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少波

作品数:17 被引量:13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广西农业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栽培
  • 3篇生化成分
  • 3篇茶树
  • 3篇茶园
  • 2篇引种
  • 2篇栽培技术
  • 2篇适应性
  • 2篇乌龙茶
  • 2篇工夫红茶
  • 2篇红茶
  • 2篇茶叶
  • 1篇丹桂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低产
  • 1篇低产低效
  • 1篇低质
  • 1篇多糖
  • 1篇性状
  • 1篇药剂

机构

  • 14篇广西桂林茶叶...
  • 2篇广西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谭少波
  • 7篇王小云
  • 6篇杨春
  • 6篇刘玉芳
  • 4篇林国轩
  • 3篇林朝赐
  • 2篇黄敏周
  • 2篇韦静峰
  • 2篇苏敏
  • 2篇文兆明
  • 2篇蓝燕
  • 1篇白先丽
  • 1篇倪德江
  • 1篇刘初生
  • 1篇张文文
  • 1篇罗小梅
  • 1篇邓慧群
  • 1篇甘春萍
  • 1篇张凌云

传媒

  • 8篇广西农学报
  • 2篇大众科技
  • 2篇福建茶叶
  • 1篇中国茶叶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酵时间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被引量:36
2008年
从工夫红茶的制作工艺可知,当品种、鲜叶原料、发酵温湿度一定时,影响红茶品质的因素有鲜叶的萎凋程度、揉捻程度和发酵时间。通常情况下,萎凋的程度和揉捻程度是否适度,从鲜叶的表征上比较容易判断,而对发酵时间的判断相对而言则是平常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发酵时间不足或者发酵时间过长均会影响红茶的品质。为了探索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笔者设置了不同的发酵时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温、湿度一定时,发酵时间的不同.会导致红茶生化成分的差异,从而影响红茶的品质。
刘玉芳杨春林朝赐张文文谭少波
关键词:工夫红茶
茶园水溶性农药替代品种试验示范初报被引量:2
2014年
茶产品质量安全是广西茶叶发展的短板,为寻找低毒高效的水溶性农药替代品,使用水溶性相当低的农药品种茚虫威和虫螨腈进行防效试验。研究表明,防治茶尺蠖使用150g/L茚虫威,每667m2用量22.22ml对防治茶尺蠖有良好的效果,在药后1d、3d、7d时的防效分别为84.29%、88.36%和92.51%,是理想的茶园水溶性农药替代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使用240g/L虫螨腈SC,30ml/667m2;150g/L茚虫威EC,22.22ml/667m2,施药后7d,防效虫螨腈为95.32%,茚虫威为92.42%,可用来替代目前茶园中使用的水溶性农药。
文兆明白先丽谭少波韦静峰
关键词:茶园水溶性农药替代药剂
脱蛋白工艺对茶多糖提取率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0
2002年
倪德江谭少波
关键词:茶叶茶多糖提取率蛋白质含量
低质茶园改造主要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经济作物,经济生产年限为40年~60年,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以及生长环境退化和管理技术不合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产生低质低效茶园。据统计广西的地方群体品种及云南大叶群体品种种植面积约42.5万公顷,占全区茶...
谭少波
关键词:树体改造肥培管理害虫防治
青心大冇茶树品种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8年
青心大冇为台湾省主要茶树栽培品种之一,适制性广,所加工的乌龙茶、红茶、绿茶产品品质优异。本文主要对在广西桂林引进种植青心大冇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包括园地选择、茶园开垦、茶苗种植、定型修剪、茶园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青心大冇品种高效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蓝燕谭少波王小云
关键词:茶树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台茶12号适制性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试验表明:用台茶12号制作的乌龙茶花香高长,滋味醇爽滑口;制作的绿茶外形紧细、绿润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为栗香带花香,滋味浓厚;制作的东方美人茶外形蓬松显毫,有浓郁的熟果香或蜜香,滋味甜醇回甘。
刘玉芳林朝赐杨春谭少波林国轩
关键词:适制性
桂林毛尖茶关键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为研发出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的桂林毛尖茶产品,促进桂林毛尖茶标准化生产及品牌建设。【方法】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研制桂林毛尖茶,通过专业审评分析该加工工艺的特点及品质。【结果】不同摊青时间茶叶品质不同,得分最高为摊青4h,其次是摊青6h,摊青少于4h、高于6h时。滚筒杀青温度为220℃时,外形、香气、滋味最好;温度为200℃时,香气以清香为主;温度为240℃时,香气已带火工味。蒸气杀青温度为180℃~200℃时,茶叶品质最好,当蒸汽温度低于160℃时,茶叶易出现青气甚至杀不熟而造成红边红梗。烘干工艺若采用先低后高的温度设置,则初烘90±5℃、足干110±5℃处理品质最优;若采用先高后低的温度设置,则初烘110±5℃、足干80±5℃处理品质最优,采用先低后高的处理桂林毛尖茶叶干茶色泽更绿润,香气中嫩栗香发展更为显著。【结论】桂林毛尖茶生产的较佳技术路线为:鲜叶→摊青(4h^6h)→杀青(滚筒温度为:200~220℃;蒸汽杀青温度为:180~200℃)→揉捻(传统)→毛火(90±5℃)→足火(110±5℃)。
张凌云苏敏刘初生谭少波吴潜华
关键词:感官审评
台茶12号、13号在广西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乌龙茶品种种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通过小区按随机排列、双行双株种植试验,研究台茶12号、13号的生长情况。试验表明:台茶12号、13号在广西的生态条件下,其种植、繁育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性强,适制性广,制优率高。
谭少波王小云刘玉芳林国轩杨春
关键词:引种适应性
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索野生工夫红茶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广西野生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兴安六垌野生茶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在萎凋叶、揉捻叶及发酵1、2、3、4、5 h时取样烘干,取3 g红茶与150 mL水冲泡5 min,对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变化趋势。【结果】鲜叶发酵4 h时制成的工夫红茶感官评分最高(92.5分),红茶汤色红亮,花香、甜香浓,滋味醇厚,叶底红匀、亮。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降低趋势,分别从萎凋叶的5.20%和5.23%降至4.10%和4.74%;茶多酚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揉捻叶时含量最高(25.40%);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发酵4 h时达最高值(0.50%和4.20%);茶褐素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由萎凋叶的1.30%上升到发酵5 h的6.00%。红茶香气成分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醛类和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影响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香叶醇(25.55%)、水杨酸甲酯(20.55%)、β-芳樟醇(14.75%)、苯乙醛(5.14%)、2-乙酰基呋喃(2.76%)、苯乙醇(2.19%)、氧化芳樟醇Ⅱ(2.04%)等。【结论】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具有玫瑰花香、甜花香、略带冬青香的品质特征,以发酵4 h制成的红茶品质最佳。
王小云谭少波
关键词:工夫红茶生化成分香气成分
广西优质茶树花主要性状及品质分析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茶树花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和丰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解毒、降脂、降糖、抗癌、滋补、养颜等功效,于2013年1月4日获国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文章对广西优质茶树花主要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发茶树花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谭少波王小云黄敏周于毓林
关键词:茶树花生理特性生化成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