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钻井
  • 4篇钻井液
  • 3篇聚乙二醇
  • 3篇二醇
  • 2篇粘土稳定
  • 2篇添加剂
  • 1篇堵漏
  • 1篇堵漏材料
  • 1篇页岩
  • 1篇油田
  • 1篇有机盐
  • 1篇致密
  • 1篇致密性
  • 1篇水化物控制
  • 1篇填料
  • 1篇填料填充
  • 1篇泥页岩
  • 1篇泥页岩水化
  • 1篇钻井完井
  • 1篇钻井完井液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吉林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8篇范鹏
  • 4篇吕开河
  • 3篇孙明波
  • 3篇郭东荣
  • 3篇高锦屏
  • 2篇樊泽霞
  • 1篇王炜

传媒

  • 3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油田化学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 2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在无机盐水溶液中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1997年
通过浊点和岩屑回收率测定,研究了聚乙二醇在几种无机盐水溶液中对岩屑的抑制作用。在NaCl、CaCl2水溶液中,只有在浊点以上聚乙二醇才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在KCl水溶液中,聚乙二醇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这说明聚乙二醇和氯化钾有协同作用。
吕开河高锦屏郭东荣孙明波范鹏王炜
关键词:聚乙二醇无机盐钻井液添加剂油田
聚乙二醇抑制机理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用常规页岩回收率方法探讨了聚乙二醇的页岩抑制作用,并用磷钼酸沉淀法测定了聚乙二醇(M=10000)在新疆土上的吸附量。实验表明,单一聚乙二醇在水中无抑制作用,在1mol/L NaCl中抑制效果也很差。但当聚乙二醇与1mol/L KCl或饱和盐水配合使用时,却对泥页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聚乙二醇对粘土的亲和力很强,在水中吸附可超过100%。
郭东荣高锦屏范鹏孙明波樊泽霞吕开河
关键词:聚乙二醇粘土稳定钻井液添加剂
造浆粘土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2004年
造浆粘土性能评价涉及指标众多 ,利用多指标评价造浆粘土性能 ,使评价问题更复杂。介绍了一种新的造浆粘土综合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能消除评价指标间信息的重叠 ,而且能根据指标所提供的信息 ,通过对原始评价指标进行数学运算而自动生权 ,具有评选简单、结果可靠的特点 ,该方法既能对造浆粘土的优劣排出具体名次 ,又能结合最优分割法对造浆粘土划分等级。文中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分析评价过程 ,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
吕开河范鹏苗永祥
关键词:钻井液硅铝比
R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变化无常,受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影响,国际贸易风险因素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全球需求不足导致的供需不平衡现象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国际贸易进入中低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常...
范鹏
文献传递
超高密度有机盐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
本论文根据塔里木油田井深、地层压力高的特点,结合国内外钻井完井液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对超高密度有机盐钻井完井液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通过膨胀试验、岩屑回收率试验等室内试验研究方法,对有机盐钻井完井液配方的主处理...
范鹏
关键词:有机盐钻井完井液活度超高密度
文献传递
聚乙二醇钻井液抑制性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以岩屑滚动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对聚乙二醇抑制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聚乙二醇相对分子量对其抑制性影响不大;仅当NaC l加量≥15%时,才能大大增强聚乙二醇抑制性;少量KC l就能大幅度提高聚乙二醇溶液的抑制性;浊点以下,温度升高减弱聚乙二醇溶液的抑制性,浊点以上,温度升高增强聚乙二醇溶液的抑制性能。
范鹏李斗
关键词:聚乙二醇钻井液
泥页岩水化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1999年
单一指标评价泥页岩的水化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计算泥页岩水化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的数学方法,即将样品的各个评价指标变量线性组合,挑选前面几个最大的综合因子作为主因子,根据主因子反映原始信息的多少进行加权加和,使多个评价指标变成一个综合评价指标。最后利用该方法对新疆、胜利、中原等油田40种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综合稳定性的评价。
樊泽霞高锦屏郭东荣孙明波吕开河范鹏
关键词:泥页岩井壁稳定水化物控制粘土稳定井眼稳定
钻井复合堵漏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井复合堵漏材料,所述钻井复合堵漏材料包括铝箔纸、刚性颗粒材料、弹性颗粒材料和填料,所述铝箔纸、刚性颗粒材料、弹性颗粒材料、填料的重量比为(5‑10):(5‑18):(10‑20):(5‑12)。本发明的...
范鹏李学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