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8篇切除
  • 8篇切除术
  • 6篇手术
  • 3篇胆管
  • 3篇胆囊
  • 3篇外科
  • 3篇结石
  • 3篇腹腔镜肝切除
  • 3篇腹腔镜肝切除...
  • 3篇肝切除
  • 3篇肝切除术
  • 2篇胆管结石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术后
  • 2篇脾破裂
  • 2篇脾切除
  • 2篇脾切除术

机构

  • 12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袁波
  • 10篇段进东
  • 10篇廖方
  • 9篇游锦华
  • 8篇廖锦岐
  • 6篇方永平
  • 4篇廖锦歧
  • 3篇李坤平
  • 1篇甘爱华
  • 1篇曹绍岐
  • 1篇张晓慧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7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LC患者4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手术期使用FTS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白介素6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理念应用于LC围手术期中,能够促进患者恢复,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游锦华曾剑文廖锦岐袁波段进东廖方邱金伦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断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67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确切。
游锦华袁波廖锦岐段进东廖方邱金伦
关键词:腹腔镜肝内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术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严重腹部创伤急诊患者,其中23例按DCS原则处理,为DCS组,另19例非DCS组患者采取传统外科一期详尽手术治疗,术后于外科ICU中心进行常规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5例死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6.126,P<0.05)以及术中出血量(t=7.891,P<0.05)、住院时间(t=4.578,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χ~2=8.823,P<0.05)等疗效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手术进行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治疗效果相对显著,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游锦华袁波廖锦岐段进东廖方邱金伦
关键词:严重腹部创伤
微创手术再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随访分析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治疗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81例,40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另41例接受腔镜下取石治疗。结果腔镜组术后胆漏、肠漏、术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0.0%、0.0%、0.0%、4.8%和2.4%,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5.0%、7.5%、5.0%、25.0%和1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胆管炎复发率为12.2%,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7.5%,胆管狭窄发生率为4.9%,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结石复发率比较(4.9%对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波廖锦歧方永平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复发腹腔镜手术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行LC时间节点的选择
2018年
目的明确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腺胆管造影(ERCP)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最佳时间节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ERCP术后行LC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65例:ERCP术后1~3天行LC术;B组43例:ERCP术后7~10天行LC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A组及B组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0 953元和6.2天,显著少于B组的38 864元和1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尽早行LC术不增加并发症的几率,却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曹绍岐甘爱华廖锦岐张晓慧段进东余忠贵袁波廖方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手术时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近3年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且均行脾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B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脾脏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胃肠恢复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免疫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B组患者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B组患者显著减少,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患者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后血清Ig A、Ig G、Ig M水平较B组患者均显著提高,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1%、34.4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减少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廖方廖锦岐方永平段进东袁波李坤平游锦华邱金伦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腹腔镜脾切除临床疗效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1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44例行开腹肝切除术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4%,对照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3%,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带瘤生存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0.209、0.235,P>0.05)。两组随访12、24个月因随访例数少各项发生率无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为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带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袁波廖锦歧游锦华方永平段进东廖方李坤平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肝癌
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外科疗法后的生存状况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外科疗法后的生存状况,旨在分析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肝细胞癌提供相应的方向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在惠州市中心医院(因手术组医师该期间尚在市中心医院工作)接受手术治疗的146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所有病例术后5年的生存状况进行系统随访,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46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解剖性肝切除术80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66例。10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胸腔积液(4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发热(2例)、肠梗阻(2例),其中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术后随访5年,随访时间1~13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9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47.95%(70/146),失访3例(2.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门阻断、手术方式等因素不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外科疗法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包膜、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微血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化程度、总胆固醇、AJCC分期等因素为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外科疗法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显示,肿瘤分化、微血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AJCC分期为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外科疗法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患者远期效果较好;肿瘤分化、微血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AJCC分期为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外科疗法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
袁波廖锦歧方永平
关键词:肝细胞癌
Child分级、MELD评分系统在胆囊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通过Child分级、MELD评分了解胆囊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肝功能状况及预后,评价MELD评分系统临床运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973例胆囊炎患者资料,其中胆囊炎合并肝硬化373例患者入选,ChildC级、MELD评分〉30分、中转开腹等38例予以剔除。335例患者经Child分级、MELD评分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在术中出血方面,ChildA组[(106±11)ml]和ChildB组[(109±1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评分中R〈14组[(58±15)ml]显著少于R≥14组[(120±28)ml](P〈0.01)。(2)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ChildA组(10例,12%)和ChildB组(17例,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中R〈14组(10例,12%)少于R≥14组(27例,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住院天数方面,ChildA组(9±1)和ChildB组(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中R〈14组(7±1)少于R≥14组(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住院费用比较中,ChildA组(1.337±0.063)和ChildB组(1.359±0.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中R〈14组(1.108±0.123)少于R≥14组(1.568±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较之Child分级,MELD评分系统更具科学性、客观性。该评分系统更能准确判断术前肝功能情况,有助于预判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因此,MELD评分系统对胆囊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具有客观指导意义。
李坤平方永平廖锦岐段进东袁波廖方游锦华
关键词:胆囊炎肝硬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HILD分级MELD评分系统
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围手术期对比研究
2017年
目的:探究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腹腔镜肝切除病例和同期完成的28例开腹肝部分切除病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开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袁波廖锦歧游锦华方永平段进东廖方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