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慧芸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肠癌
  • 12篇直肠
  • 10篇直肠癌
  • 9篇基因
  • 8篇细胞
  • 7篇直肠癌细胞
  • 7篇癌细胞
  • 7篇肠癌细胞
  • 6篇杀伤
  • 6篇肿瘤
  • 5篇直肠肿瘤
  • 5篇杀伤作用
  • 5篇肠肿瘤
  • 4篇蛋白
  • 4篇顺铂
  • 4篇脱氨酶
  • 3篇蛋白质
  • 3篇转染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直肠

机构

  • 17篇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17篇蔡慧芸
  • 17篇于波
  • 16篇李世拥
  • 15篇安萍
  • 5篇魏家臣
  • 4篇陈纲
  • 3篇张英男
  • 3篇郭文华
  • 2篇左富义
  • 2篇吕文平
  • 2篇安平
  • 1篇李矩
  • 1篇骆成玉

传媒

  • 5篇中华胃肠外科...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乳腺珠蛋白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乳腺珠蛋白 (hMAM )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方法检测 5 6例乳腺癌、8例乳腺增生和 8例正常乳腺者外周血中hMAMmRNA的表达 ,并比较了hMAMmRNA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术后早期化疗对hMAM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5 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表达阳性率为 30 4 % (17/ 5 6 ) ,8例慢性乳腺增生者和 8例正常乳腺者hMAMmRNA表达均为阴性 ,2组hMAMmRNA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19 76 6 ,P <0 0 1)。hMAM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原发癌灶大小 ,临床分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1 2 5 6 ,P >0 0 5 )。 17例hMAMmRNA表达阳性者经术后早期短程化疗后 ,转阴率为4 1 2 % (7/ 17) ,手术前hMAMmRNA表达阴性者无一例表达阳性。 结论 hMAMmRNA特异表达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李世拥李矩骆成玉于波安萍蔡慧芸
关键词:乳腺肿瘤珠蛋白基因表达基因诊断MRNA
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RT PCR技术从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包含全部阅读框架的Fas全长基因 ,与 pGEM TEasy质粒连接 ,经测序验证。构建 pcDNA3 1 Fas真核表达载体 ,将人Fas基因通过脂质体导入直肠癌 8348细胞中 ,并利用RT PCR方法检测直肠癌 8348细胞的Fas基因mRNA表达。用MTT法分析顺铂对转染前后直肠癌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Fas基因转染可明显增强直肠癌 8348细胞的Fas表达 ,分别用 1、5、10、2 0、4 0mg/L浓度的顺铂作用 ,转染Fas基因的 8348细胞实验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4 7 2 %、5 1 8%、5 7 2 %、6 5 4 %、71 0 % ;未转染Fas基因的 8348细胞对照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2 9 6 %、33 0 %、37 8%、4 1 4 %、4 7 0 % ,2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 =15 33,P <0 0 1)。结论转染的Fas基因可显著上调直肠癌 8348细胞的Fas表达 ,促进细胞凋亡 ,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魏家臣李世拥安平于波蔡慧芸
关键词:FAS基因转染顺铂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
FasL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其在大肠癌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建立FasL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Fas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探讨FasL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大肠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为筛选大肠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FasL作为诱饵蛋白,在人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Fas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将FasL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转染人直肠癌HR-8348细胞,通过细胞学实验(四唑蓝比色法),研究FasL及相互作用蛋白对直肠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L及相互作用蛋白在大肠癌标本中表达情况,比较在大肠癌不同分期中这些蛋白的表达差异,研究他们在大肠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10个与FasL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包括金属硫蛋白1K、1G、2A,组织蛋白酶B,脂肪酸合成酶,干扰素α诱导蛋白27,磷脂清除酶,丝氨酸/苏氨酸样激酶,锚着黏附蛋白以及纤维微丝蛋白-5等。细胞耐药实验证实,FasL与金属硫蛋白和组织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增强人直肠癌HR-8348细胞的耐药能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癌变的大肠癌组织中FasL、组织蛋白酶、金属硫蛋白表达明显增高,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结论FasL与组织蛋白酶、金属硫蛋白、锚着黏附蛋白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大肠癌的侵袭力及癌细胞产生耐药性密切相关;FasL、组织蛋白酶、金属硫蛋白可能为大肠癌诊断的标志物;FasL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可作为治疗大肠癌新的分子标靶。
左富义李世拥安萍于波蔡慧芸
关键词:大肠癌酵母双杂交FASL组织蛋白酶金属硫蛋白
蛋白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及其在大肠癌肝转移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建立酵母双杂交系统 ,筛选与FasL相互作用的蛋白 ,探讨FasL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FasL基因构建诱饵蛋白质粒 ,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 ,鉴定与FasL相互作用的蛋白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FasL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筛选出 10个与FasL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 ,包括金属硫蛋白 1K、1G、2A ,组织蛋白酶B ,脂肪酸合成酶 ,干扰素α诱导蛋白 2 7,磷脂清除酶 ,丝氨酸 /苏氨酸样激酶 ,锚着黏附蛋白以及纤维微丝蛋白 5等。结论 成功建立了筛选FasL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系统 ,并初步证明FasL与组织蛋白酶、金属硫蛋白。
左富义李世拥安萍于波蔡慧芸
关键词:蛋白质酵母双杂交系统大肠癌肝转移
