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彤
- 作品数:111 被引量:70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术后一年随诊结果
- 2003年
- 茹彤顾燕戴晨燕刘广月
- 关键词:子宫肌瘤射频治疗术后随诊手术适应症B超导引
- 中晚孕期18-三体综合征胎儿的超声特征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中晚孕期18-三体综合征胎儿超声影像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经羊膜腔穿刺、脐血管穿刺胎儿染色体分析确诊为18-三体的胎儿24例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特征。结果:24例18-三体胎儿中,22例超声影像有变化,占全部病例的91.7%;最常见的超声变化是心脏畸形,共15例,占62.5%;其它常见的异常有脉络膜囊肿、脐带异常、肢体异常、宫内生长迟缓、脑室扩大、小脑延髓池扩大等;还可见颅骨变形、颜面裂、颈项皮肤增厚、消化道闭锁、腹壁缺损、膈疝、肾盂轻度积水、羊水过多等。结论:超过90%的18-三体胎儿中晚孕期可发现超声影像改变,中晚孕期胎儿超声检查是产前筛查18-三体胎儿的有效手段。
- 许争峰徐倩君曹荔查文林远珊陈春华季修庆茹彤朱瑞芳
- 关键词:18-三体综合征超声产前诊断
- 凶险型前置胎盘超声及磁共振影像特征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及磁共振成像在凶险型前置胎盘(PPP)诊断中的图像特征。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孕20~24周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产前超声及磁共振(MRI)检查(17例)疑诊为胎盘植入的27例患者进行连续超声随访检查至分娩,并与MRI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产前超声显示胎盘增厚14例;子宫肌层与胎盘基底部分界不清,胎盘后间隙部分消失17例;胎盘内见胎盘陷窝及丰富血窦15例;彩色多普勒示胎盘后或胎盘实质内有丰富的血流,血流紊乱湍急21例。27例患者超声表现:(1)植入型PPP 24例,声像图示子宫浆膜层连续,肌层部分回声失落,与胎盘基底部分界不清,胎盘后间隙部分消失;(2)穿透性植入3例,声像图示子宫浆膜层不连续,肌层回声失落,膀胱壁肌层回声不连续,胎盘基底部与膀胱壁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示低阻高速动脉血流。27例中17例MRI检查,其中2例子宫结合带信号连续,子宫肌层变薄,10例子宫结合带信号中断,子宫肌层变薄受侵或信号不规则,血管迂曲扩张,流空血管影穿过肌层;5例胎盘绒毛侵入并穿透子宫肌层达浆膜层,子宫肌层信号完全消失,胎盘位于子宫轮廓线外,3例膀胱壁浆膜层信号中断,胎盘基底与膀胱交接连续性消失,膀胱壁上见胎盘结节。27例分娩结局:17例行髂内动脉临时球囊阻断+剖宫产术+次全子宫切除术;9例行髂内动脉临时球囊阻断+剖宫产术;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治疗。因超声与MRI诊断及时,27例手术治疗后均未发生大出血等严重产科并发症。与超声、MRI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产前超声诊断植入型PPP并连续追踪随访至分娩的10例患者最终证实超声诊断正确7例,其余3例产后综合分析及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胎盘粘连;产前超声与MRI联合检查正确诊断PPP 13例(13/17),其余4例超声与MRI诊断结果不�
- 杨燕茹彤王志群李洁戴毅敏李书琴徐学翠胡娅莉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前置胎盘
- 子宫内膜修复后妊娠
- 茹彤
- HBsAg阳性孕妇中止妊娠的胎儿HBV宫内感染研究
- 林晓倩李洁茹彤戴毅敏王志群胡娅莉周乙华
- 江苏省2680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分析本地区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类型,为今后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8月期间纳入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并随访分娩结局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病理性引流产、新生儿死亡)26 803例中的出生缺陷类型及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人群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4.31/万(360/26 803);360例出生缺陷中,71.67%(258/360)为产前诊断发现的,28.33%(102/360)为随访发现。出生缺陷前5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损;按系统分类结果显示,面颈部畸形发生率最高,占3.21‰(86/26 803),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占2.72‰(73/26 803),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畸形占1.98‰(53/26 803),苏南、苏中、苏北围生儿肌肉骨骼系统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技术,以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刘艳刘启兰胡娅莉许争峰茹彤王丽娟孙庆林宁徐晓燕张建伟童建孙
- 关键词:人群出生缺陷围生儿
