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胸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模型对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75例冠心病患者,依据OPCABG术后5 d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发生组49例、未发生组12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对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法评价该模型的拟合度。结果左心房容积指数、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及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为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80%、85.71%,且具有良好校准能力。结论左心房容积指数、术后IABP辅助、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及术前NLR、血清GDF-15为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对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可依据该模型筛选高危人群,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
- 沙丽王亚心赵燕李艳鑫魏彦慧肖玉向张海燕
- 关键词: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
-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宣教对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院外遵医行为及SF-36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宣教对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院外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90例,按入院时间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院外遵医行为、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试验组院外遵医性及干预后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宣教能提升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提高院外遵医行为及对护理工作认可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 沙丽张瑞成赵燕张海燕
-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健康宣教遵医行为
-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的早期症状,进行预见性观察和护理。方法对20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术后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运动功能、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5例(12.2%),其中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2.0%),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21例(10.2%),死亡3例(1.5%)。结论合理的神经系统观察及护理,避免潜在危险,采取积极措施,可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 沙丽赵燕仕晴晴魏彦慧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神经系统护理
- 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呼吸危象的护理被引量:1
- 2007年
- 沙丽邱红丽赵燕
- 关键词:婴幼儿心脏术后护理
- 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于出院时、术后6个月时,采用6 min步行距离试验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记录2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出院时,且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MLHFQ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且观察组患者MLHF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8例(16.67%),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2例(4.17%);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9,P<0.05)。结论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可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 赵燕刘洋沙丽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专科护士心功能
- 婴幼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循环管理
- 2013年
- 目的总结婴幼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早期循环管理经验。方法本组219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85±0.41)岁,体质量3.5~17kg,平均(10.3±1.24)kg。病种包括法洛四联症179例,右心室双出口16例,肺静脉畸形引流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3例,其他13例。根据心脏病变情况施行矫治术,其中根治术172例,减状术47例。结果术后52例(23.7%)出现并发症,其中16例(7.3%),分别死于出血、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余患儿康复出院。结论婴幼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早期进行严密循环功能监测、维持液体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排血量、积极防治低心排血量等,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沙丽毛雷芳赵燕
- 关键词:婴幼儿发绀型复杂畸形先天性心脏病
-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后二次气管内插管的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心脏直视术后二次气管内插管的原因。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共施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3161例,术后撤离呼吸机后二次气管内插管64例(2%),其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3个月~72岁。手术方式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32例、心脏瓣膜置换及(或)成形术1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其他手术15例。二次气管内插管的原因包括呼吸功能不全23例、未达到拔管标准勉强拔管7例、低心排综合征11例、心功能不全10例、为二次开胸进行气管插管2例、神经功能不全2例、镇静剂使用过量1例、其他原因8例。二次气管内插管时间6h~15d(平均21±4.4h)。结果 41例(64%)二次气管内插管后安全撤离呼吸机,7例改行气管切开插管,4例二次撤离呼吸机后三次插管,7例家属放弃治疗带管出院,死亡5例。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后二次气管内插管的原因很多,在管理上应慎于术前、精于术中、严于术后,积极预防或避免二次气管内插管。
- 沙丽毛雷芳赵燕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