言关系形成的原因。
- 邢向东
- 关键词:黄河沿岸方言
- 陕北晋语沿河方言语法成分的语音变异
- 本文考察陕北晋语黄河沿岸方言语法成分的语音变异。这些语音变异包括三种类型:1.由于语义、语法功能等因素导致的语音变异;2.由于方言之间语法成分的辗转流播所导致的读音偏离音系;3.其他。通过语法成分语音变异的描写,观察语法...
- 邢向东
- 关键词:陕北晋语语法成分语音变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