- 新生儿骶尾部寄生胎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寄生胎(fetus-in-fetu,FI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FIF的认识。方法对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出生的1例新生儿FI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寄生胎"、 "胎中胎"、"双胎畸形"、"畸胎瘤"和"fetus-in-fetu"、"parasitic twin"、"teratoma"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Embase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自2009年至2019年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1周岁内发现的FIF患儿临床特征和诊疗要点。结果本例患儿为足月女婴,母孕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骶尾部不规则混合性肿块,生后见肿块上有不完整的肢体形状,手术切除后恢复好,随访至4月龄生长发育正常。文献检索共收集53篇文献,包括本例共57例,其中男24例(42.1%),女30例(52.6%),未描述性别3例(5.3%);产前诊断11例(19.3%);寄生部位在腹膜后26例(45.6%);合并其他出生缺陷7例(12.3%);术后预后好45例(78.9%)。结论 FIF系罕见疾病,多见于腹膜后,产前诊断较难,应与畸胎瘤鉴别,治疗后预后较好。
- 杨玲宋文英郑明明茹彤戴毅敏
- 关键词:寄生胎畸胎瘤超声检查产前
- 超声检查在原发性闭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原发性闭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闭经妇女616例,超声测量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双侧卵巢大小,同时观察宫体与宫颈长度比例、卵巢内窦卵泡数目、有无宫腔积液、阴道积液、盆腔积液、附件包块和有无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结果 616例中,子宫发育不良477例(先天性无子宫72例,始基子宫110例,幼稚子宫295例),卵巢发育不良113例(双侧卵巢未见4例,双侧卵巢偏小105例,仅见单侧卵巢4例),阴道发育异常20例(阴道闭锁15例,阴道横隔2例,阴道斜隔综合征3例),处女膜闭锁6例,合并异位肾9例。结论原发性闭经妇女与生殖器先天发育缺陷有关;超声检查对原发性闭经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顾燕茹彤戴晨燕杨燕徐燕
- 关键词:超声检查原发性闭经
- 胎儿脐带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脐带囊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 498名孕12周以上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脐带囊肿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共发现脐带囊肿44例,其中18例(40.91%,18/44)无合并畸形,21例(47.72%,21/44)合并多发性畸形,5例(11.36%,5/44)合并单发畸形;最常见的合并畸形为先天性心脏畸形,共12例(27.27%,12/44),其次为脐膨出,共7例(15.91%,7/44),18三体3例(6.82%,3/44),双胎之一脐带囊肿3例(6.82%,3/44),羊水增多8例(18.18%,8/44)。脐带囊肿的检出与孕妇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797),与孕周相关(P=0.006)。结论:产前超声对诊断脐带囊肿具有重要意义。
- 杨燕茹彤徐学翠李书琴
- 关键词:脐带囊肿产前胎儿超声诊断
- 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产前快速基因诊断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ACH)的产前快速基因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5—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收治的3个ACH家系:其中家系1为年龄6个月的ACH患儿;家系2为妊娠18周的孕妇,待采集胎儿羊水细胞进行产前诊断;家系3为孕39周经超声诊断为ACH的胎儿,待采集脐带血进行诊断。同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fc Ⅰ和Msp Ⅰ)酶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及序列分析3种检测方法,对外周静脉血或脐血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1)DHPLC分析:家系1患者的色谱分析结果为异源双链杂合峰,家系2患者和胎儿的结果均为异源双峰,家系3胎儿的结果为异源双峰,正常对照的结果为同源单峰。(2)FGFR3基因10号外显子PCR产物酶切前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家系1患者、家系2患者及胎儿的PCR产物经Sfc Ⅰ酶切后除有247bp条带外,还产生162和85bp两个酶切产物条带,但不能被Msp Ⅰ酶切,且只有247bp 1条产物条带。家系3胎儿PCR产物不能被Sfc Ⅰ酶切,但经Msp Ⅰ酶切后可出现162和85bp两个产物条带。正常对照PCR产物均不能被Sfc Ⅰ和Msp Ⅰ酶切。(3)PCR产物测序结果:家系1患者PCR产物经测序发现FGFR3基因1138 G→A杂合子突变,家系2患者及胎儿也均为FGFR3基因1138 G→A杂合子突变,家系3胎儿为FGFR3基因1138Gc杂合子突变,正常对照在FGFR3基因1138位点为G纯合子。家系2胎儿以上各项检测结果均与家系2患者相同,是遗传母亲致病突变基因的结果。结论DHPLC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均能准确检测致病突变的FGFR3基因,但DHPLC技术操作方便快捷、准确,而且敏感性更高,可在临床上推广用于ACH的产前快速基因诊断。
- 朱海燕杨滢李洁茹彤胡娅莉
- 关键词:软骨发育不全系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高压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