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伯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超普疝装置(UHS)修补125例腹股沟疝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使用超普疝装置(UHS)进行腹膜前疝修补的手术体会,分析手术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应用UHS补片治疗12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经验。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55分钟。术后3~5天出院。术后尿潴留18例,阴囊血肿3例,切口感染3例,慢性腹股沟区不适4例,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膜前间隙的游离和补片的顺利放置是手术的关键。规范细致的操作及高危情况下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查建华 顾新华 袁政 沈韧斌 许伯平 谭纪伏关键词:腹股沟 疝修补 腹膜前间隙 74例胆道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处理 2001年 许伯平关键词:胆道手术 近期并发症 传统疝手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传统疝手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传统疝手术组20例,手术时间(74.2±21.8)min,住院时间(8.3±1.7)d,17例发生术后疼痛,疼痛率为85.0%,3例复发,复发率为15.0%;无张力修补术组22例,手术时间(45.4±15.5)min,住院时间(5.8±0.9)d,13例发生术后疼痛,疼痛率为59.1%,1例复发,复发率为4.5%;传统疝手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疼痛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许伯平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 手术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80例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经剖腹探查手术治疗,成功治愈74例,治愈率为92.5%,死亡6例,死亡率为7.5%。其中,2例患者死于肝破裂大出血,2例患者死于颅脑外伤,3例患者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医生必须细致检查和严密动态观察,以便于早期诊断,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许伯平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 手术 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02年 许伯平关键词:胆囊癌 手术治疗 影像学检查 手术指征 改良单荷包缝合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合适的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荷包缝合技术。方法 178例Ⅲ、Ⅳ期内痔和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单荷包组和双荷包组各89例,分别行改良单荷包法和传统双荷包法PPH术,对无法回缩的混合痔均加做外剥内扎处理。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标本宽度、术中血肿、术中出血、痔核回缩、术后胀痛、术后出血。结果 178例的痔核回缩均满意。改良单荷包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胀痛明显少于双荷包组(P<0.05),术中粘膜下血肿的发生及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双荷包组(P<0.01)。切除标本宽度、术后出血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单荷包法的手术时间短,术中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顾新华 谭纪伏 袁政 许伯平 査建华 沈韧斌关键词:PPH 荷包缝合 并发症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手术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许伯平关键词:甲状腺肿 再手术 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 2001年 许伯平关键词:胆囊癌 外科手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术后并发症分析(附384例报告)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PPH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12间实施PPH术治疗的384例重度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尿潴留81例(21.1%),肛门疼痛需用止痛剂165例(42.9%),术后原发性出血4例(1.1%),术后继发性出血7例(1.8%),肛门残留皮赘或仍有轻度痔核脱垂18例(4.7%),肛门狭窄2例(O.5%),直肠阴道瘘1例。随访1030个月,有2例再次人院行痔切除术。结论PPH术虽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仍需进一步规范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查建华 顾新华 袁政 沈韧斌 许伯平 谭纪伏关键词:并发症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应用方法及影响耐受性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8例,观察术后早期EN的实施及耐受性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EN开始时白蛋白水平、CRP值、肿瘤分期、手术方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58例胃癌术后行早期EN患者中可耐受(良好、一般)为49例(84.48%)。其中患者年龄、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分期与耐受性的关系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N开始时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则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营养状况、手术方式对早期EN的耐受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术后早期EN应遵循序贯、渐进的方式逐步进行。 查建华 顾新华 袁政 沈韧斌 许伯平 谭纪伏关键词:胃癌 术后 肠内营养 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