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薛刚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放疗
  • 5篇调强
  • 5篇术后
  • 5篇剂量学
  • 4篇调强放疗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肿瘤
  • 4篇腺癌
  • 3篇剂量学比较
  • 3篇保乳
  • 3篇保乳术
  • 3篇保乳术后
  • 2篇调强适形
  • 2篇治疗剂
  • 2篇治疗计划系统
  • 2篇适形
  • 2篇术后放疗
  • 2篇放射治疗剂量
  • 2篇靶区

机构

  • 13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13篇褚薛刚
  • 12篇邢晓汾
  • 8篇崔桐
  • 8篇郑亚琴
  • 7篇郑旭亮
  • 3篇郭瑞嵩
  • 2篇邢玉荣
  • 2篇孟慧敏
  • 2篇刘建庭
  • 1篇马永强
  • 1篇任俊丽
  • 1篇郭芳
  • 1篇王晋丽
  • 1篇康亚军
  • 1篇石丽琴
  • 1篇徐哲
  • 1篇王丹丹
  • 1篇张军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锁骨上区放疗计划设计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减少呼吸运动影响、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尽可能降低心肺受量放疗计划的设计方法.方法 选择1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处方剂量为50 Gy,2Gy/次,5次/周.用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4野调强放疗(4FIMRT)治疗计划和2野适形放疗加4野调强放疗(2FCRT+4FIMRT)混合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结果 2FCRT+ 4FIMRT计划的HI为1.08±0.01,优于4FIMRT计划的1.11±0.01 (P<0.05);2FCRT+ 4FIMRT计划的CI为0.74±0.08,低于4FIMRT计划的0.80±0.03(P< 0.05).2FCRT+ 4FIMRT计划的同侧肺受照剂量体积V5、V10、平均剂量(Dmean)低于4FIMRT计划,同侧肺V5、V10、Dmean分别较4FIMRT计划降低了13%、23%、7%(均P<0.05).2FCRT+ 4FIMRT计划的对侧肺Dmean、心脏Dmean、对侧乳腺Dmean及V5均低于4FIMRT计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种计划同侧肺V20、V30、心脏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照射方式理论上减少了呼吸运动对靶区的影响,提高了靶区剂量的均匀性,降低了乳腺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郑亚琴邢玉荣褚薛刚王晋丽石丽琴邢晓汾
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
快速旋转调强与五野动态调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RapidArc计划与五野动态调强(5F-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处方剂量为50Gy/25次。分别设计RapidArc计划与5F-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靶区覆盖度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同时比较两组计划实施时的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结果在两种计划的靶区比较中,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为(0.88±0.03),高于5F-IMRT计划的(0.79±0.02)(t=8.28,P〈0.05);RapidArc计划的均匀性指数为(9.01±0.73),优于5F-IMRT计划的(10.44±1.08)(t=-2.73,P〈0.05)。两组计划在同侧肺受照剂量体积比较中RapidArc计划的Dmean、V10、V20、V30小于5F-IMRT计划(t=-7.53、-7.20、-8.39、-7.80,P〈0.05),但RapidArc计划中的也皎5F.IMRT计划增加了约16%(t=5.67,P〈0.05);心脏的受照剂量体积比较中RapidArc计划中I的Dmean、V5、V10均高于5F-IMRT(t=10.46、28.76、5.40,P〈0.05),但在RapidArc计划中心脏的V30低于5F-IMRT(t=-6.12,P〈0.05)。对侧肺和对侧乳腺的V5在RapidArc计划中明显高于5F-IMRT计划(肺:t=21.50,P〈0.05;乳腺:t=5.44,P〈0.05)。RapidArc计划中机器跳数减少了25%,平均治疗时间节省了60%。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RapidArc计划与5F-IMRT计划比较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减少了高剂量区的受照体积,降低了机器跳数,缩短了治疗时间,但增加7了正常组织低剂量区的受照体积。
郑亚琴邢晓汾马永强崔桐郑旭亮褚薛刚孟慧敏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调强放疗剂量学
