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琼华

作品数:26 被引量:124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化学工程
  • 9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液膜
  • 6篇膜分离
  • 5篇乳状液
  • 4篇氧化碳
  • 4篇二氧化碳
  • 3篇有机胺
  • 3篇乳状液膜
  • 3篇水处理
  • 3篇萃取
  • 3篇离子
  • 3篇膜法
  • 3篇活性剂
  • 3篇废水
  • 3篇废水处理
  • 3篇
  • 3篇CO
  • 3篇表面活性
  • 3篇表面活性剂
  • 3篇传质
  • 3篇催化

机构

  • 13篇华东理工大学
  • 12篇华东化工学院
  • 3篇上海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化工部

作者

  • 26篇路琼华
  • 23篇李盘生
  • 7篇陆岗
  • 5篇任铮伟
  • 3篇朱宪
  • 3篇冯伟民
  • 2篇陈中亮
  • 2篇张平
  • 2篇杨纪民
  • 2篇黎四芳
  • 2篇蒋楚生
  • 2篇蒋楚生
  • 1篇陈晓勇
  • 1篇孙旭
  • 1篇李建平
  • 1篇陈德康
  • 1篇陈蕊贞
  • 1篇朱世才
  • 1篇朱志良
  • 1篇徐华龙

传媒

  • 8篇华东理工大学...
  • 6篇华东化工学院...
  • 3篇化工学报
  • 3篇膜科学与技术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分子催化

年份

  • 3篇1997
  • 6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8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 2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状液膜分离Zn_(2+)的界面传质阻力及传质模型被引量:13
1996年
用Lewis恒界面传质池对乳状液膜分离Zn2+的传质阻力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的形成,使界面传质阻力占整个传质阻力的85%。
朱宪蒋楚生路琼华李盘生
关键词:乳状液膜传质模型
水/油型乳液的高压电破乳速率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提出了乳状液内相小水滴在电场中的聚沉破乳机理,建立了间歇电破乳速率方程。测定了间歇电破乳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电破乳速率的影响。经验证,所建立的电破乳速率方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
陆岗路琼华李盘生
关键词:破乳速率油田
有机胺催化热钾碱液吸收和解吸CO_2的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题述速率方程的近似解。该解考虑了液相中存在平行反应时,被吸收气体在各反应中的不同平衡浓度对传质推动力的影响。采用搅拌反应器,以二乙醇胺为有机胺,吸收和解吸温度分别为353K和373K,系统总压0.104MPa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对该解作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胺催化吸收的穿梭机理中,消耗的游离胺大部分在膜内再生。界面游离胺浓度下降所引起的传质推动力减小是影响胺催化能力的重要因素,但这下降要受界面CO_2平衡浓度的制约。加速游离胺再生能显著促进吸收。解吸中有机胺并非一定通过均相催化起作用,其机理和吸收时无明显区别。
任铮伟路琼华陈中亮李盘生
关键词:二氧化碳解吸热钾碱
锌离子的液膜渗透反应-扩散模型被引量:5
1993年
建立了液膜萃取锌离子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液膜内水相及外水相的传质,油-水界面上萃取和反萃的络合反应速率以及液膜的破碎率。实验表明,在传质前期,本模型和渐进前沿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实际过程;在传质后期,本模型比渐进前沿模型更符合实验结果。
陆岗路琼华李盘生
关键词:液膜分离萃取传质
转盘塔内糠醛精制润滑油过程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针对糠醛、润滑油体系的特点,研究了转盘转速、溶剂比和精制温度对润滑油精制结果的影响,得出了优化的操作组合条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关联拟合,得出了润滑油粘度指数和收率随操作因素变化的无因次关联式。
徐华龙谢钢红路琼华李盘生
关键词:转盘塔糠醛润滑油精制
电场力作用下支撑熔盐膜脱除CO2^+
1996年
在改变电极面积的条件下,对影响CO_2分离的各参数,如端电压、电流密度、CO_2浓度等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电极制备过程与性能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CO_2通量唯一与电流密度相关,且与电流密度成近似直线关系;增大电极面积有利于能耗的减小;泡沫镍电极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端电压比多孔镍电极降低15%~20%。
陆岗陈晓勇路琼华李盘生
关键词:膜分离二氧化碳电场空间站脱除
磷酸三丁酯萃取酚类的机理性研究被引量:17
1996年
测得磷酸三丁脂(TBP)萃取苯酚和间甲酚的平衡等温线,表明TBP具有很高的萃取分配比,探讨了盐析效应。采用双对数斜率法和连续变量法分别测得TBP与苯酚、间甲酚的萃合物的组成比。根据Clausius-Clapyron方程测得萃取反应的焓变△H值,并观察了负荷有机物的红外光谱,确定了萃含物的结构。
李建平冯伟民赵毅李盘生路琼华李文萱
关键词:磷酸三丁酯萃取酚类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中的交流高电压破乳器被引量:8
1995年
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乳状液膜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在于设计并制造出具有最佳破乳效果的电破乳器。已有的关于乳状液膜电破乳技术的报道大都限于小型实验室装置,尚无成熟的定量设计方法。本文将结合高电压破乳器的平板电容模型,给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设计方法。 2
朱宪蒋楚生路琼华李盘生
关键词:乳状液膜液膜分离膜分离
考虑液膜破裂的液膜传质数学模型被引量:1
1994年
提出了考虑液膜破裂因素的液膜渐近前沿模型和空心球壳膜型。实验证明,该模型更能与实验数据相吻合。据此求出了最佳操作时间,其中渐近前沿模型比空心球壳模型更佳。但空心球壳模型数学处理简单,在工程上具有估算价值。
张平路琼华李盘生
关键词:液膜数学模型传质
液膜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
1994年
本文实验研究了各种载体以及浓度对液膜溶胀和破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体浓度的增加,液膜的破碎率和溶胀率都将增大,含有酸性络合萃取剂的液膜最易破碎,离子缔合萃取剂次之,而中性络合萃取剂最低。合理选择载体及用量,有助于提高液膜的稳定性。
陆岗姜楚生路琼华李盘生
关键词:乳状液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破碎率溶胀率离子缔合
全文增补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