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秋明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城区部分体检人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病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成年人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情况。方法2002年共1966人进行体检并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3、T4)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2004年随访到1646人,随访率83.72%。结果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甲亢)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72%和0.25%。女性〉40岁组亚甲减年发病率高于≤4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9,P〈0.01),而男性两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组亚甲减年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x^2=24.122,P〈0.01),而≤40岁组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甲亢两年龄组男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甲减既往史阳性组年发病率高于阴性组(x^2=6.898,P〈0.01);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甲亢既往史、家族史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POAb阳性组亚甲减年发病率高于阴性组(x^2=14.084,P〈0.01);而亚甲亢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城区部分体检人群亚甲减发病率偏高,高龄、女性和TPOAb阳性者发病倾向更高。
- 蒋秋明高燕明卢桂芝周军谢玲玎张惠敏董松彭春霞郭晓蕙高妍
-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问卷调查
- 糖尿病足血流变学检测的临床研究
- 2001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发展过程中的血流变学异常。方法观察住院糖尿病足病人29例 ,分为A组病灶组14例及B组高危组15例 ,相同条件下行血流变学检查。结果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 ,病灶组明显高于高危组。结论血流变学异常在糖尿病足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故改善血液流变性对糖尿病足治疗尤为重要。
- 蒋秋明董松
-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液流变学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尿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糖尿病血糖、血脂、尿酸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12月航天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共5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TSH)分为TSH≤4.5μU/m L组(466例)和TSH〉4.5μU/m L(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体重指数、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尿酸是TSH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TSH的升高与血糖、血脂和尿酸水平相关。
- 蒋秋明张熙洋雷蕾
- 关键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细胞病理学研究
-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FNAC)结果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甲亢)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亚临床甲减 90例(男8例,女82例,年龄10~...
- 董松卢桂芝高燕明郭晓蕙蒋秋明
- 关键词:亚临床甲减亚临床甲亢细胞病理学甲状腺自身抗体
- 酮症起病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分型。方法29例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根据BMI被分为非肥胖组(19例)和肥胖组(10例)。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起病情况、胰岛功能、血糖和血脂方面的差异。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的胰岛素缺乏程度相对较轻,血脂较高。结论自发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具有不同于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建议考虑独立分型。
- 蒋秋明董松贾晓琳
- 关键词:酮症糖尿病肥胖
- 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与HbA_1c和疾病类型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与Hb A_1c和疾病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53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清TSH分为TSH≤4.5μIU/m L组(TSH正常组)466例和TSH>4.5μIU/m L组(TSH升高组)66例。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类型、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和C肽曲线下面积。结果两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类型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在年龄、性别、病程、空腹C肽和C肽曲线下面积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男性糖尿病患者中TSH>4.5μIU/m L有41例,占11.29%;女性糖尿病患者中TSH>4.5μIU/m L有18例,占10.65%,TSH>4.5μIU/m L者比例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者中TSH>4.5μIU/m L有16例,占20.51%;2型糖尿病者中TSH>4.5μIU/m L有50例,占11.01%,1型TSH>4.5μIU/m L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2型(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TSH水平升高与Hb A_1c和疾病类型有关。
- 蒋秋明张熙洋雷蕾
- 关键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糖化血红蛋白C肽
-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34例T2DM患者根据骨密度(BMD)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对比各组患者年龄、DM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肽分泌指数(HOMA-β)、C肽曲线下面积(C-PAUC)、C肽抵抗指数(HOMA-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m ALb)、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4例T2DM患者中骨量正常者116例,男75例(64.66%),女41例(35.34%);骨量减少者110例,男50例(45.45%),女60例(54.55%);骨质疏松者108例,男46例(42.59%),女62例(57.41%)。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年龄大,DM病程长,Hb A1c高,HOMA-β、C-PAUC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高(P<0.05)。骨质疏松组BMI、HOMA-CR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m ALb、中重度下肢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高龄(OR=1.123,P=0.019)、长病程(OR=1.052,P=0.028)、低HOMA-β(OR=0.706,P=0.016)及高m ALb(OR=1.289,P=0.006)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长病程、胰岛功能差、糖尿病肾病是T2DM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 董松崔立芹雷蕾张熙洋蒋秋明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密度骨质疏松
- 88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2年随访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总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甲亢)患者的自然转归。方法对2002年9~12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激素(TT3和TT4)、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筛选出亚临床甲减58例,亚临床甲亢30例,随访2年,2年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58例亚临床甲减者中13例(22.4%)甲状腺功能转为正常,44例(75.9%)仍为亚临床甲减,1例(1.7%)进展为临床甲减。甲状腺明显肿大及血清TSH浓度是影响亚临床甲减转归的危险因素(P均<0.05);30例亚临床甲亢中22例(73.3%)转为正常,2例(6.7%)仍为亚临床甲亢,1例(3.3%)发展为临床甲亢,5例(16.7%)转为亚临床甲减。血清TSH浓度可能影响亚临床甲亢的转归(P<0.05)。结论在2年内仅有少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进展为临床状态。甲状腺明显肿大、初始血清TSH浓度>10mU/L是促使亚临床甲减进展为临床甲减的高危因素;而初始血清TSH浓度≤0.15mU/L的亚临床甲亢向异常转归的可能性较大。
- 张慧敏高燕明卢桂芝周军蒋秋明谢玲玎郭晓蕙高妍
- 关键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随访
-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不同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61例,给予替米沙坦降压,对照组61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空腹C肽、C肽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试验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治疗6个月后C肽曲线下面积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下降,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且这样的改善在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 蒋秋明张熙洋王斌董松
- 关键词:血红蛋白类C肽替米沙坦胰岛素抵抗指数
- 氯沙坦以及联用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 探讨氯沙坦单独或联用氢氯噻嗪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例服用氯沙坦50mg/d,13例服用氯沙坦50mg+氢氯噻嗪12.5mg/d,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血尿酸的变化,并与15例...
- 蒋秋明郭翃江孟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