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胜
-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天文地球更多>>
- 单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刘力秦晓霞刘盈范学胜
-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合用治疗奥氮平抗精神病药
- 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比较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躁的发生率。方法对675例接受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出现躁狂发作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结果共有9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转躁,总转躁率为14.4%(97/675);单一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抑郁患者转躁率9.1%(36/396),单一服用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的抑郁患者中转躁率22.8%(24/105),单一服用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物(NaSSA)米氮平的患者转躁率14.6%(6/41),单一服用三环抗抑郁药物(TCA)者转躁率27.2%(18/66)。以上组别转躁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4.42,P<0.01),而SSRI分别与SNRI、TCA之间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2=11.99,P<0.01;2=18.1,P<0.01)。任何两种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者转躁率36%(9/25),一种抗抑郁药物联合一种心境稳定剂者转躁率9.3%(4/43)。女性患者转躁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8%vs11.1%,2=4.62,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过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转躁,尤以服用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为甚。
- 金卫东马永春邱德胜王高华王筱平范学胜高存友甘景梨徐乐平
-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临床流行病学副作用
- 软双相情感障碍31例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研究以抑郁症状首发的双相情感障碍-软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探究软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2002-01/12,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心理科共收治首发抑郁症患者114例,转成双相情感障碍31例。对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然情况分析及对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软双相情感障占抑郁症病例27.2%。软双相情感障碍病例临床特征:男女性别比例相近,发病年龄偏低小于5岁,发病病程小于3个月,性格外向偏多。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易诱发躁狂症状出现,病例转成躁狂前均使用抗抑郁药物,最短时间2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维思通/思瑞康等)有利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使用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利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并可预防疾病复发。结论正确认识软双相情感障碍病例的临床客观存在,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增加症状转相危险,抗抑郁药物联合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有利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 范学胜
- 关键词:抗抑郁药性格
- 阿立哌唑替代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体重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对服用奥氮平引起体重明显增加,且精神症状处于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阿立哌唑逐步替代奥氮平,观察其对治疗有效性、体重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24例服用奥氮平处于精神症状稳定期(PANSS<60分),并且体重增加>20%或体质量指数(BMI)>25.0kg/m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4周内完全替换成阿立哌唑,并继续服用该药12周。临床评估包括:体重变化、体质量指数、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关代谢方面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用阿立哌唑替代奥氮平后,在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BG)及总胆固醇(TG)与替换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PANSS总分、TESS分及其他代谢指标与替换前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阿立哌唑替代奥氮平,是控制奥氮平引起体重增加及代谢障碍的一个有效对策。
- 刘力刘盈范学胜王曼
- 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体重增加奥氮平
- 喹硫平对治疗无效或部分有效抑郁症的增效作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喹硫平作为增效剂对治疗无效或部分有效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应用单一抗抑郁药经治疗8周以上仅部分有效或无效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原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使用喹硫平,起始剂量为50mg/d。根据个体疗效和耐受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375mg/d;对照组继续服用原用药物,治疗8周。采用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I-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评定量表(,IESs)分别在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和8周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为(7.2±5.7)分,CGI—SI评分为(2.33±1.2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7.1%和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喹硫平所致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微,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喹硫平与抗抑郁药联合使用对治疗无效或部分有效抑郁症患者疗效较好,是有效的增效策略。
- 刘力王哲刘盈范学胜
- 关键词:喹硫平抑郁症
- 应用轻躁狂检测清单甄别抑郁症中可能存在的双相障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通过轻躁狂检测清单(HCL-32)测评结果甄别抑郁症中可能存在的双相障碍.方法 对128例抑郁症患者应用软双相建议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比较软双相与非软双相抑郁症患者HCL-32的差异.结果 (1)128例抑郁症患者中,HCL-32评分0~19(5.7±4.7)分;(2)是否软双相抑郁者分别为15例和113例,HCL-32评分分别为[(9.4±6.7)分vs(5.2±4.2)分,t=3.40,P=0.001],是否宽松软双相抑郁者HCL-32评分分别为[(7.8±5.6)分vs(4.3±3.4)分,t=4.34,P=0.000],有无双相障碍家族史者HCL-32评分分别为[(9.2±6.8)分vs(5.4±4.4)分,t=2.39,P=0.018],有无躁狂转相史者HCL-32评分分别为[(8.6±7.3)分vs(5.3±4.3)分,t=2.05,P=0.043],有无环性人格或明显外向者HCL-32评分分别为[(8.4±5.7)分vs(5.3±4.4)分,t=2.58,P=0.011],有无旺盛性人格素质者HCL-32评分分别为[(9.0±6.7)分vs(5.0±3.9)分,t=3.90,P=0.000],有无边缘性人格者HCL-32评分分别为[(8.6±4.3)分vs(5.4±4.7)分,t=2.22,P=0.028],是否呈发作性病程者HCL-32评分分别为[(8.9±5.7)分vs(5.2±4.3)分,t=3.19,P=0.002];(3)男女患者HCL-32评分分别为[(4.3±3.7)分vs(6.6±5.1)分,t=2.87,P=0.005];(4)有抑郁症家族史者、有自杀家族史者、发病年龄≤25岁者、有非典型抑郁者、有精神运动抑制者、有精神病性抑郁者、有生物节律明显者HCL-32评分与对应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HCL-32>7分37例(28.9%),>10分17例(13.3%),>14分7例(5.5%),其中>10分者所占比例与软双相所占比例接近.结论 HCL-32>10分可能有助于在抑郁症患者中筛选诊断双相障碍.
