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正先

作品数:11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盆底
  • 3篇电刺激
  • 3篇产妇
  • 2篇生物反馈
  • 2篇盆底电刺激
  • 2篇盆底功能
  • 2篇妇女
  • 2篇初产
  • 2篇初产妇
  • 1篇调查量表
  • 1篇液基细胞学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孕产
  • 1篇孕产期
  • 1篇孕产期健康教...
  • 1篇孕晚期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危险
  • 1篇早产危险因素

机构

  • 9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许正先
  • 6篇刘丹
  • 4篇陈敏枝
  • 2篇谭红彤
  • 2篇黄新颜
  • 1篇李雪丹
  • 1篇王巧敏
  • 1篇杨静仪
  • 1篇叶淑婷
  • 1篇陈维清
  • 1篇潘慧钻
  • 1篇郭晓玲
  • 1篇叶瑞萍
  • 1篇黄朝梅
  • 1篇李颖彤
  • 1篇龙瑶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后6周妇女产后抑郁症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分析佛山地区妇女产后6周产后抑郁症发生现状。方法: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对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门诊作产后42天检查的3 947名产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0.50%,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是:低年龄(44.14%)、阴道助产(38.46%)、文化水平低(35.99%)、孕4次以上(33.44%)、3产次(33.33%)、无业人员(31.98%)、工薪阶层(31.17%)。产妇主要表现为自责(59.84%)、焦虑(51.16%)、应付能力差(33.72%)、恐惧(30.05%),有7.02%产妇有自伤意念。结论:妇女产后6周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高,应加强妇女产褥期的护理干预,关注产褥期后产妇心理变化,给予积极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减少产妇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谭红彤刘丹陈敏枝王巧敏黄新颜叶瑞萍许正先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
近五年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被引量:23
2007年
对近五年有关出生缺陷的中外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影响出生缺陷率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对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提出建议。
李雪丹郭晓玲刘丹许正先
关键词:围产保健
孕产期健康教育与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调查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状况。方法:应用MOS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自制母婴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对555例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整体状况较好,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4个维度水平较高,生理职能、情感职能2个维度水平较低。接受健康教育不同,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有所不同,系统健康教育组与非系统健康教育组比较在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2个维度得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非系统健康教育组产妇阴道炎、子宫颈糜烂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前接受健康教育程度、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和护理能力会影响产褥期妇女的生命质量。
谭红彤黄朝梅许正先潘慧钻杨静仪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SF-36健康调查量表生命质量
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的疗效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不孕专科门诊就诊的104例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将其分为雌激素对照组(61例)、雌激素+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组(43例),观察两组卵泡成熟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厚度≥8 mm为有效,≤7 mm为无效。结果: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雌激素治疗增长子宫内膜厚度效果优于单纯雌激素治疗组(P<0.05)。结论: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雌激素治疗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生长发育不良,改善内膜厚度。
许正先刘丹李颖彤
关键词:盆底电刺激雌激素
薄层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8例液基细胞学诊断阳性(ASCUS及以上)病例进行肿瘤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阴道镜活检。诊断结果与阴道镜活检和肿瘤相关HPVDNA阳性检出率对照。结果随着TCT结果的病变级别升高,对应的宫颈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也不断提高,LSIL82.6%(38/46)、HSIL86.7%(26/30)和SCC100%(4/4);细胞学检查识别LSIL的灵敏度为50.0%(38/76),HSIL的灵敏度为61.9%(26/42),SCC的灵敏度为100%(6/6);HPV阳性检出率39.4%,HPV阳性检出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增加,且在细胞学与相对应的组织学中基本一致。结论 TCT对宫颈HSIL的灵敏度较低,应该把ASCUS作为阴道镜活检的阈值,能明显提高HSIL和癌的检出率。对HPV的检测或将成为宫颈病变的常规筛查手段。
刘丹黄新颜许正先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宫颈病变
重度子痫前期与孕晚期S/D升高对FGR形成的交互作用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与S/D升高对FGR形成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被确诊为子痫前期,孕晚期行产科多普勒检查能够得到孕晚期S/D值,并排除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患者20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和孕晚期S/D升高(具体指S/D大于3.0)对FGR形成的交互作用。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相对于轻度子痫前期是FGR形成的危险因素,OR为3.61,95%CI为1.90.6.98;S/D≥3.0相对于S/D〈3.0也是FGR形成的危险因素,OR为2.90,95%CI为1.49。5.65。而两者对FGR的形成的交互作用并无统计学意义,OR为1.44,95%CI为0.36。5.75。结论积极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脐动脉血流异常,对于降低FGR的形成风险和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许正先刘丹陈敏枝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FGR
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索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历记录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50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对213例早产产妇和500例非早产产妇进行比较,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检8次及以上、孕期增重、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前3个月被动吸烟、已生育2胎及以上、既往避孕药避孕对早产有明显的影响。结论:针对早产的危险因素,应及早采取措施,以改善早产的结局。
许正先陈维清
关键词:早产病例对照研究
对初产妇施行盆底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对初产妇施行盆底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对其进行产后Kegel锻炼(盆底肌肉锻炼)的准确性及其盆底深层肌肌力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6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产后检查时发现盆底深层肌I类、II类肌纤维的肌力在3级以下的15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个人意愿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50例产妇。指导A组产妇进行Kegel锻炼,指导B组产妇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为C组产妇采用盆底电刺激疗法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法进行综合治疗,并在2个月后对比分析3组产妇盆底深层肌肌力的变化情况及进行Kegel锻炼的准确性。结果 :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A组产妇进行Kegel锻炼的准确性与B组产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C组产妇进行Kegel锻炼的准确性高于A组、B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其盆底I类肌纤维及II类肌纤维肌力提高的辐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初产妇采用盆底电刺激法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法进行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其进行Kegel锻炼的准确性及盆底肌的肌力,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许正先陈敏枝叶淑婷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
生物反馈与电刺激联合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尿潴留、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产后盆底肌力、性功能指标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两组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均高于干预前,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均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Ⅰ、Ⅱ类肌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两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个月时,两组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时,两组FSFI评分均高于产后1个月,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干预的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性功能,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龙瑶许正先叶瑞萍
关键词:剖宫产盆底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
经产妇和初产妇盆底功能比较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经产妇和初产妇盆底功能状况的不同及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1—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产后6~8周回院检查的产妇中选择佛山地区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1000例(初产组),经产妇1000例(经产组)。经产组进一步根据是否发生PFD分为两组:从患有PFD的经产妇中随机抽取200例为PFD组,从无PFD的经产妇中随机抽取200例为对照组,收集其一般资料。比较初产组和经产组产妇的盆底功能、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度法分级,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初产组盆底功能优于经产组,PFD发生率低于经产组(P<0.05)。初产组产妇POP-Q分度法0度比例高于经产组,Ⅱ度比例低于经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前尿失禁、糖尿病史、便秘史、盆腔手术史、PFD家族史均是PF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产妇盆底功能优于经产妇,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前尿失禁、糖尿病史、便秘史、盆腔手术史、PFD家族史均可能导致PFD的发生。
陈敏枝刘丹许正先叶瑞萍刘述翠
关键词:经产妇初产妇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