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估3DCRT+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同一优化条件下,分别设计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VMAT)和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IMRT),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结果 3DCRT+VMAT组中PTV的D_(95)为50. 29±0. 25,优于3DCRT+IMRT组的50. 69±0. 20(P<0. 05),两组计划PGTV的D_(95)、PTV和PGTV的CI、HI无统计学差异(P>0. 05); 3DCRT+VMAT组心脏的D_(mean)、V_(30)较3DCRT+IMRT组有所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3DCRT+VMAT组健侧乳腺的D_(mean)为1. 31±0. 44低于3DCRT+IMRT组的1. 88±0. 28 (P <0. 05),两组计划患侧肺V_5、V_(10)、V_(20)、D_(mean)、健侧肺的D_(mean)无统计学差异(P>0. 05); 3DCRT+VMAT组较3DCRT+IMRT组机器跳数减少了31%(P <0. 05),平均治疗时间节省了38%(P <0. 05)。结论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方式与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方式相比,在保证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前提下,更好的保护了心脏和健侧乳腺,同时显著缩短了计划执行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郑亚琴刘建庭褚薛刚崔桐邢玉荣邢晓汾
Compass在食管癌IMRT三维剂量验证中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索Compass 三维QC系统在食管癌调强放疗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2例食管癌病例在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优化设计,将计划分别传入Compass 系统和瓦里安Trilogy加速器.Compass(R)在患者解剖影像上重建三维剂量分布,将重建剂量与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比较,验证PTV及各OAR体积γ通过率、Dmean偏差等参数.同时使用MatriXX对治疗计划做二维剂量验证,使用平面γ通过率(3%/3 mm)评估剂量验证结果.结果 二维剂量验证实际角度γ通过率普遍低于角度归零的γ通过率(P =0.018 -0.001).三维剂量验证PTV体积γ通过率>93%,D95%、D50%、D2%偏离<3%;肺和心脏体积γ通过率>95%,Dmean偏离>3%;脊髓和气管体积γ通过率>98%.独立计算与TPS计算剂量有更好符合度,测量重建与TPS计算剂量偏差出现在射野边缘区域.结论 三维剂量验证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全面来评价计划,对指导治疗更有意义.
邢晓汾褚薛刚郑旭亮崔桐刘建庭
CompassR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三维剂量验证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调强放疗(IMRT)是当前临床肿瘤精确放疗的主要技术方式,多叶光栅(MLC)的使用及其较大的剂量变化梯度,可能导致放疗剂量计算出现较大的误差,IMRT前进行剂量学验证非常必要[1-2]。
褚薛刚邢晓汾崔桐郑旭亮郑亚琴
关键词:调强放疗宫颈癌剂量学验证精确放疗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放射治疗不同楔形板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对穿照射时使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3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例,使用瓦里安Eclipse7.3计划系统进行切线野对穿照射,分别添加合适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调整剂量分布,两种计划均达到处方剂量要求。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两种方式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及照射跳数的差异,并用Matrixx软件分析同一病例两种计划的等中心层面的剂量分布。结果与使用物理楔形板相比,使用动态楔形板靶区的最小剂量D98%略高(P<0.01);最大剂量D2%、平均剂量D50%、均匀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肺V5降低9%(P<0.05),V10、V20分别降低3%、1%(P>0.05);机器治疗跳数平均减少28%(P<0.001)。Matrixx软件的Gamma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剂量分布差异主要在靶区与患侧肺交界的区域。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对穿照射使用动态楔形板与使用物理楔形板相比,靶区剂量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患侧肺低剂量区体积和机器治疗跳数明显降低,有剂量学优势。
金晓丽邢晓汾褚薛刚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剂量学
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对加速器屏蔽设计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对加速器屏蔽设计的影响.方法 根据GBZ 126-2011、GBZ/T 201.1-2007、GBZ/T 201.2-2011中关于加速器机房辐射屏蔽的要求,分别采用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计算方法和周剂量控制水平计算方法对加速器机房的主屏蔽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的屏蔽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周最大工作负荷相同的情况下,当计算的剂量率参考控制值大于剂量参考控制水平2.5 μSv/h时,计算结果会出现差异,屏蔽厚度差值最大达64 cm.15 MV能量的屏蔽厚度差值大于6 MV.同时,考虑了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的情况下,加速器剂量率不同,所计算的机房的屏蔽厚度也不同.结论 在屏蔽计算时,首先要估算参考点的剂量率,满足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的条件下再进行计算.
