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庆仪
- 作品数:34 被引量:21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临床复律方法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复律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复律方法。结果:0—3岁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苍白(53.85%)、气促(46.15%)、呕吐(30.77%)、唇发绀(30.77%);〉3岁组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80.95%)、胸闷(73.02%)、面色苍白(77.78%)、气促(30.16%)。102例患儿共复律131例次,其中采用A11P复律47例次,成功复律35例(74.47%);普罗帕酮复律43例次,成功复律31例(72.09%);去乙酰毛花苷丙注射液(西地兰)复律16例次,成功复律11例(68.75%);胺碘酮复律10例次,成功复律8例(80.00%);食管心房调搏复律15例,成功复律15例(100%)。不同药物之间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药物复律与食管心房调搏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963,P〈0.01)。结论:PSVT是儿科急症,药物复律的效果确切,药物无效或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可使用食管心房调搏复律。
- 马力忠莫庆仪梁桂明李正然黄晓雯
- 关键词: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食管心房调搏药物选择
- 新生儿期孪生兄弟同患嗜血细胞综合征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对2例孪生兄弟新生儿同患嗜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新生儿为孪生兄弟,男,45min,剖宫产窒息复苏后30min入科,均有发热、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高铁蛋白、高三酰甘油,骨髓中嗜血网状细胞增多,符合嗜血细胞综合征诊断,经积极抗感染、输丙种球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等免疫支持治疗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一直病情稳定。结论临床上凡有原因不明的发热>1周,伴有淋巴结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尤其短时间内全血细胞减少者应考虑本病,对所有重症感染或特殊表现感染者应早做骨髓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 王维琼莫庆仪杨冰岩陈少波李景赖春华骆翠媚
- 关键词:新生儿孪生兄弟
- 中山市78例婴儿意外伤害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78例婴儿意外伤害的特点,为本市婴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建议。方法对78例婴儿意外伤害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伤害类型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R统计环境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月以上月龄的婴儿(P=0.023)和外地户籍家庭的婴儿(P〈0.001)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约79.5%的婴儿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P〈0.001)。烧/烫伤(28.2%)、异物吸入(28.2%)及交通伤害(17.9%)为最常见的原因(P〈0.001)。发生异物吸入的患儿有36.4%(4/11)未在当天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结论监护人在照管婴儿时,不可因婴儿月龄较大而放松警惕。城市和农村家庭都应充分注意预防婴儿意外伤害,而外地户籍者可能更需要加强对婴儿的照管。家中活动时,尤其应警惕热液所致烧/烫伤及喂食相关的异物吸入,后者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就诊。
- 莫庆仪付四毛张泉山
- 关键词:婴儿
- 儿童意外伤害924例分析被引量:6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为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924例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24病例中,跌落/坠落伤居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26.4%),其他依次为烧烫伤(15.7%)、异物(14.0%)、道路交通伤(13.1%)。意外伤害主要集中在0~3岁儿童(67%)。不同季节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也有差别,其中7~9月的发生比例最高,尤以烧烫伤为著(P<0.05)。家庭是意外伤害最易发生的场所,发生比例占36.9%;外地户籍儿童发生交通伤害比例较本地户籍儿童高(P<0.001)。父母未受教育或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意外伤害发生比例最高(45.5%);农村意外伤害发生比例较城市高(P<0.05)。结论跌落/坠落伤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原因;婴幼儿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人群;家庭是意外伤害发生最高的场所。外地户籍儿童交通伤害发生比例较本地户籍儿童高;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与父母受教育程度有关。要降低儿童期意外伤害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特点以及家庭背景,着重于加强安全教育。
- 莫庆仪黄东明谢广清梁桂明马力忠付四毛
- 关键词:儿童
- 布洛芬联合甲强龙、丙种球蛋白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免疫自稳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布洛芬联合甲强龙及丙种球蛋白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免疫自稳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124例于2015年10月-2020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实施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降钙素原(PCT)和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2.26%,低于研究组的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热退、手足肛周部疱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均上升,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T、ADA、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联合甲强龙及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其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梁森全莫庆仪梁桂明黄晓雯葛晓宁
- 关键词:布洛芬甲强龙丙种球蛋白脑炎预后
- 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10例临床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中山市确诊的1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4月15日前中山市报告的所有COVID-19确诊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例COVID-19患儿中,男5例(50%),女5例(50%),年龄11个月~14岁,其中2例为境外输入病例,临床分型为无症状感染型2例(20%)、轻型4例(40%)和普通型4例(40%),无重型和危重型病例,4名患儿首次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时身体无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不高,4例(40%)淋巴细胞比例降低,7例(70%)血乳酸稍高,3例心肌酶(30%)稍高,50%患儿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有异常,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结节状或磨玻璃影改变,下叶常见,10例COVID-19患儿均治愈出院,肛拭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阳性反复、持续时间长。结论:儿童COVID-19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症状轻,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胸部CT有特征性改变,近期预后良好,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胸部CT检查对COVID-19儿童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黄娟王桂兰高齐民黄良锦李源斌杨秀芳莫庆仪吴东亮
- 关键词:儿童流行病学调查
- NT-proBNP、cTnI联合检测诊断儿童肺炎并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全血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儿童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在2014年4月中山市博爱医院诊治的174例明确诊断为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观察组)及同期20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其NT-proBNP和cTnI的浓度。分析两组人群的血液中NT-proBNP和cTnI水平差异以及NT-proBNP和cTnI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血中NT-proBNP和cTnI分别为(4 142.00±847.34)ng/L、(0.024±0.002)μg/L,对照组为(167.50±94.33)ng/L和(0.018±0.007)μg/L,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NT-proBNP和cTnI浓度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cTnI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为96.55%,均明显大于NT-proBNP的89.08%和cTnI的8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I对儿童肺炎并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黄晓雯周涛马力忠莫庆仪梁桂明卢象对王丽
- 关键词:心力衰竭肺炎
- 小儿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究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2例小儿消化性肠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呋喃硝胺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有效18例,显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有效24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溃疡愈合27例,愈合率为75.0%,观察组溃疡愈合34例,愈合率为94.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28例,清除率为77.8%,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34例,清除率为94.4%,对照组HP清除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性肠溃疡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莫庆仪梁桂明马力忠王桂兰
- 关键词:小儿消化性溃疡
- 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新疗法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研究生大黄粉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冶疗作用。方法将73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鼻(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生大黄粉100mg/(kg·次),每天2-3次,于喂奶前30min喂入。结果应用生大黄粉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增加。胃潴留量减少,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生大黄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好,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 王维琼莫庆仪容嘉妍
-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0例,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48 h后实验组患儿的Pa O2及氧合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果方面,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8.9%,实验组为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8 h后实验组患儿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马力忠莫庆仪梁桂明李正然周荣锋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