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惠琴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3例孕妇P-R间期缩短的思考
- 2004年
- 蒋惠琴
- 关键词:孕妇P-R间期缩短心电图心脏病
- 35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3例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病例纳入重型组,22例TBIL≤171μmol/L病例纳入轻型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发病孕龄、初产妇、阴道分娩、主要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前驱症状至就诊时间、就诊至终止妊娠时间均短于重型组(P<0.01)。实验室指标中,两组白蛋白、肌酐、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轻型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损伤、肝性脑病发生率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AFLP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伴肝功能和凝血指标异常。一旦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TBIL>171μmol/L的重型患者母婴预后差,可合理使用人工肝治疗,改善母婴结局。
- 蒋惠琴
-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总胆红素
- 流行性出血热68例心电图分析
- 1998年
- 流行性出血热68例心电图分析溧阳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蒋惠琴出血热是我地区比较好发的疾病之一,而且一年四季均有散在发病现象,此病对心脏的影响常有报道,这里我就68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作了心电图检查,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有一定的探讨。1材料和方法1.1...
- 蒋惠琴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心电图
- 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诱发急性心肌梗塞2例报告
- 1998年
- 蒋惠琴陶波
- 关键词:心动过速窦性心肌梗塞
- 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的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并分析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方法:将构建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以后的孕产妇当作观察组,将未构建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前的孕产妇当作对照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与围生儿医疗安全的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医疗干预时间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更短,且产妇与幼儿结局也比对照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之间所存关系非常密切,通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构建,可使临床医疗安全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 蒋惠琴
- 关键词:安全性产科
- 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乙型肝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HB)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HB合并IC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UDCA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SAMe注射液静脉注射。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瘙痒评分、肝功能和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症状评分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CA联合SAMe治疗HB合并ICP,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
- 蒋惠琴
-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熊去氧胆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 QT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价QT间期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我院CCU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男性80例,女性28例),均于入院当日(急性期)、出院前日(恢复期),使用心电图仪记录300个RR间期。两次样本采用“四点法”借助放大镜逐点测量,所测数值全部导入计算机,经Excel函数分析系统处理,取得SDNN、QTm、QTSD、QTV、QTVI、B的参数。比较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与上述参数变化的关系。从而评定该指标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结果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的比较:QTm、QTV、QTVI、B分别为(369±54ms vs423±49ms;0.020±0.008vs0.11±0.004;-0.19±0.06vs-0.40±0.08,p<0.05;1.11±0.52vs0.37±0.09,p=0.02)有显著性差异。SDNN(24.8±7ms vs25.8±8ms,p>0.05)无显著性差异,QTSD(7.7±2.5ms vs45±1.3ms p=0.05)有弱的相关性。恢复期组观察到的室性心律失常等级、数量也明显降低。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Lown0-Ⅱ级组与LownⅢ-Ⅴ级组观察指标对比分析QTVI(-0.29±0.07vs-0.13±0.05,p=0.038),B(0.78±0.18vs1.64±0.4,p=0.007)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短程QT间期变异性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其中QTVI、B两项参数敏感性最高。
- 吴茵刘敏肖溶汪薇清葛少洁蒋惠琴
-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 对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的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选择80例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采取镇静、解痉和降压等综合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基于常规治疗采取降压、镇静、解痉等综合治疗方式,所获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也比较高,可使产妇以及胎儿死亡率得到有效地减少。
- 蒋惠琴
- 关键词: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