郑亚琴康亚军褚薛刚郭芳
关键词:加速器屏蔽
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扩距离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计划靶休积(PTV)的外扩距离。方法:选择25例肺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在分次治疗前和治疗后两次CBCT扫描,得到CBCT1和CBCT2两套图像。分别将两套CBCT图像与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分次间和分次内各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根据测量误差值计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PTV的外放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各方向分次间误差在线校正后均减小。校正前左右X、前后Y、头脚Z方向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050+0.368)cm、(0.162±0.510)cm、(-0.156±0.151)cm,各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07 cm、0.62 cm、1.07 cm,误差中位值分别为:(-0.1、-0.22、-0.15)cm;在线校正后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009±0.086)cm、(0.069±0.190)cm、(0.062±0.077)cm,各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0.34 cm、0.21 cm、0.42 cm,误差中位值分别为:0.03 cm、0.07 cm、-0.15 cm。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的PTV外放距离X、Y、Z方向分别为:0.754 cm、1.008 cm、0.398 cm和0.239 cm、0.368 cm、0.212 cm。结论:通过CBCT在线校正可提高位置精度、降低摆位误差,缩小PTV外放距离,减少正常组织照射体积。
邢晓汾郭瑞嵩傅翔宇褚薛刚郑亚琴徐哲
关键词:肺肿瘤摆位误差锥形束C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两种治疗计划系统三种算法对EDW模型准确性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用扩充型动态楔形板(EDW)模型比较Pinnacle^39.0治疗计划系统(TPS)的ACA算法和Eclipse7.3TPS的AAA、PBC算法的准确性。方法对瓦里安21EX6MVX线不同射野的EDW楔形因子(wF)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制二维剂量分布曲线,与2种TPS3种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和最大偏差比较。叮通过率分析平面剂量强度分布。结果对称野wF的ACA算法相对误差<2.8%,AAA算法的<1.0%,PBC算法的<1.2%;非对称野wF的ACA算法相对误差高达19.4%,AAA算法的<2.0%,PBC算法的<3.0%。楔形方向所有射野ACA算法最大偏差为3.0%,AAA算法的为2.7%,PBC算法的为4.0%。对称野3种算法的通过率>87%,在去除半影区后>96%;非对称野的>85%,在去除半影区后达95%。结论AAA、PBC算法对于对称和非对称野准确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而ACA算法在非对称野条件下wF误差偏大,在实际临床中应尽量避免使用。
邢晓汾崔桐郑旭亮褚薛刚郑亚琴
关键词:治疗计划系统
调强放疗三维剂量验证系统精度测试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测试三维剂量验证系统CompassR测量重建及独立计算剂量的精度,评估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设计一系列宽度分别为2、1、0.5 cm的条纹状射野,并选取11例肺部调强放疗(IMRT)计划,使用胶片和电离室对被测系统的平面剂量分布和特定点绝对剂量进行验证测试;使用CompassR对IMRT模体计划做基于解剖信息的三维剂量验证,验证体积γ通过率、平均剂量偏差等参数.结果 条纹状射野测试,与胶片测量相比,被测系统重建和计算剂量γ通过率大于90%(选用3%/3 mm、2%/2 mm标准),宽度为0.5 cm射野在半影区内γ通过率略差,被测系统重建和计算剂量曲线与胶片测量的曲线最大偏离分别3.21%和2.70%;IMRT计划特定点绝对剂量偏差在3%以内,最大偏差发生在肺部,IMRT计划等中心平面测量重建与胶片测量的γ通过率平均为(94.65±1.93)%(选用3%/3 mm标准);三维剂量验证结果,靶区及危及器官的体积γ通过率均大于90%,平均剂量的偏差<1%.结论 测试系统剂量精度可满足IMRT计划验证要求,并能给出与患者解剖结构相关的体积剂量误差与位置误差的信息,有利于评估其对临床的影响.
邢晓汾褚薛刚崔桐郑旭亮郭瑞嵩
关键词:调强放疗剂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