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琪
-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上海话和东北话亲属称呼语泛化不均衡现象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调查上海话和东北话中亲属称呼语泛化的类型和使用范围,比较称呼语亲属词在这两种方言中泛化的不同特点,探索这种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 赵琪徐晓红
- 关键词:称呼语语用现象
- 英汉动结式的共性与个性被引量:24
- 2009年
- 动结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分别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其语义指向的变化、时体的不同都一一对应其句法结构的差异。汉语动结式远比英语动结式复杂、多产,根本原因在于汉语构式中受事论元(patient)与对象论元(theme)的分离,体现在语言形式上就是动词与宾语之间存在距离间隔。英、汉动结式的共性与个性是相同的客观世界现象与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语法语义系统互动妥协的结果,处处体现语言与客观世界的不同程度的象似,可以在构式语法的框架下得到统一的描写和解释。
- 赵琪
- 关键词:动结式构式受事
- 从动结式来看现代汉语的构式性被引量:14
- 2008年
- 虽然现代汉语动结式语义指向纷杂,论元结构多样,其句法形式却非常相似,其意义也可以概括为一实体在动词所指代的动作影响下经历了状态的改变,其结构和意义之间存在内在的规律。采用构式的语言观,可以认定现代汉语动结式描述了基于人体基本经验的因果关系,并根据因果关系的细微差异,归为三类构式。构式语法对动结式的应用,统一描述和解释了动结式的论元分布和论元实现,避开了句法理论如何确定动结式核心的难题,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现代汉语中某些形式和意义的匹配,即构式性。
- 赵琪
- 关键词:动结式构式
- 从极性程度的表达看修辞构式形成的两条途径被引量:13
- 2012年
- 本文以极性程度的表达为路径,对两个既有构式"(连)X都Y"构式和"不要太A"构式的发展过程进行考察,证明语言使用者为满足新的表达需要,改变认知经验、人际交互使构式与进入构式的成分发生新的互动整合,或通过压制使原构式义强加在不合法成分上,或通过顺化使原有构式从中心义产生派生义,最终导致具有浓厚修辞意味的新构式形成。即修辞动因强化既有构式的语法地位,并驱动新构式形成。
- 赵琪
- 关键词:构式修辞
- 作用于自身的英汉动结式的论元实现被引量:4
- 2008年
- 作用于自身的英汉动结式是英汉动结式当中的一个类别,其论元的分布和实现呈现不同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在于英语动结式严格遵守语义统一原则,动词指派的语义角色只有与构式指派的论元语义相容才能融合;汉语动结式论元实现时打破了语义统一原则,施事、受事语义不容仍然可以共享一个句法位置而一致。英汉动结式动作动词指派语义角色,通过与构式指派的论元融合机制(英语)或融合和一致两种机制(汉语)参与论元实现。
- 赵琪
- 关键词:构式
- 隐性等级幽默的转喻阐释被引量:11
- 2008年
- 言语幽默现象当中的原型是妙语句笑话,语言学界对幽默现象的研究也多局限于此。本文以处于幽默现象边缘的汉语隐性等级幽默为语料,首先对这一现象进行界定;再以概念转喻为研究工具,分析这一类幽默现象中乖讹识别和消解完成的过程,挖掘幽默产生和识解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经典的乖讹消解理论对汉语的隐性等级幽默仍然适用;概念转喻可以充分解释这一幽默现象的乖讹识解过程;概念转喻作用于语言时与语法成竞争选择关系。
- 赵琪
- 关键词:参照点概念转喻
- 汉语非典型动结构式的论元结构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汉语典型动结式(A类)和非典型动结式(B类)都由表示动作的动词加上表示结果的补语构成。非典型的动结式有基本式和特殊式,它们在以下两个方面与典型的动结式有差别:一是没有受事论元,即没有变化的主体;二是补语与动词有更严格的选择限制关系,补语是对动词的细化。虽然有A类和B类差别,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也存在竞争关系。对极性程度动结式的考察证明,转喻机制为A类构式向B类构式过渡并最终B类构式的胜出提供了认知理据。
- 赵琪
- 关键词:构式转喻
- 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
- 动结式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几乎所有表示动作的单音节动词后面都可以加上由表示性质、状态的动词承担的补语构成动结式,其能产性高,分布广泛,句式种类多样,语义指向复杂。英语中的动结式由表示动作的动词和表示状态的形容词或介词短语构...
- 赵琪
- 关键词:构式语法句法语义因果关系
- 文献传递
- 英语构式形成与识解的转喻动因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对英语中三个常见构式——表极性程度的动结构式、TIME-away构式和Way构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作为认知能力之一的概念转喻,以不同的形态作用于语言结构,是语言中现存的一些构式的必要识解机制,是它们形成的动因之一,并为一些构式间的继承关系提供了解释。构式作为形义匹配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系统与认知能力在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下互动的产物。
- 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