细胞膜磷脂组分含量变化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膜磷脂变化对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检测48例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肝转移灶中细胞膜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al,PI)、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对比分析不同膜磷脂组分含量变化与癌原发灶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4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旁肠黏膜、原发灶、肝转移灶中细胞膜磷脂PI含量分别为(0.92±0.12)mg/g、(1.57±0.14)mg/g、(1.54±0.15)mg/g;PC含量分别为:(56.47±5.33)mg/g、(108.57±6.37)mg/g、(116.35±6.85)mg/g。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PI、PC含量明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F=363.10、870.10,P<0.01)。3种组织中PE含量分别为(18.23±3.56)mg/g、(42.02±4.33)mg/g、(79.51±5.52)mg/g,肝转移灶中PE含量显著高于原发灶和癌旁组织(F=1149.63,P<0.01)。不同大小的癌原发灶4种膜磷脂组分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011、0.026、0.305、1.483;P>0.05)。结论细胞膜磷脂变化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有重要影响。PI、PC变化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PE含量升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密切关系。
安萍于波李世拥张英男魏家臣蔡慧芸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细胞膜磷脂类生物学
Fas/FasL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Fas/FasL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cDNA3.1-Fas/FasL真核表达载体,将人Fas/FasL基因通过脂质体导入直肠癌8348细胞中,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直肠癌8348细胞的Fas/FasL基因mRNA表达。用MTT法分析顺铂对转染前后的8348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能力。结果Fas/FasL基因转染可明显增强直肠癌8348细胞的Fas/FasL表达。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顺铂(1、5、10、20、40μg/ml),Fas转染组8348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7.2%、51.8%、57.2%、65.4%、71.0%;后者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9.6%、33.0%、37.8%、41.4%、47.0%,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33,P<0.01);FasL转染组8348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1.0%、25.4%、31.2%、37.8%、42.4%;对照组8348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6.1%、34.4%、37.6%、42.9%、53.2%,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43,P<0.05)。结论转染的Fas/FasL基因可显著上调直肠癌8348细胞的Fas/FasL表达;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作用;FasL基因转染可减弱顺铂对8348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因此为直肠癌的基因治疗和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魏家臣李世拥安萍于波蔡慧芸
关键词:基因转染顺铂直肠癌细胞杀伤FAS/FASL基因
脂质体转染CD基因联合放射线对人直肠癌荷瘤裸鼠体内抗癌作用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脂质体反复转染CD基因联合放射线对人直肠癌细胞荷瘤鼠体内的抗癌效果 ,为临床治疗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PXJ4 1/CD载体并进行测序证实 ,制备人直肠癌细胞荷瘤鼠 ,待瘤体长至长径达 0 5cm后 ,设实验组应用脂质体于治疗的当日及第 4、8、12天反复转染 ,于当日起 2Gy/day连续照射患肢 15d ,第 3天起 5 FC 80 0mg/kg/day腹腔注射共 12d ,另设单纯放射组、单纯CD/ 5 FC治疗组、空白对照组 ,观察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曲线 ,瘤体积抑制率和瘤重抑制率。结果 荷瘤裸鼠肿瘤生长曲线显示 :实验组肿瘤生长曲线平缓 ,治疗效果显著 ,瘤体积抑制率平均为 81 5 % ,瘤重抑制率平均为 78 7% ,与其它 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2 87 86 ,P <0 0 1)。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脂质体反复转染CD基因联合放射线治疗直肠癌荷瘤鼠 ,二者可产生协同作用 ,比单纯放疗或单纯CD/ 5
李世拥吕文平安萍于波蔡慧芸
关键词:抗癌作用直肠肿瘤CD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草酸铂、5-氟尿嘧啶联合多药耐药基因反义RNA对耐药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resistancegene,MDR1)反义RNA转染入对氟尿嘧啶(5-FU)耐药直肠癌细胞(8348R)中,封闭正义MDR1的转录和表达,联合应用草酸铂及5-FU共同作用于8348R,观察其联合杀伤作用。方法构建含MDR1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MDR1;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观察在草酸铂作用下GFP基因对8348R细胞的转染效率,用克隆形成试验观察草酸铂对PC-MDR1质粒转染8348R细胞的影响;用MTT试验检测草酸铂联合5-FU及MDR1反义RNA对8348R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转染PC-MDR1质粒后,8348R细胞在5-FU作用下较转染前活性明显下降,转染后细胞出现明显的S期和G2/M期阻滞,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草酸铂将PC-MDR1质粒对直肠癌细胞的转染效率提高18倍,IC50剂量草酸铂、5-FU联合MDR1反义RNA可大大提高对8348R细胞的杀伤效率,总体杀伤效率可达到75%。结论应用草酸铂、5-FU联合MDR1反义RNA对直肠癌耐药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可望成为治疗对5-FU耐药的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陈纲李世拥于波安平蔡慧芸
关键词:氟尿嘧啶多药耐药
CD/5-FC对人直肠癌细胞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吕文平李世拥安萍于波蔡慧芸
关键词:CD/5-FC辐射增敏作用
蛋白质分步提取法的建立及在大肠癌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2004年
利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2-DE)对蛋白质进行分离是蛋白质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1].目前常用的蛋白样品制备和提取方法存在一定缺陷,直接影响蛋白质组的分析结果.我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的蛋白质组研究中,采用分步提取法,以3种分别适于溶解高、中、低、亲水性蛋白质的裂解液提取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蛋白质组成分,进行双向电泳,提高了蛋白质提取率和2-DE分辨率,现报道如下.
张英男安萍李世拥于波蔡慧芸
关键词:大肠癌癌蛋白2-DE癌发生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