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世强

作品数:16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癌
  • 5篇栓塞
  • 5篇化疗
  • 5篇肝动脉
  • 4篇肿瘤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栓塞
  • 3篇动脉栓塞化疗
  • 3篇手术
  • 3篇栓塞化疗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3篇结石
  • 3篇肝动脉栓塞
  • 3篇肝动脉栓塞化...
  • 3篇肝肿瘤
  • 3篇病人
  • 2篇带囊导管
  • 2篇胆道
  • 2篇导管

机构

  • 16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16篇裴世强
  • 15篇詹世林
  • 11篇霍枫
  • 10篇陈建雄
  • 8篇陈国忠
  • 2篇张玉新
  • 2篇钟翰辉
  • 2篇汪邵平
  • 2篇李明信
  • 1篇郝春志

传媒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第八届全国肝...

年份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病人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脾亢 )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1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的病人 ,8例行肝切除及脾切除 ,其中 4例附加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切断术 ;2例不能切除的肝癌行肝动脉、门静脉置管及脾切除。术后预防性或治疗性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 :术后脾亢症状基本消失 ,术后 1周Plt,WBC ,RBC分别由原来的 5 0 7× 10 9/L ,3 46× 10 9/L ,3 6 6× 10 9/L上升到 2 15 8× 10 9/L ,7 47× 10 9/L及 4 16× 10 9/L。无手术死亡 ,术后发热、黄疸及腹水等并发症在出院时消失。死亡 4例分别生存 1年 2个月 ,2年 ,2年 9个月 ,4年 4个月。 6例生存者已生存 8个月 ,1年 2个月 ,2年 4个月 ,2年半 ,3年及 6年半。结论 :肝癌合并脾亢行肝切除或肝动脉、门静脉置管的同时行脾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脾切除对肝癌的切除及后续治疗有益。
詹世林陈建雄裴世强霍枫陈国忠
关键词:肝癌合并症脾功能亢进肝切除术脾切除术
肝动脉门静脉全植入式带囊导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被引量:2
1996年
肝动脉门静脉全植入式带囊导管(IPCC)化疗栓一治疗肝癌61例(Ⅱ期36例,Ⅲ期25例),半年和1年生存率为84.8%(39/46)和37.0%(17/46),合并门静脉癌栓的1年生存率为21.9%(7/32);根治性肝切除加肝动脉门静脉IPCC安置定期化疗9例,均在活1年以上,1年内复发1例(1/9)。
李明信郝春志陈国忠詹世林裴世强
关键词:肝肿瘤IPCC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外伤后胆瘘
2003年
目的:探讨一条简单、有效治疗顽固性胆瘘的途径。方法:7例顽固性胆瘘尝试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对胆道进行外引流。结果:2例置管失败,5例成功实施PTCD后,造影发现3例伴肝门部、胆总管狭窄。置管引流后,经瘘管流出的胆汁量从200-600 mL/d降为60-180 mL/d,无并发症,胆瘘平均愈合时间11.4 d。8例保守治疗的胆瘘患者中,1例死亡,余7例平均病程49.8 d。结论:PTCD操作简单、安全,是治疗外伤后顽固性胆瘘的重要措施。
汪邵平霍枫张玉新裴世强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肝外伤胆道狭窄
肝动脉栓塞化疗在巨大型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巨大型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不能切除的巨大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肿瘤直径在12~19 cm,平均(13.78±1.29)cm,40例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栓塞化疗,其中11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不成功者采用开腹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每例栓塞l~6次(平均 2.6次)。结果:19例获二期切除。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41%及22%)。结论: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不能切除的巨大型肝细胞癌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詹世林钟翰辉裴世强陈建雄霍枫
肝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肝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结果 :所有病例均以其并发症症状首诊 ,仅 4例术前诊断为肝吸虫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急性胆管炎 (96 4% )、胆管结石 (46 4% )、胆囊结石 (2 1 4% )、肝癌 (10 7% )等。手术及驱虫治疗后 ,症状全部消失 ,随访 1~ 3年 ,胆管炎及胆结石无复发。结论 :提高对肝吸虫病的认识 ,是减少其误诊、漏诊的关键。对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并发症患者 ,以及胆结石和能切除的肝癌并发症患者 ,进行手术治疗和驱虫治疗 。
詹世林陈建雄裴世强陈国忠霍枫
关键词:肝吸虫病并发症
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巨块型肝癌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巨块型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不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栓塞化疗的治疗效果。肿瘤直径 1 2~ 1 9cm,平均 1 3.73± 1 .2 7cm。 35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1 1例不成功者行开腹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每例栓塞化疗 1~ 6次(平均 2 .4次 )。结果  1 8例获二期切除 ;1年、2年、3年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3.9%、44.4%、42 .9%及 2 3.5%。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不能切除的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詹世林钟翰辉裴世强陈建雄霍枫
关键词:肝肿瘤巨块型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动脉栓塞化疗对门静脉压力影响的初步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8例不能切除肿瘤及 2例能切除肿瘤的肝细胞癌病人 ,手术中安置肝动脉、门静脉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术后经此装置应用 5 FU( 1 0g) ,MM C( 10mg) ,表阿霉素 ( 5 0mg)及超液化碘油 ( 6~ 2 0ml ,平均 12 3ml)的混悬液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及测定栓塞前 ,栓塞后 30min ,2h ,2 4h ,3d ,7d ,14d的门静脉压力。结果 :栓塞后门静脉压力立即升高 ,3~ 7d达到高峰 ,14d开始下降 ,但仍高于栓塞前 (P <0 0 1)。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可使门静脉压力升高。
詹世林陈建雄裴世强霍枫陈国忠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肿瘤肝动脉门静脉压力
术中胆镜及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 探讨术中胆镜及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 术中采用纤维胆道镜及B超检查对常规器械取石后的肝内胆管进行残余结石的判断 ,并在纤维胆道镜及B超指示下取出残石。 结果  4 7例肝内胆管结石应用术中常规器械取石后的残石率为 2 9 8% (1 4 / 4 7) ,经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后的残石率下降到 1 0 6 % (5 / 4 7) (χ2 =5 2 6 7,P <0 0 5 ) ,经B超检查及取石后残石率为 4 7% (1 / 2 1 ) (P <0 0 5 )。
詹世林陈建雄霍枫陈国忠裴世强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术中B超残石手术治疗
胆总管空肠吻合口巨大结石误诊为肝门部肿瘤一例被引量:1
2004年
詹世林裴世强
关键词:结石误诊肝门部肿瘤
肝硬化病人肝胆手术的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实施肝胆手术的危险性。方法 将 19972 0 0 2年收治的 10 0例胆道结石手术病人按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两组 ,对比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肝硬化组 43例病人中 15例术后出现了一种或数种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3 4 9% ( 15 /4 3 ) ,且主要发生在肝功能ChildBC级、肝储备功能差的病人中 ( 13 /15 )。手术死亡率 9 3 % ( 4 /4 3 ) ,3例死于肝衰 ,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 10 5 % ,无死亡。结论 对失代偿的肝硬化病人而言 ,即便是接受一个简单的胆道手术 ,都可能是高风险的。
汪邵平霍枫詹世林裴世强张玉新
关键词:肝硬化肝胆手术胆道结石肝功能分级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