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金龙

作品数:30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篇纺织
  • 17篇非物质文化
  • 17篇非物质文化遗...
  • 14篇纺织类
  • 12篇非物质文化遗...
  • 4篇传承
  • 3篇文化
  • 2篇政协
  • 2篇中国纺织
  • 2篇思维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地方高校
  • 1篇新媒体
  • 1篇信息化
  • 1篇虚拟仿真实验
  • 1篇学社
  • 1篇英文翻译
  • 1篇运河文化

机构

  • 27篇武汉纺织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1篇湖北省财政厅
  • 1篇中信银行

作者

  • 27篇赵金龙
  • 2篇张雷
  • 2篇王燕
  • 1篇叶洪光
  • 1篇李斌
  • 1篇罗锦银
  • 1篇刘安定
  • 1篇叶丹

传媒

  • 18篇服饰导刊
  • 2篇学习月刊
  • 2篇行政事业资产...
  • 2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被引量:2
2021年
[研究意义]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但对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计和分析不够完善,导致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实施难以开展,研究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提高非遗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研究方法]文章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4批省级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研究对象,通过素材收集、归纳整理、数据分析、图文展示,系统分析湖南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特征与地域分布状况。[研究结果与结论]整理发现:湖南省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少,占省级总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比8%,主要分为纺织、印染、刺绣、服饰四类;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域性整体呈现出以湘西为主的非遗产集聚中心向其他地区非均衡式分散的演化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空间和时间分布产生影响;非遗的保护与升级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文化的协调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张玉琳刘安定赵金龙
关键词:协调发展
湖北省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研究意义]湖北省作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的流变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分析该地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文章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布的六批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图文展示,对湖北省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湖北省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服饰为主,纺织工艺与刺绣技艺次之,印染工艺最少。数量上,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占省级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的12.6%;时间维度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各个时期的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在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以及明清时期形成达到高峰,而在夏商周时期和元朝时期为发展低谷;地域空间维度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呈块状聚集分布在鄂东南、鄂东北、鄂西南地区。
陈晓宇赖文蕾刘安定刘安定
四川省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被引量:1
2021年
[研究意义]四川省历史悠久,地形复杂多样,少数民族资源丰富,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有助于保护其非物质文化的多样性,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对四川省人民政府所公布的5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整理,系统分析了四川省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特征,以及影响纺织类非遗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与结论]整理发现:四川省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存在数量失衡现象,主要以传统服饰和纺织工艺为主,刺绣技艺和印染工艺较少;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受到人文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李艳芳赖文蕾李斌李斌
关键词:四川纺织
关于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的思考——基于武汉市公共停车设施管理情况调研被引量:1
2021年
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是中央深化财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政府性资源的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笔者通过对全国第一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之一的武汉市公共停车设施管理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李佳倍赵金龙
关键词:统筹管理
湖南省国家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意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精湛、极具地方特色,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传承起着极好的作用。[研究方法]文章根据国务院文化部公布的四个批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对湖南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理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湖南省国家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25项,占全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项目总数的18%;其分为纺织、印染、刺绣和服饰四大类;其中纺织类3项,印染类1项,刺绣类9项,服饰类12项;从空间分布上看,湖南省国家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区及单位分布上呈现集聚型特征,主要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中心向其他各地区分散,18个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明显的集聚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居多,而湘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居少,刺绣类和服饰类项目居多,而纺织类和印染类项目居少,空间的分布结构上不具有均衡性;从时间分布上看,四个批次的项目数量呈现递减趋势,从第一批次到第四批次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明显减少,湖南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申报没有得到重视,导致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创新受到影响。
张玉琳刘安定赵金龙
内蒙古自治区区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
2023年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边境的一颗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整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传统工艺,更有助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振兴、稳定民生。文章以自治区政府公布的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其扩展名录中关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数据整理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内蒙古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区域分布及造成其现状的原因。研究认为:内蒙古自治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郑新赖文蕾李强赵金龙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5年
针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纺织非遗)教学中存在的材料稀缺、成本高昂及操作不可逆性问题,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采用Unity框架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结合模块化教学策略、DIV+CSS等技术,将中华传统织机的文化价值、技艺传承人的故事以及纺织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了对纺织非遗制作环境和工艺流程的高精度模拟。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平台性能,结果显示,该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在纺织非遗课程的综合成绩、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获得了师生高度评价。
张雷张雷赵金龙
关键词:课程体系文化传承
武汉纺织大学与中纺联非遗办签订推动纺织非遗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
2020年9月20~22日,以“提振非遗消费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在沈阳召开。此次大会得到了国家文旅部、工信部指导支持,由中纺联和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中纺联非遗办、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沈阳盛京满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中国纺联驻广东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桐视界(辽宁)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向靖雯赵金龙
关键词:纺织中国纺织工业工作站
文教融合中地方高校推动区域非遗传承的实践——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研究意义]地方高校是区域文化中心,聚集了区域内众多资源,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地方高校所具备的人力、物力、智力和学科融合、科研平台、学术氛围等优势,为区域性非遗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文教融合中地方高校推动非传承的实践研究较少。文章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推动区域性非遗传承,实现文化和教育深度融合,以期对地方高校推动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践研究者者起到参考借鉴作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地方高校推动区域非遗传承的可能性,武汉纺织大学推动区域非遗传承的实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地方高校的职能契合了非遗传承的需求;地方高校的参与提高了非遗传承的能力;非遗保护传承提升了地方高校办学水平。探索出“科学研究为基础、教育教学为抓手、创新开发为途径、保护传承为目标”地方高校推动区域非遗的系统化保护传承之路。
张丹赵金龙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承
西藏自治区区级以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研究意义]西藏自治区区级以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较为强烈的区域民俗文化,将该区域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分析有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该地域经济发展与文化认同感。[研究方法]文章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公布的5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文旅部确认并公布的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整理分析,旨在归纳整理出西藏自治区区级以上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就名录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1)西藏自治区区级以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可分为传统服饰、纺织工艺、刺绣技艺三大类,其中传统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占60%,刺绣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占9%。(2)西藏自治区区级以上纺织类非遗三大类中,传统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为藏袍和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纺织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羊毛织物为主,刺绣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出现在唐卡上;(3)受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西藏自治区区级以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以拉萨市、林芝市、山南市和日喀则市市区所包围的中海拔地势的区域内,以该区域为核心向西部和东部的高海拔地势稀疏分散。
赖文蕾刘安定赵金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