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砚茹 作品数:12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Sh-PLCε提高IL-2治疗肾癌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该实验旨在探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ε(phospholipase Cε,PLCε)是否在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治疗肾癌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采用sh-PLCε慢病毒转染肾癌细胞株786-o。MTT法检测IL-2处理肾癌细胞最适浓度,使用最适浓度IL-2处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DAPI染色观察细胞中凋亡小体。q-PCR、Western blot检测Fas/FasL以及Fas下游相关分子在基因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将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敲低PLCε后,Fas/FasL表达降低,而IL-2处理后,会逆转这种效果。检测Fas下游相关通路后发现,IL-2处理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后,Fas下游凋亡抑制信号通路FADD/cFlip/Traf2启动,IL-2处理sh-PLCε组后,Fas下游凋亡信号通路FADD/Caspase8/Caspase3启动。共培养实验后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IL-2处理与sh-PLCε联用组细胞凋亡比例最高。该实验证明,sh-PLCε可以通过启动Fas下游凋亡信号通路,抑制凋亡抑制信号通路来提高IL-2治疗肾癌的疗效。 杨锦潇 段李梅 范佳鑫 李婷 范砚茹 袁鸿玲 吴小侯 罗春丽关键词:肾癌 FAS/FASL IL-2 免疫逃逸 PLCε沉默后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比卡鲁胺耐药的前列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ε(phosphoinositide-speci c phospholipase Cε,PLCε)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比卡鲁胺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比卡鲁胺浓度递增及间歇诱导法建立对比卡鲁胺耐药的前列腺癌B-LNCAP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前列腺癌LNCAP和B-LNCAP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和PLCε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LNCAP和B-LNCAP细胞对比卡鲁胺的敏感性。将干扰PLCε表达的重组慢病毒LV-shPLCε或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LV-NC感染B-LNCAP细胞(称为LVshPLCε/B-LNCAP或LV-NC/B-LNCAP),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AZD2858处理LV-shPLCε/B-LNCAP细胞,以未进行任何干预的B-LNCAP细胞作为空白组。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对比卡鲁胺的敏感性,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β-catenin和AR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myc、cyclin D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LNCAP细胞中PLCε、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LNCAP细胞(P值均<0.05),B-LNCAP细胞对比卡鲁胺的耐药系数为132.87,成功构建前列腺癌耐药细胞B-LNCAP。LV-shPLCε/B-LNCAP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均弱于空白组和LV-NC/B-LNCAP组(P值均<0.01),比卡鲁胺对LV-shPLCε/B-LNCA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均低于空白组和LV-NC/B-LNCAP组(P值均<0.05),LV-shPLCε/B-LNCAP细胞核中β-catenin和A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和LV-NC/B-LNCAP组(P值均<0.01),LVshPLCε/B-LNCAP细胞中c-myc、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和LV-NC/B-LNCAP组(P值均<0.01);AZD2858处理的LVshPLCε/B-LNCAP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强于LV-shPLCε/B-LNCAP细胞(P值均<0.05),比卡鲁胺对AZD2858处理的LV-shPLCε/B-LNCAP细胞IC50� 李罗 范佳鑫 牛凌芳 范砚茹 高英英 张尧 罗春丽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肿瘤 细胞增殖 WNT信号通路 比卡鲁胺 Nir-29c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并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 第一部分MiR-29c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降低 目的:miR-29c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的关系。 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9c的表达;Ta... 范砚茹关键词:膀胱移形细胞癌 临床病理 增殖抑制 Mir-29c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并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 目的:miR-29c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9c的表达;Ta期:5例,T1期:15例,T2-4期:10例,参照m... 范砚茹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 临床病理参数 腺病毒 膀胱移形细胞癌 文献传递 shPLCε通过PPARβ/twist1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EMT过程 被引量:2 2018年 该研究旨在探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 epsilon(phospholipase C epsilon,PLCε)对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用LV-sh PLCε感染前列腺癌细胞,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Cε、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β,PPARβ)、twist1和EMT相关分子m RNA和蛋白质水平,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表明,感染LV-sh PLCε可显著下调PLCε、PPARβ和twist1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同时降低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DU145的迁移能力以及EMT过程。而在sh PLCε组细胞中加入PPARβ的激动剂能一定程度逆转PPARβ和twist1的下调,促进细胞的迁移能力和EMT过程;而PPARβ的抑制剂产生相反作用。该研究说明,PLCε可通过PPARβ/twist1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EMT过程。 范佳鑫 李罗 牛凌芳 范砚茹 高英英 吴小候 罗春丽关键词:前列腺癌 EPSILON TWIST1 EMT hepaCAM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013年 目的构建表达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以质粒pEGFP-N2-hepaCAM为模板,PCR扩增hepaCAM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hepaCAM经PmeⅠ线性化,转化至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hepaCAM经PmeⅠ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I-hepaCAM,经大量扩增后,检测病毒滴度。RT-q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的BIU-87细胞内hepaCAM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hepaCAM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AdI-hepaCAM滴度可达1.6×1012pfu/ml,与空载体腺病毒组比较,经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IU-87细胞中hepaCAM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已成功构建携带hepaCAM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I-hepaCAM,为研究hepaCAM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调控提供依据。 