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明
- 作品数:152 被引量:86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关亡”在丧亲者哀伤平复中的作用
- "关亡"是一种民众向某个灵魂附体者进行"咨询"的活动,具有召唤死者灵魂能力的人(通常是中老年妇女)应"关亡者"的要求,将死者的灵魂召来附在自己身上,然后用已故者的口吻来与亲人对话[1]。目的:对"关亡"在丧亲者哀伤平复中...
- 唐信峰贾晓明
- 文献传递
- 重大危机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非典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 研究非典事件对大学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过去是否曾经历过重大应激事件对个体经历非典对自我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应用调整后的自尊、自我效能、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对北京理工大学经历非典事件的 5 1 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典事件使大学生对自我有了更加明确和深入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好地面对该危机事件。与非典之前相比 ,大学生在自尊和自我效能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积极应对方式是个体主要的处理问题方式 ,远远优于对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早年曾经有过重大危机生活事件的个体与未曾经历的学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
- 李波李林英安芹贾晓明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特征非典型性肺炎自我认同
- 危机事件后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非典后大学生小组心理干预研究报告被引量:49
- 2005年
- 目的 了解在危机事件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 招募大学生 1 3人举办成长小组 ,进行 4个主题的心理干预。结果 非典作为危机事件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 ,通过小组咨询可促进成员增强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 ,提升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结论 危机事件后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解除心理困扰 ;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模式为 :回顾、理解、反思和引导 ;
- 安芹贾晓明李波李林英
- 关键词:心理干预大学生非典型性肺炎自我接纳自我效能
- 调查大学生具体课程学习方式的意义与方法
- 本文认为,大学教师在具体某一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只关心自己教什么、怎么教,同样应该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班级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文章指出,当教师了解和辨认出各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其他特性,并且与适当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时,教与学才会...
- 贾晓明
- 文献传递
- 《心理师法》立法的初步思考与实践
- 主要内容: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需要有专门的法律作为保障,需要建立《心理师法》。本报告将分享《心理师法》的立法依据、主要内容和立法思路的初步思考,以及前期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等。
- 贾晓明
- 离婚后又想挽回
- 2010年
- 贾老师:和有外遇的老公离婚后,我很后悔,想极力挽回。他离婚没离家,我们现在一起同住。但他经常彻夜不归,我质问他,他说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我无权过问。如果他能彻底离开,我也就能踏实地开始新生活。现在我的精神都要垮了。
- 贾晓明
- 关键词:心理期望
- 小组心理咨询干预服刑人员希望水平的准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究小组心理咨询对服刑人员希望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采取准实验设计,选取低希望水平[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得分低于总体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服刑人员24人进行人员匹配,12人参加小组心理咨询(干预组),12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提升希望水平的小组心理咨询(每周1次,每次90 min,共8次);对照组处于常态。使用ADHS(包含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2个维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对两组进行评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差异,采用共变数分析和詹森-内曼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组内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在(4周)干预后ADHS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SAS得分低于干预前(P<0.01或P<0.001)。组间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在(4周)干预后ADHS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SAS得分低于对照组[(48.0±5.7)vs.(39.2±5.6),(23.1±3.4)vs.(19.0±3.2),(24.9±3.0)vs.(20.2±3.4),(36.4±7.6)vs.(41.2±6.5)均P<0.01或P<0.001]。干预组干预前ADHS总分在8~37分的被试,其干预后ADHS总分高于对照组[(48.8±4.9)vs.(35.7±4.9),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小组心理咨询可以提升服刑人员的希望水平。
- 毕红雪贾晓明颜笑杨楠陈永生
- 关键词:服刑人员情绪
- 首次咨询中心理咨询师的言语反应类型被引量:6
- 2012年
- 本研究旨在探索心理咨询师在首次咨询中言语反应类型。研究选择4位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咨询师作为研究对象,对首次咨询录像进行文本分析。结果:咨询师在首次咨询中的言语反应类型按反应功能和效果分为设置性反应、倾听性反应、跟进性反应和影响性反应;4种反应类型共由25种子类别组成;不同咨询师在首次咨询中均使用了4种反应类型。结论:持续使用倾听性反应有利于后续咨询的维持;影响性反应的过度使用导致首次咨询后来访者易脱落。
- 贾晓明师思周玥
-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流派的标准和框架
- 2024年
- 可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良多,但大多来源于西方,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本土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流派尚在探索中。文章探讨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流派的的标准与框架,以期为属于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流派的产生与发展提供参考。
- 贾晓明
-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流派
- 亲属寄养儿童分离与个体化发展的个案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索有亲属寄养经历儿童的分离与个体化发展情况。方法:采取典型及方便抽样对四名早年有亲属寄养经历的儿童进行深入访谈,采用整体内容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第一次分离个体化期间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儿童其分离个体化发展有两种情况:不能发展或同原生家庭类似;②辗转原生家庭和寄养家庭的成长过程,所面临的特殊心理发展任务:维持与父母的心理连接,维持与寄养家庭代养者的心理连接,平衡与父母、代养者之间的心理连接;③有亲属寄养经历的儿童其青春期分离个体化发展出现延迟。结论:与养育者建立心理连接是有寄养经历儿童分离个体化发展的基础;渡过整合危机是有寄养经历儿童分离与个体化继续发展的前提。
- 戴柔儿贾晓明
- 关键词:寄养儿童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