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芳

作品数:2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生态智慧
  • 4篇仪式
  • 4篇生态
  • 4篇亲和
  • 4篇文化
  • 4篇旅游
  • 3篇遗产
  • 3篇祭祀
  • 3篇阿细人
  • 2篇傣族
  • 2篇生态和谐
  • 2篇诗性
  • 2篇诗性智慧
  • 2篇旅游吸引
  • 2篇旅游吸引力
  • 2篇旅游业
  • 2篇祭祀仪式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叙事

机构

  • 16篇云南民族大学
  • 6篇厦门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国立...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作者

  • 21篇路芳
  • 4篇彭兆荣
  • 3篇黄光伟
  • 1篇刘剑敏

传媒

  • 3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民族艺术
  • 1篇思想战线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文化遗产
  • 1篇第二届旅游高...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好客仪式--以阿细人的密祭摩仪式为例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也越来越趋向个性化,旅游者对旅游的要求也从观光型旅游向有特色、个性化的休闲旅游度假游和专项旅游发展,为了使游客能体验到新奇和生活变化所带来的愉悦,增加各地的旅游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具有当地特...
路芳
关键词:旅游业文化特色
从场域与惯习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被引量:2
2010年
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当前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要求。为贯彻这个目标要求,布尔迪厄的“场域”与一质习”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在方案制订中的理论依据。
路芳
关键词:职业教育场域惯习
阿细密枝山祭祀仪式之生态意蕴阐释--以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仪式历来被认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在生态和谐方面,仪式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仪式为人们制造了神圣的时间与空间。以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的密枝山祭祀为例,可以看出仪式与生态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村民们如何在仪式实践中实现与生态的和谐。
彭兆荣路芳
关键词:生态和谐
生产性保护下的仪式化展演——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在全球化与标准化的语境中,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并相互协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能够生生不息地生活在它们的原生环境之中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内容。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为例,探讨生产性保护下的仪式化展演及展演中的传与承,可以看到麻山知识精英们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效传承其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种种努力。
路芳
关键词:仪式化展演
傣族的人水亲和观:诗性智慧抑或生态智慧
2014年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傣族是一个敬水的民族,在他们的意识中,水不但在傣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水还伴随着傣族生命礼仪的每个过程,泼水节承载了傣家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滴水仪式则是"赕"的必备条件,在这种敬水与爱水的文化中,傣家人形成了"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农田,没有农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不能生活"的生态智慧,并在他们的神话、仪式、节庆及日常生活中将人与水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傣族的有关水的神话、水的仪式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对水的感知与认知,凸显了傣族的人水亲和观。
路芳黄光伟
关键词:生态智慧
祭火仪式的绘身与叙事——以弥勒阿细祭火仪式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对云南弥勒阿细祭火仪式的绘身不仅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视觉,而且还为我们演绎了阿细的分类系统、生殖崇拜、对火的情感、族群记忆等。
路芳
关键词:叙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的再生产被引量:10
2015年
在遗产旅游备受欢迎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当作旅游吸引力已不鲜见。但有学者发现在遗产不断被商业化、被转化提升为游客消费体验的产品的过程中,遗产丧失了其意义与真实性;也有专家认为,如果规划和管理得当,地方文化也许是社区最有价值的资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是否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文章根据作者多年在云南省东南一带的田野案例,发现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于旅游的过程中,由于真正的人性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所以,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定的观念、价值可能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觉的活动被传递下去;同时,也可能在再生产的实践中根据策略的变通而出现消费遗产、遗产的再仪式化、文化借用等遗产变迁现象。
路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
物的表述与物的话语被引量:1
2009年
在人类学研究领域,"物"一直是传统话题。"物"曾被作为标识,作为分类原则,作为交换的礼物,等。讨论结果表明,"物"与殖民、"物"与现代旅游、"物"的真实性、民具的意义等问题,都可拓展人类学对"物"研究的视阈。
彭兆荣路芳
关键词:殖民主义
阿细密枝山祭祀仪式与生态和谐--以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仪式历来被认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影响到人类生活的诸方面。在生态和谐方面,仪式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仪式为人们制造了神圣的时间与空间。以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的密枝山祭祀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仪式与生态的依存关系,以及村民们如何在仪式实践中实现与生态的和谐。
彭兆荣路芳
关键词:生态和谐
建立我国遗产保护教育体系管见被引量:4
2011年
在遗产运动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国的遗产保护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遗产体系,而体系的建立,需要人才的管理以及公众的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一些国家在这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并诉诸实践。本文通过对遗产教育国际背景以及相关国家经验的介绍,对我国的遗产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
路芳彭兆荣
关键词:公众教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