- 马永春陈正昕金卫东邱德胜罗小年袁勇贵范学胜宋梓祥
- 关键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 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躁狂发作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DMS-V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诊断标准的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应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齐拉西酮组),对照组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奥氮平组),治疗观察8周。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疗效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在治疗前后YMRS均有显著降低(F=22.5,P<0.01;F=16.1,P<0.01),BPRS也有类似结果 (F=12.8,P<0.01;F=6.9,P<0.01)。齐拉西酮组YMRS在治疗第1周末的评分比奥氮平组高,减分比奥氮平组少,均有显著性差异。齐拉西酮组BPRS在治疗第1周末、2周末评分比奥氮平组高,减分比奥氮平组少,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结束时两组间痊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痊愈率:42%、40%,χ2=0.02,P>0.05;有效率:80%、84%,χ2=0.54,P>0.05)。但是2组间药物副作用有差异,奥氮平组体重增加和血脂异常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结论齐拉西酮、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均比较理想,但是奥氮平副作用偏多。
- 陈正昕任志斌邱德胜潘集阳范学胜孙剑陈炯邢葆平王鹤秋金卫东王伟
- 关键词:齐拉西酮奥氮平心境稳定剂躁狂发作双相障碍
- 哇硫平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躁狂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哇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踩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和DSM--IV的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100倒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53倒哇硫平组应用哇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47倒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6wk。采用Beck--RafaelS。踩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哇硫一平组的45倒(85%)和对照组的40倒(85%)完成了6wk的治疗观察,哇硫平组在治疗wkl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盖异在1~6wk一直存在,而且6wk结束后的临床有效率(BRMS减分率)50%),痊愈率(BRMS〈1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哇硫平合并碳酸钠或丙戊酸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嗜睡、心悸、口干、直立性低血压、便秘。结论哇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踩狂的疗效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好。
- 金卫东陈炯王鹤秋邱德胜徐乐平范学胜陈群罗小年李植荣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多中心研究心境稳定剂
-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躁狂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躁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和DSM-IV的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53例喹硫平组应用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47例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6 wk。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喹硫平组的45例(85%)和对照组的40例(85%)完成了6 wk的治疗观察,喹硫平组在治疗wk 1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 wk一直存在,而且wk 6结束后的临床有效率(BRMS减分率≥50%)、痊愈率(BRMS<1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嗜睡、心悸、口干、直立性低血压、便秘。结论: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躁狂的疗效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好。
- 金卫东陈炯王鹤秋邱德胜徐乐平范学胜陈群罗小年李植荣
- 关键词:喹硫平双相情感障碍多中心研究
- 双相障碍共病强迫障碍患者的SCL-90和MMPI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强迫障碍与双相障碍共病的心理测量学特征,为其早期诊断提供辅助依据。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138例强迫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进行测量。结果转相前SCL-90评分:强迫状态(2.51±0.83)分、抑郁(2.69±0.88)分、敌对(2.56±1.07)分等项目出现明显的高峰点;转相后评分:强迫状态(2.65±1.03)分、敌对(2.60±1.30)分、偏执(2.36±0.92)分等项目出现明显的高峰点。MMPI临床量表3点编码型:转相前以2-4-7为最多,其次为2-3-4编码型;转相后以4-7-9为最多,其次为4-6-9、3-4-9编码型。结论转相前后"强迫状态"和"敌对"都呈现明显高峰点。心理变态(Pd)、精神衰弱(Pt)(4-7编码型)很有可能是与共病强迫障碍有关的参考项。
- 高谧秋范学胜
- 关键词:双相障碍MMPISCL-90