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成江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茂兰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资源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于2012~2014年采用样带法对22条样带开展掌叶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茂兰保护区野生掌叶木现存量为37 809~66917株之间的估计值,平均3.703 2株/hm^2,最大胸径57 cm,最高16 m;分布海拔上限906m;野生种群生长良好,受危害因子主要是村民生产活动带来的少量薪柴及家具用材;掌叶木为林区优势建群种,分布格局从次生林到原始森林均有分布,以次生林多见.另外,掌叶木野生种群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并多处出现克隆繁殖现象.
- 熊志斌玉屏杨婷婷杨士涛莫家伟蒙惠理谭成江
- 关键词:掌叶木
- 植物激素对三叶青扦插生根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通过将三叶青扦插于不同基质、不同激素种类及不同浓度中,探讨不同基质、不同种类激素及不同浓度对药用植物三叶青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以期为当地三叶青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 玉屏姚雾清莫家伟谭成江
- 关键词:扦插生根率
-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保护对策被引量:14
- 2002年
- 作者于2000~2001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的种群数量为547只左右,种群密度为9.32±3.03只/km2,每群结群数为5.17±2.37只。白鹇的种群数量已呈下降趋势,有待于加强保护。
- 熊志斌谭成江余登利玉屏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
- 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栖息地保护被引量:19
- 2003年
-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两年白鹇 (Lophuranycthemera)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种群数量为 5 4 7只左右 ,种群密度为 9 32± 3 0 3/km2 ,每群结群数为 5 1 7± 2 37只 .白鹇栖息地分为 7种类型 ,分析各类型主要特征表明 ,白鹇选择栖息地具备 :( 1 )在栖息地上或附近要有水源 ;( 2 )森林郁闭度要在 80 %以上 ;( 3)林下较空旷且灌木层稀少 ;( 4 )人为干扰少 ;( 5 )食物丰富度较高 .调查还表明白鹇栖息地在当今人类经济活动中受到很大的威胁 ,主要表现在当地居民烧柴、采集中草药、修建公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上 .保护白鹇栖息地的具体措施 :( 1 )加强森林防火 ,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 2 )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 ,在空间和时间上限制采集中草药 ;( 3)加强当地居民的技术培训 ,加大扶贫力度 ,发展社区经济 ;( 4 )进行劳务输出 ,减少区内人口压力 ;( 5 )尽量避免修建林区公路 ,确保森林的连续性 ;( 6)尽快完善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 .
- 熊志斌余登利谭成江玉屏
- 关键词: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栖息地雉类
- 社区发展促进资源保护 资源保护反哺社区发展——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途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社区发展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动力,只有社区得到发展,群众得到实惠,才能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破坏,实现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对茂兰保护区开展社区工作的回顾和对社区发展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梳理,探讨新常态下社区发展的途径。
- 姚芊谭成江覃龙江
-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及管理一体化应用平台被引量:1
- 2019年
- 本项目基于智能传感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天空地一体化的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发了“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及管理一体化应用平台”,系统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信息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六个层面及信息安全与管理体系,以实现保护区生态监测数据、森林资源数据及多源时空大数据的融合、智能识别、统计分析与数据查询,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 谭成江姚正明高力辉唐志刚姚芊
- 关键词:GIS
-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采用样线、样方法于2016和2017年的5~8月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茂兰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31种,隶属2目7科17属,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29;实验区中板寨两栖动物的种类最多,有23种,其次核心区中的白鹇山和实验区的甲乙区,分别有18种和16种,物种最少的是核心区的干排和缓冲区的肯地,均只有8种两栖类动物;不同样区内物种多样性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与生境、海拔高度及人为干扰有关。
- 姚正明覃龙江谭成江邓怀庆
- 关键词: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 标准LY/T 1813-2009与AHP法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程》(LY/T 1813-2009)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分别对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的过程与结果,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经标准LY/T 1813-2009的评价得分为86.5分,占满分的86.5%,即0.865;经AHP法的评价得分为0.870 3,两者均处于最高评价等级范围内,表明此次评价中,两种方法的最终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该保护区生态质量好,但不同指标得分高低顺序不尽相同。此后,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优点与不足,认为在实际应用中应酌情选择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参考选择的建议依据。
- 宋立奕徐海谭成江吴学卷冯陆春陈军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层次分析法生态质量评价
-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策略被引量:3
- 2014年
- 详细分析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加强保护区建设应采取的策略,对茂兰保护区今后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熊志斌玉屏杨婷婷谭成江
- 茂兰喀斯特林区珍稀濒危物种焕镛木的种群密度与数量初步研究
- 2024年
- 为更好的保护焕镛木野外种群,揭示种群生存现状。方法 本研究以茂兰保护区原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法调查焕庸木种群分布情况,对>5 cm的样树进行每木检尺,1-5 cm树木进行记录,编制生命表,运用生存函数分析种群结构特征与数量动态,结果 (1)根据种群密度估算目前茂兰保护区现存焕镛木约28365株(取中间估计值);(2)焕镛木的种群结构呈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型,种群结构稳定,但植株数量主要集中在Ⅰ-Ⅳ龄级,整体年龄结构呈现基部和中部和顶部狭窄,中部较宽的趋势,龄级较幼和年老植株数量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3)焕镛木的生产曲线模型验证趋于Deevey-Ⅱ,表明各龄级死亡率稳定;(4)种群结构分析表明,茂兰喀斯特保护区胡焕镛木植株数量较少,种群稳定性易受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必要的认为措施增加其野外种群密度。结论 茂兰喀斯特保护区焕镛木分布零星,种群生存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需采取人工手段增大其野外种群以维持焕镛木种群的稳定性。
- 谭成江熊志斌
- 关键词:焕镛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