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华
- 作品数:22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发展自动化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2016年
-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汽车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追求的方向,同时也是当今乃至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简要分析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发展自动化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谢忠华
-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自动化技术
- 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探讨被引量:4
- 2005年
- 分析了电路设计中要注意的抗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和方法。
- 谢忠华
- 关键词:电磁兼容抗干扰延迟时间
- 开关电源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被引量:3
- 2005年
- 本文重点介绍了开关电源设计中要注意的电气、电磁兼容、热设计、安全性、三防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保证电源产品的可靠性。
- 谢忠华
- 关键词:电气电磁兼容热设计三防设计可靠性
- 移动通信设备维修实训探讨
- 2004年
- 介绍了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概况,阐明了移动通信设备维修实训的重要性,提出并实施了对学生进行移动通信设备维修实训的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
- 谢忠华
- 关键词:移动通信设备BGA封装技术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
- 《计算机组成原理》点评
- 2005年
-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硬件课程中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讨论计算机各大部件的基本组成原理,各大部件互连构成整机系统的技术.其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学习计算机设计中的入门性知识,掌握、维护、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该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此,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 谢忠华
-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重点
- 基于视觉导航的割草机器人运动控制被引量:10
- 2016年
- 以割草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重点进行了草地识别和非接触避障两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视觉导航的割草机器人运动控制策略。并对割草机器人进行了场地试验,试验测试表明各控制方案相对有效,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智能割草机器人控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 谢忠华
- 关键词:割草机器人视觉导航CCD摄像机
- 引企入校后的校企对接案例分析——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引量:4
- 2016年
- "引企入校"是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办好汽车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引进4S店入驻校园,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师业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校企双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但是在校企对接过程中也还存在4S店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员工担任"教师"角色的意识欠缺、学生实习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在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突破。
- 谢忠华严义章
-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对接
- 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0
- 2017年
- 近些年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国民大量的需求迫切要求采用自动化技术缩短整个生产进程。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相比较,高精确度和高强度的劳动工作也要求采用自动化技术执行。自动化技术是科学进步的标志。我国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汽车制造业作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命脉,应用自动化技术自然也不例外。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最受世界关注的焦点。
- 谢忠华
- 关键词:汽车自动化技术
- 论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被引量:6
- 2013年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新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主要就混合动力电动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碰撞预警系统、电子巡航控制系统、感应控制系统(SBC)这五个方面的汽车新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让汽车的性能、功能、美观等更为优越。同时对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汽车车身的造型外观,主要分为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汽车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自身的安全技术,最后介绍了两个大的方面,即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
- 谢忠华
- 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车
- 大变倍比折射/衍射混合切换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 2016年
- 设计了一种大变倍比折射/衍射混合切换式变焦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为3.7~4.8mm,焦距为40 mm、120 mm和360 mm,变倍比为9:1。系统采用切换式变倍方式,长焦时无变倍组,系统透过率高,作用距离远,切换时间短。该系统采用衍射元件消色差,减少了透镜的使用数量,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该系统在红外搜索、侦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谢忠华
- 关键词:光学设计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