陶佳 王秋菊 范砚茹 杜红飞 宋学东 罗春丽 吴小侯关键词:黏附分子 腺病毒 膀胱癌 氨基端PLCε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 2014年 目的通过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人磷脂酶Cε(phospholipase Cε,PLCε)基因,制备兔抗PLCε的抗血清,并验证其特异性。方法应用RT-PCR从人膀胱癌细胞的cDNA中克隆出部分PLCε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PLCε,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IPTG诱导表达GST-PLCε融合蛋白,通过GST亲和层析系统纯化重组蛋白,超滤后免疫家兔,获得家兔抗PLCε的抗血清。采用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Western blot测定其特异性。结果 RT-PCR扩增出336 bp的PLCε基因,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PLCε,质粒测序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PLCε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将纯化后的GST-PLCε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ELISA效价1∶16 000以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血清与原核表达的GST-PLCε融合蛋白和人膀胱癌T24细胞株表达的PLCε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了PLCε蛋白,制备了家兔抗人PLCε的抗血清,可用于相关肿瘤检测,为进一步研究PLCε蛋白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宋学东 王胤 杜红飞 范砚茹 梁勤东 吴小侯 罗春丽关键词:原核表达 抗血清制备 肝细胞黏附分子对膀胱移行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利用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探讨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CAM)对膀胱移行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Affymetrix Human plus 2.0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膀胱移行癌细胞株EJ细胞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hepaCAM感染组与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感染组的基因表达谱,用SAM法进行差异基因分析、DAVID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及wikiPathway分析,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hepaCAM能引起EJ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广泛变化,表达差异超过2倍以上的基因共2469个,其中上调基因1602个、下调基因867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调节等方面。用RT-PCR对差异基因DNA修复蛋白,肝脏激酶B1和细胞周期蛋白D1进行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相符;进一步在3细胞株中用Western blot佐证DNA修复蛋白、肝脏激酶B1变化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hepaCAM能够诱导EJ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广泛变化,在基因水平通过多条通路作用于膀胱癌细胞。 王秋菊 吕长坤 陶佳 杜红飞 范砚茹 宋学东 罗春丽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 基因表达谱芯片 吡柔比星通过PLCε-Bcl-2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膀胱癌细胞T24和BIU-87分别用0.4、0.8、1.6、3.2mg/L的吡柔比星处理24、48、72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RT-PCR检测磷脂酶Cε(PLCε)mRNA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LCε蛋白的表达。将膀胱癌细胞分为空白组、吡柔比星处理组、Ad-shPLCε处理组、吡柔比星联合PLCε干扰腺病毒载体(Ad-shPLCε)处理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增殖和Bcl-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在膀胱癌细胞T24、BIU-87中,吡柔比星对细胞的抑制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即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处理时间延长,细胞抑制率升高;吡柔比星促进T24和BIU-87细胞凋亡,并且抑制PLCε和Bcl-2表达。吡柔比星处理组、Ad-shPLCε处理组、Ad-shPLCε联合吡柔比星处理组均能抑制细胞增殖和Bcl-2表达,且Ad-shPLCε联合吡柔比星处理组的抑制作用高于吡柔比星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抑制PLCε癌基因及下游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欧俐苹 杜红飞 吕长坤 宋学东 范砚茹 罗春丽关键词:吡柔比星 BCL-2 膀胱肿瘤 细胞增殖 S-腺苷甲硫氨酸通过hepaCAM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 2019年 目的:探究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通过hepaCAM对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SAM作用于体外培养的T24和BIU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SAM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SAM(0、0.8、1.6 mmol/L)处理T24和BIU细胞72 h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甲基结合蛋白-2(methyl DNA-binding domain protein,MBD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s,HDAC1)以及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的表达;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SAM抑制T24和BIU细胞生长且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与0 mmol/L组相比,0.8 mmol/L的SAM处理T24和BIU细胞72 h后MBD2 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48;P=0.0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P=0.000);0.8 mmol/L的SAM处理T24细胞72 h后HDAC1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00;P=0.001);0.8 mmol/L的SAM处理BIU细胞72 h后HDAC1 m 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14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4);0.8 mmol/L的SAM处理T24和BIU细胞72 h后hepaCAM m RNA水平明显增加(P=0.003;P=0.008),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770;P=0.381);1.6 mmol/L的SAM处理T24和BIU细胞72 h后MBD2 m RNA水平明显降低(P=0.003;P=0.00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P=0.000);HDAC1 m RNA水平明显降低(均P=0.00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P=0.000);hepaCAM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00)。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AM处理T24和BIU细胞72 h后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AM处理T24和BIU细胞72 h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SAM可通过MBD2/HDAC1逆转hepaCAM的表达,抑制BCa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牛凌芳 余朝文 李罗 范佳鑫 高英英 范砚茹 吴小候 罗春丽关键词:S-腺苷甲硫氨酸 膀胱癌 增殖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