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林

作品数:66 被引量:112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专利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污染
  • 9篇吸附剂
  • 9篇催化
  • 7篇电极
  • 7篇水滑石
  • 7篇降解
  • 6篇絮凝
  • 6篇磺胺
  • 6篇高岭土
  • 5篇污染物
  • 5篇纳米
  • 5篇复合电极
  • 5篇磁性
  • 4篇有机物
  • 4篇水质
  • 4篇离子
  • 4篇环境工程
  • 4篇环境工程学
  • 4篇磺胺嘧啶
  • 3篇电化学

机构

  • 65篇湖南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中机国际工程...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65篇邓林
  • 58篇施周
  • 19篇周石庆
  • 9篇杨灵芳
  • 6篇李广超
  • 5篇陈世洋
  • 5篇徐舜开
  • 5篇彭晓旭
  • 4篇王莉
  • 4篇毕晨
  • 3篇李学瑞
  • 2篇杨秀贞
  • 2篇吴慧英
  • 2篇罗璐
  • 2篇黄海
  • 2篇刘立山
  • 2篇杨文浩
  • 1篇李婷
  • 1篇邓靖
  • 1篇申奥

传媒

  • 12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第11届中日...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10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核壳型Pd/PDA@MXene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壳型Pd/PDA@MXene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利用电沉积方法将贵金属Pd纳米颗粒与核壳型PDA@MXene材料进行复合,制备了基于核壳型Pd/PDA@MXene复合材料的...
周石庆罗泽坤卜令君祝淑敏施周邓林
基于Donnan渗析的阴离子交换膜分离饮用水中Cr(Ⅵ)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基于Donnan渗析原理,研究阴离子交换膜分离饮用水中的Cr(Ⅵ),探讨受体液种类、受体液NaCl浓度、给体液初始pH值以及给体液进水流速对Cr(Ⅵ)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驱动离子条件下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l-、HCO3-、SO24-,而离子通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l-、SO24-、HCO3-。驱动离子宜为水合半径较小的单价Cl-,受体液应为相对廉价常见的NaCl溶液。当受体液NaCl浓度由0增加至0.100mol/L时,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变化不大,而离子通量由0显著提高至7.34×10-5mg/(cm^2.min);进一步增加受体液NaCl浓度至0.5 mol/L,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和离子通量的增加较小。当给体液初始pH值为1.0时,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和离子通量较小,并随给体液初始pH值的增大而增大。该Cr(Ⅵ)分离过程在饮用水常规pH值范围(6.5~8.5)内均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当给体液进水流速由1.0 mL/min增加至5.0mL/min时,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由89.3%降低至73.5%,离子通量由6.25×10-5mg/(cm^2.min)增加至8.91×10-5mg/(cm^2.min)。饮用水中背景组分对Cr(Ⅵ)分离的影响不大。
施周李学瑞陈世洋邓林
关键词:六价铬阴离子交换膜
钴钼水滑石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O-去甲文拉法辛
2024年
针对日趋严峻的水环境药理活性化合物(PhAC)污染问题,采用简单的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钴钼水滑石(CoMo-LDH)非均相催化剂,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以降解水中典型PhAC污染物O-去甲文拉法辛(ODV)。利用XRD、FTIR、TEM和XPS等一系列表征方法分析了CoMo-LDH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了CoMo-LDH/PMS体系降解ODV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当PMS和CoMo-LDH的投量分别为0.1 mmol/L和0.05 g/L时,催化体系能够在15 min内将2 mg/L的ODV完全去除。催化机理研究表明,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为SO_(4)^(-)·;Co-Mo氧化还原双循环不仅促进了催化剂活化PMS的效率,还提高了催化剂的再生回用性能。另外,利用生态毒性计算软件预测ODV的毒性变化,显示CoMo-LDH/PMS体系能够有效抑制ODV的生态毒性。
陈劼曾寒轩怀凌旖邓靖邓林施周
关键词:水滑石生态毒性
磁性壳聚糖/膨润土复合吸附剂吸附Cu2+的研究
以膨润土、壳聚糖、FeO为原料,制备了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实现快速固液分离的磁性壳聚糖/膨润土复合吸附剂。利用SEM、XRD、VSM、FTIR等分析手段对复合吸附剂的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复合吸附...
施周刘立山杨秀贞邓林
关键词:膨润土壳聚糖磁性CU2+
一种普鲁士蓝量子点碳化钛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鲁士蓝量子点碳化钛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钛碳化铝分散于氢氟酸中,搅拌后,抽滤,获得第一粉末;对第一粉末进行水洗后,冷冻干燥至完全,获得Ti<Sub>3</Sub>C<Sub>2</S...
邓林施周曾寒轩张浩洁
博弈论视角下高校学术腐败治理研究
高校本应是远离是非,一尘不染的象牙塔,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殿堂,然而学术成果造假、课题立项与申报、学术评审与职称评定等学术腐败现象却在我国高校内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崇高形象和学术研究环境,阻碍了学术与...
邓林
关键词:学术腐败博弈论
CNT/TiO_2复合电极吸附去除水中苯酚研究
2015年
采用涂覆法制备CNT/TiO2复合电极。通过扫描电镜、接触角测试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循环伏安测试对复合电极的表面形貌、润湿性、元素成分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TiO2后的复合电极比表面孔隙、亲水性、比电容均得以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复合电极对苯酚的吸附量较CNT电极提高了32%;并且,CNT/TiO2复合电极电吸附苯酚过程符合准2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施周杨文浩杨灵芳邓林
关键词:苯酚电吸附
一种侧边过水的膜电容去离子装置
公开的一种侧边过水的膜电容去离子装置,包括不锈钢背板和绝缘网,其中一块不锈钢背板上设置有进水管,另一块不锈钢背板上设置有出水管;设置有进水管的不锈钢背板与绝缘网之间依次设置有挡板、隔板、电极基板、活性炭电极、阴离子交换膜...
施周杨灵芳夏思蒙邓林周石庆黄海石莹李昆阳
LDH层间限域生长PBA催化PMS降解磺胺嘧啶研究
2020年
为了探讨PBA-LDH/PMS体系对磺胺嘧啶的降解性能、影响因素以及机理,运用共沉淀法制备出Mg/Al–LDH水滑石,再利用Na Cl-HCl法在氮气保护下去除Mg/Al–LDH层间部分的CO32-,使得PBA前驱物[Co(CN)6]3-更易置换LDH层间的Cl-,最后在LDH层间生成钴普鲁士蓝衍生物Co(II)-Co(III) PBA,形成复合物PBA-LDH,与PMS(Peroxymonosulfate,过硫酸氢钾)组成PBA-LDH/PMS非均相催化体系,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用于降解PPCPs类污染物磺胺嘧啶。结果表明,相较于在LDH限域层间之外形成的普通PBA,限域生长的PBA-LDH/PMS体系对SDZ具有更高的降解速率。PBA-LDH/PMS体系在p H=3.0~9.0、催化剂投量为0.05 g/L的情况下,SDZ在10 min内能降解80%以上。循环试验表明,在4次循环试验过后,PBA-LDH/PMS体系对SDZ的降解效果仍能维持在80%以上。
施周吴子豪邓林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普鲁士蓝催化磺胺嘧啶
一种Fe(II)和EGCG协同催化过氧乙酸的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e(II)和EGCG协同催化过氧乙酸的废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Fe(II)和EGCG协同催化过氧乙酸的废水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装置有机物降...
杨灵芳邓林陈川玉郭永康杨惠然刘一萱曾宇逍陈芷烨申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